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巴——硬漢集結地

我喜歡專題式旅遊——到一個國家或城市追蹤感興趣的人物、電影場景、習俗、話題或歷史事件。這比單純的看山看水更吸引我,古巴旅遊正好符合這種模式。

我們出生於五六十年代的人長到二三十歲才遇到國家對外開放,才逐漸接觸到西方的東西。最早認識的西方硬漢形象非海明威、切?格瓦拉和美國教父莫屬了。巧的是,他們都不是古巴人,卻都與古巴淵緣深厚。古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從地圖上看,如一條綠蜥蜴游弋在加勒比海的碧波藍天。那裡女人屁股大,男人多剛強。

一、歐內斯特?海明威

1961年7月2日,深受病痛折磨的海明威在美國的家中開槍自殺,享年62歲。我像許多人一樣,對他的關注源於他的死亡。當年他的小說上架時,我除了讀完《老人與海》外,其他的每每都讀不下去,直到現在,也沒有搞清楚《喪鐘》到底為誰而鳴?《武器》與誰永別?記得當年周圍許多朋友也包括我自已,都非常認真地說過,「等我老到走不動的那一天,也要像海明威那樣乾脆地解決自己」。現在想來,撇開事到臨頭的勇氣不談,我們手中也沒這武器。我想許多人跟我一樣,被他吸引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他的人生比他的作品更被世人津津樂道。

海明威是美國人,1939年駕小船從費羅里達出發,穿越加勒比海峽來到哈瓦那,在古巴一住就是20年,直到1959年才離開。他在哈瓦那留下了許多足跡——瞭望別墅、柯希馬爾漁村、雙世酒店 (Hotel Ambos Mundos) 511房間、小費羅里達 (ELFloraita) 酒巴和La Bodeguita del Medio酒巴。卡斯特羅稱呼海明威為「爸爸」,所以古巴人也都叫他「爸爸海明威」。

從國會大廈廣場乘P-7路公交,到San Miguel del Padron站下車,往馬路斜對面的Call Vigia街走幾步,就是海明威故居——瞭望別墅,是海明威來古巴一年後買下的。進入大門,大樹參天,綠蔭茂密。一幢淺黃色小樓,線條幹凈,邊上緊挨著觀星塔,幾步外是露天小泳池。房間里有許多書,牆上是用水牛、羚羊等動物頭做成的裝飾,特別引人注目,是海明威到非洲狩獵的戰利品。多年前曾與安安(女兒)去過東非旅遊,這些動物非常眼熟。正好有旅遊團在,不斷從導遊口中聽到「Papa……,Papa……」的解說。

第二天去柯希馬爾漁村,還是在國會大廈廣場,乘P-8路公交,到終點下車,按照LP寫的,向海的方向走,炎炎烈日沒有一絲遮擋,不一會兒我就走得滿頭大汗。路邊公交站牌下有人在等車,一問有去漁村的,開心,省了我許多力氣。村裡安靜,人少風大,有一種樸素的美。遠處海岸邊,聳立著孤單的城堡。走近,城堡旁是海明威的半身塑像,像個解放區老幹部,與他的精神世界不太契合。當年海明威初到古巴,就是從這裡上岸,村子裡有他一大幫穿大褲衩的漁民兄弟。一天一位漁民兄弟給他講了一件他在捕魚中遇到的倒霉事,這件倒霉事成為小說《老人與海》的原始素材。《老人與海》為海明威爭得諾貝爾文學獎。距離塑像不遠有家小酒吧,還不到午餐的時間,幾個老人已在這裡喝上了。我在吧台前坐下,要了一杯莫吉托(朗姆酒+冰+果汁),離開時酒保悄悄拉我到隔壁庫房,打開抽屜向我推銷他的雪茄。

老城裡的雙世酒店營業照常,LP評語 「房間小,性價比差」,屋頂天台是露天咖啡酒吧。海明威曾住過的511房間保留至今,參觀的人絡繹不絕,門票5元,看來比賣房間划算,既賺錢又賺人情,更賺人氣。他的小說《喪鐘為誰而鳴》在這裡起草,柜子里陳列著翻譯成各種語言的版本。

