標籤:

街舞相較其他舞蹈的最大「優勢」究竟是什麼

相信大家前幾天都被法國「外星人」Salah的這段Fingertut給刷屏了吧。

https://v.qq.com/x/page/n0825ev4ms5.html?

v.qq.com圖標街舞 博主第一次跪著看完一段舞蹈_騰訊視頻街舞 博主第一次跪著看完一段舞蹈_騰訊視頻?

v.qq.com圖標

上傳的博主給這個視頻起了個簡單粗暴的名字——《博主第一次跪著看完一段舞蹈》(也因為這個奇怪的名字,小編找視頻找得格外艱辛...),雖有嘩眾取寵之嫌,但細想也頗有幾分道理,像小編雖不至於跪著,但真的是全程合不上嘴巴。

為什麼大家會如此推崇這段舞蹈?簡單來說,大多數人在看到這個視頻之前,很難想像到一個人可以把手指、臉、眼鏡、喉嚨這些我們都有但基本不會想到用來跳舞的東西玩兒得那麼溜,還那麼有美感。

Salah一直被大家稱作「外星人」、「妖怪」,過去popping吧常有人稱他為「地球上最強的popper」,一大原因就在於這種「很難想像到」——你無法想像他接下來會跳什麼、會用身體哪個部位來跳,這可謂是Salah最鮮明風格。

其實,這不僅是salah一個人的特色,更是街舞最鮮明的特色,甚至是街舞相較其他舞蹈最大的「優勢」

小編最早是名拉丁舞者、民族舞者,卻慢慢「淪落」到街頭,成為一名街舞舞者。如今,我常回過頭反思:我到底是被街舞的什麼特質所吸引的?這一定是某種拉丁、民舞所不具備的特質。

酷嗎?帥嗎?不不不,其實小編至今仍然覺得男生跳拉丁時器宇軒昂,是最帥的;而民族舞、古典舞中蘊含的底蘊所展現出的颯爽英姿更是僅有區區四五十年歷史的街舞暫時無法比擬的。

細想來,大概是自由吧,一種人體的近乎徹底的自由

相較於拉丁舞、摩登舞、民族舞、芭蕾舞那麼多條條框框、模式化的動作,街舞的肢體語言顯得更無拘束,甚至跳舞時可以把動作統統拋在腦後,音樂行止、興之所至便隨性手舞足蹈。《毛詩.序》云:「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這麼想來,街舞似乎還更貼近我們先人對於舞蹈的理解。

這種自由往更深一層追溯,便根源於街舞對身體開發的局限極小,因此肢體語言體現出無與倫比的自由性,而這對過去傳統的舞蹈理念而言是極顛覆的、極突破的。

為什麼《霹靂舞》結尾時,Shabba Doo他們的表演能讓評委看得那麼驚愕?雖然電影一定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影片中的舞蹈片段在今天看來也的確稀鬆平常,但畢竟今非昔比,一切用今天的眼光來評價歷史的行為都是耍流氓。電影中的場面在當時時代背景下其實有相當的合理性——街舞的出現是對過去舞蹈體系的又一次有力的反叛。簡單來說,當時這些學院派的老學究們真的很難想像也難以理解有如此離經叛道的動作:「舞蹈居然還能這麼跳?」

各個舞種各有側重——hiphop注重isolation與bounce,而摩登舞則講究身體板正端莊;古典舞氣息下沉、形體內斂,芭蕾氣息向上,形體延展;waacking認為表演比舞蹈更重要,也有徹底脫離表演進行內在挖掘的現代舞流派;有追求和諧的「古典美」的芭蕾,也有令一般人難以接受的舞踏........

但無論差異如何明顯,所有舞種都一定會指向一個共同的核心——身體開發

舞蹈歸根結底是運用身體的藝術,所有表達都建立在身體的基礎之上,所謂音樂、審美、藝術都是在這之後討論的話題。可以說,開發身體是舞蹈的內在要求,教授舞蹈的本質是在訓練、開發人體

身體開發得越深入,所能完成的動作就能越多、越難,過去的動作質感也能更加優質,因此表達也能更隨心所欲、精準恰當。過去,芭蕾舞是公認的身體開發基礎動作最科學、最系統的舞種,因此各個舞種在基本功訓練時或多或少都會借鑒芭蕾。