EL Floraita與La Bodeguita del Medio酒巴在老城的兩頭,是海明威醉倒過的地方,任何時候去都人聲鼎沸,海明威的親筆匾額掛在La Bodeguita del Medio吧櫃中央,已泛黃,「我的晚上在La Bodeguita del Medio,我的白天在El Floraita」,可以想像到當年的場景。看上去十分擁擠的吧台我等了一會兒就佔到了座位,來的都是遊客,喝一杯、拍幾張照片就走人。無論來自哪裡的遊客,到EL Floraita喝的都是「老爹海明威特飲」代基里,La Bodeguita del Medio里喝得都是莫吉托。

海明威在古巴如魚得水,古巴人也喜歡這個笑容開朗的大個子。

二、切?格瓦拉

到中部小城聖克拉拉朝聖切?格瓦拉,是許多人到古巴旅遊的目的之一,我也不例外。古巴人都親切的叫他切。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杭州的書店、賣CD的音響店出現切?格瓦拉的身影,每次我總要注視一會兒或多看幾眼,這個好看的男人。後來他的傳記陸續出版,我驚嘆於他神一般的存在。

那天我在哈瓦那民宿,詢問與我同齡的房東爸爸:

「我明天要去長途車站買聖克拉拉的車票,長途車站怎麼走?」

「你是去看切的吧?」

「是的,」

「明天我陪你去。」

第二天早上當我打開房門,他已穿戴整齊,坐在客廳沙發上等我。他帶我先公交,再步行。上公交時,他很有技巧地為我搶到一個位子,自己一直站到下車。當得知第二天車已滿無票時,他又幫我搞定車站外的合乘計程車。我一再地向他道謝,他先是說了些沒關係、不用謝之類的(我聽不懂,猜的,古巴人說西語),然後拍拍我的肩膀飆出一句英語,我也喜歡切。次日我把大件行李存在他家,輕身出發。

從哈瓦那到聖克拉拉車程4小時,途中短暫休息兩次。車出城後,公路簡易陳舊、空曠寂靜,兩邊大片土地荒蕪,野草瘋長,偶有對向車輛交會。

1958年切?格瓦拉在這裡指揮伏擊裝甲列車,打贏了古巴革命勝利的最後一仗,從此古巴成為卡斯特羅領導的社會主義,堅守至今。切1967年犧牲在玻利維亞,30年後他的遺體被找到,運回古巴,安葬在這裡。這裡有切的陵墓、博物館和伏擊裝甲列車遺址。切在這裡渡過了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如今長眠在此。經過一家名叫切的咖啡店,熱心的踏二哥建議我進去喝一杯,三四十平方的店堂從房頂到廁所,切?格瓦拉的各種海報、紀念品、照片等鋪天蓋地,咖啡價格不貴,味道還行。

世上的革命者有千千萬,為什麼只有切?格瓦拉被全世界人民熟悉、銘記?他的形象被印在數不清的封面、海報、紀念品上,被印在T恤、帽子上,甚至被紋在身上,成為革命理想主義的象徵,成為當今世界流行最廣的符號。

切?格瓦拉是阿根廷人,出生名門望族,他在大學生時與我們現在沒有差別地熱衷於旅遊,稱自己是「旅遊大王」。他暑假騎著自行車窮游阿根廷12個省份,而後幾年游遍南美各國。當他面對秘魯的馬丘比丘時,興奮不已,走遍每一塊台價與神廟,不停地記錄、素描,在那裡停留了10天,足以見證他對旅遊的痴迷。切也是個攝影愛好者,在他不長的一生中至少擁有5部以上的照相機。

他在後來的一段旅遊筆記中這樣寫道:「要了解一個民族,不能只憑藉參觀天主教堂,當地的神廟,博物館甚至是聖母顯靈地,這些只是最表象的東西。在醫院裡的病人,監獄裡的犯人或憂心忡忡的路人身上,才會體現一個民族的真正靈魂,你應該跟他們交朋友。」