街舞的出現則為身體開放走出了截然不同另一條路——全面。讓身體的近乎任何部位都得到了開發的可能性。

過去無論哪個舞種都有一套相對固定的範式與動作,身體開發的工程必須服務於動作。而在街舞中,個體是真正自由的,由於其天馬行空、漫無邊際的自我表達,身體的開發徹底為「自我」服務,可謂隨心所欲。像wave、rolling這些動作對於傳統舞蹈的身體運用而言已經是很大突破了,跳舞時突然趴在地上、突然圍著場地打滾也可以,有些舞者更是隨著喜好將身體開發出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機能——黃帝心仙人的背、周遊的肚子、Les Twins的腿、Salah的喉嚨........就像上文所說,在他們真正跳出這些動作前,你根本無法想像到這些身體部位可以被用來跳舞。

這種對肢體語言天馬行空的想像、對身體自由無束地開發與最終出人意料的視覺效果,就是街舞相較過去諸多舞種最大的魅力與最大的「優勢」

這種全面還能往更深處走向另一個層面。如上文所說,所有舞種的歸宿都是殊途同歸的,根本目的都是開發身體。如果為舞蹈譜出一張屬性圖,上面無非「協調」、「柔韌」、「力量」三項最基礎屬性,統稱「身體能力」,至於「控制」、「表現力」、「爆發力」等都是這三項衍生出的後話了。練習一個舞種,最重要的就是強化相對應方面的身體能力。

於是,我的老師想到了這麼一個問題:著重強化不同方面的能力就塑造了不同舞種,若是不留死角地全面強化身體能力,會是什麼樣呢?於是他除了這些基礎屬性外還會專門練習一些刁鑽角度,他認為:全面開發身體、減少身體死角後,足以讓你駕馭任何風格、音樂,掌握任何動作,讓你的身體無論出於任何位置、狀態、角度都能自然地進行調整、不間斷地跳下去,始終保持在舞蹈的狀態里。那時,你就不會受困於pop、lock,你也就不再是一個popper、locker——你是一個dancer——至於pop、lock、groundmove都不過是你需要時就使用的工具而已,是人在駕馭工具而不是工具異化了人。就像羅志祥在《這就是街舞》中所說:「你不要覺得自己是個popper、Bboy、locker,你要認為自己就是一個dancer!」

我在上文提到「優勢」時都會帶上引號,因為一方面,這的確是過去一些舞種所短而街舞所長,但另一方面,我不認為這是一種客觀的、普適的優勢,即我不認為街舞因為這些特質就真的高於其它舞種了。

沒構成對等的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如果將舞蹈看作遊戲,不同舞種就是不同職業,側重發展的屬性各有強弱,一個舞種著重發展的屬性對另一個舞種也許就沒那麼重要,同理,你最高的價值追求在另一個社群看來可能不值一提——讓摩登舞者專門練習isolation、讓芭蕾舞者練習律動就像去寺廟裡給和尚賣梳子。

或者在一些人的價值體系中,專註於某一領域才真正值得付出心血的,「全面」並不值得追求、提倡。就像街舞圈既有全能王,也有隻專註某一舞種甚至某一風格的大師,他們不存在誰對誰錯、誰比誰更高明。

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有一次在欣賞交響樂時,突然開始思考:「為什麼只有我們西方才能誕生如此理性的和弦、如此優美動聽的音樂?」甚至為此沾沾自喜。實際上,他無法理解在遙遠的中國有著一套截然不同的審美體系——我們不提倡理性的思辨而講求詩意的哲學;我們的音樂自始就不以動聽美妙為目的,而看重音樂頤神養性、修德明禮的功能,甚至我們認為真正最優秀的音樂恰恰應該是「中和之性,平淡無味」的,而不該帶來直接、強烈的感官刺激。在自己的審美體系中,對方的音樂都不值一提,那究竟孰高孰低呢?

人的悲喜、求思本不相通,這種差異並不值得沾沾自喜,更不值得用來互相貶損。可以不接受、不接納對方,也可以不以此為自己的價值追求,但至少請尊重對方存在的歷史淵源及其存在本身。一味在自己的井裡望著一方天空指點江山,只能顯得無知又聒噪。

舞種之間不存在真正的高下,但在某些領域內一定客觀存在著重視的多少、開發的強弱以及由此產生的差異。而這差異擊中內心的一瞬間的悸動,就是我們熱愛的起點,就如當年的街舞之於我。


推薦閱讀:

TAG:街舞 | 舞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