參加古巴革命前他已從醫學院畢業,本可與我們一樣每到一地就逛教堂、拜菩薩、看博物館,做最表象、最淺薄的旅遊,過平靜的日子。然而他是為了理想可以捨棄生命的硬漢、是偉人,他的偉大不僅是參加別人國家的革命,還在於古巴革命勝利後,沒有享受革命後的安逸,又繼續出發去非洲、去南美打游擊,直到犧牲。犧牲時才39歲,細想心酸,悲從中來。「他如同耶穌在苦難中成就了偉大」。

古巴之行,一睹這個好看男人的風采,風采已成傳奇。

三、美國教父

哈瓦那要看的東西實在太多,以至我把古巴國賓館(Hotel Nacional)遺漏了,當離開的飛機升空才想起。1946年12月教父在這裡以音樂會的名義,召開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北美黑手黨集會。

古巴離美國海岸線只有一百英里,1959年之前這裡與拉斯維加斯一樣賭博合法,黑手黨在哈瓦那投資建設了許多酒店、房地產。1960年卡斯特羅宣布對美國在古巴的資產實行國有化,沒收了黑手黨的財產,關閉了賭場,邁克兒?考利昂(教父小兒子)說,「古巴讓黑手黨失去了一個可維持100年的商業帝國」。隨後美國開始對古巴實行貿易禁運,至今末解除。於是乎,哈瓦那城市容貌定格在了上世紀五十年代黑手黨的鼎盛時期。

把教父與切?格瓦拉相提並論,似乎有正邪不分之嫌,但就「人」的角度而言,第一代教父維克多?考利昂聚集了天下所有人的才幹,堪稱「凡人中的神」。當年《教父》小說以及電影問世後,長期霸佔各排行榜之首,即使過了這麼多年,依舊是難以超越的經典。我喜歡看有故事有情節的書,當年看了《教父》後一發不可收拾,此後無論正版、盜版,凡與《教父》相關的書籍照單全收,如今佔據著我書櫃的一角。

天空放睛的好天氣,不慌不忙地站在街邊,眼前是急馳而過的老爺車、招搖過市的時髦女郎。以西班牙建築為背景,小說、電影中的情節慢慢還原,美國教父那段歷史活躍在眼前,變得清楚,五顏六色。我就處在歷史當下,不是遊客,不是觀眾,感受到那種身臨其境的興奮。現如今大多數老爺車成了計程車,我乘了兩次,無論什麼車型,內部空間都很大,大得足以放下一桌麻將。

然而,畢竟是少了些什麼……,少了黑西裝、戴墨鏡橫著走路的打手、保鏢,少了隨時可能槍戰火拚、紛亂緊張的氛圍。

哈瓦那的傍晚,沒有霓紅廣告,沒有網路,商店貨架空空。昏暗的餐廳,三三兩兩客,五六人樂隊,舞曲四溢,經過的路人聳肩扭胯跳一段,旁若無人,心情好得沒話說。對本地人來說,晚餐可以是一件很簡單和隨意的事,他們隨便地坐在小店門檻、老街的台階上,要一份可選擇品種很少的麵包或披薩,手握一杯啡咖,足矣。展開笑臉,他們就會與你寒暄、搭訕,上了年齡的老人聽說我來自中國,開心地做出高呼萬歲口號的手勢;路過一家簡陋的社區酒巴,櫃檯大屁股老姐邀我晚上8點一定來,參加他們的舞會;一位黑大哥伸出手臂要與我比一比膚色;……,一路應接不暇。

五十多年過去了,哈瓦那不變的容貌背後有著足以讓人度過一生,津津有味的故事。這個距離美國最近,西半球唯一的共產黨國家,黑手黨沒撤。

古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女人屁股大,男人多剛強。

(首次發表於2018.4.24 2017年11月游古巴)

推薦閱讀:

TAG:文化 | 古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