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貧困:把貧窮更可怕的是,活著的絕望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

01 哪裡還有什麼理想啊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以為是一本講述我們國家女性的故事。買了書籍之後,才知道,原來這本書講述的現狀的對象是日本的女性朋友。關於日本的社會,我記得曾經我們的老師跟我們講過:「如果女孩子想要留學,別選擇日本。除非你讀到很高的學歷,不然的話你畢業之後你在社會上是沒有立足之地的。這裡有一定的社會原因,也有一定的歷史原因。」曾經我單純地以為,那是因為學歷的要求太高了,看完這本書後才明白,追根究底,這裡面有著一份生存的絕望。

「哪裡還有什麼理想啊,若硬說有的話,那就是想擺脫現有的困境,過上不為吃穿發愁的日子吧!」這是這本書的作者在採訪時一位十九歲的女孩的心聲。而促使她說出這句話的最根本原因竟是——一種看不見的貧困。二戰之後的日本,在美國的幫助之下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曾經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讓很多亞洲人民為之羨慕便是他們國家經濟的發達,所以,我們一直都認為,「貧困」是最不與日本沾邊的存在。在他們國家或許存在許多的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在很多人的認知中是不存在的。

如同書中所提供的資料那般,「在日本,每年有五十名左右的兒童被虐待致死。而在被虐待致死兒童的家庭經濟情況中,低保戶和非納稅家庭佔了35%。從孩子生母的就業情況來看,無業者超過70%,臨時工、合同工佔20%,全職職工不到10%。」

作為這個國家的青少年一代,比如書中所說的十九歲的友美,由於家庭的原因,上高中之後,她便已經開始到便利店打工掙錢。她不僅要養活自己,還是家中主要的勞動力。當被問及有什麼理想的時候,友美的回答是:「哪裡還有什麼理想啊……我最想要的就是能夠擺脫現在的狀態,不用為了打工而起早貪黑,早上能夠正常時間起床、上班,傍晚按時回家。」

回過頭來看友美的家庭,她的爸爸還在世的時候,母親沒有外出工作,主要料理家務。她的爸爸突然離世後,由於生前與親戚不和,所以他們便搬離了原來住的地方。對於她的母親而言她不僅毫無徵兆地突然變成單身媽媽,還有培養孩子的重擔也壓在她的身上。未婚時上過班,但之後十幾年一直做家庭主婦,再次回到社會工作,她的母親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而像友美家庭類似的情況,她的母親再次回到社會想要找到工作,難如登天。在日本,創造出女性可以邊工作邊照顧孩子的環境,一直都是一個夢想。因為她們只能去當臨時工,這樣一來,只要你沒有工作,工資就會減少,也沒有正式員工的福利和待遇。

在我們跟國家,流傳著一句話:「知識改變命運」,但是,在上述家庭情況中,升學也是一個問題。她們中很多人只能去申請助學金。助學金分兩種,一種為有息,一種為無息,畢業工作後每月要加上利息償還。

在現實生活中,貧困家庭的孩子比起一般家庭的孩子,受教育的選擇範圍是不得不被縮小。即使可供選擇的對象不少,但貧困家庭的孩子在某種意義上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為了貼補家用,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會去打工,因為工作的原因,她們中的大部分人在畢業的途中便退學了。我們同樣看到這樣一個事實:經濟狀況不穩定的家庭里的孩子正陷入惡性循環的漩渦里,在它的背後便是貧困的固話。

為了斬斷貧困的傳遞鏈,各地積極實施了針對貧困家庭孩子的幫扶政策。為了經濟獨立、擺脫貧困的固化,至少幫助他們考上高中,並拿到高中文憑。以前為了孩子的將來,學校會鼓勵他們上大學,現在考慮到還貸給畢業後的人生造成的負擔,學校已經不會刻意鼓勵他們上大學了。但是,為了切斷低保戶孩子貧困傳遞而進行的援助工作很難讓當事人順利接受,孩子們從小就看見父母即使不勞動也有一定的收入,因此不明白為什麼要工作。對此的解決之道,應該是讓他們一開始就明白勞動的意義,激發他們勞動的意願。

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則是來源於他們的父母,有不少的父母竟然阻止孩子們獨立。他們有的指望孩子的收入生活,有的甚至為了阻止孩子離開自己而故意破壞孩子與支援人員的關係。只有斷絕這種來自父母的控制,特別是經濟上的關係,才能讓這些孩子邁出擺脫貧困的第一步,但這一步也是難度最大的。

02 我做不到,我已經什麼都不去想了

在思考女性的貧困問題時,我們無法迴避的便是僱傭問題。非正式僱傭的問題一直在加劇。在全部的在職者中,非正式僱傭佔了38.2%,這對於男性來說也是一個迫切的問題。但在女性當中,非正式僱傭佔了70%。相關數據顯示,非正式僱傭的時間越長,就越難以轉變為正式職工。而轉正這件事,彷彿成了很多女性生活中一面高牆,阻止了她們飛向更寬廣的天空。

比如文中所說的佐佐木晴美(化名),四十齣頭,單身媽媽,有兩個兒子。據說畢業於國立大學,托業考試有八百多分,結婚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正式職工。婚後由於丈夫工作的調動,她不得不當起了家庭主婦。生完孩子後,他卻受到了丈夫嚴重的精神虐待。丈夫經常罵她「明明就是靠我養活」,「才沒有公司要你」,最後丈夫要求她生活費自理。在外人面前她的丈夫是老好人,在家裡卻是另一種模樣,最後晴美因為精神崩潰不得不去看精神醫生。她一直忍氣吞聲了近十年,最終離了婚,回到娘家。她開始重新去找工作,但是卻一直事與願違,變成一個臨時僱傭勞動力,不僅薪水低,還時刻面臨著被解約的危險。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別無選擇,只能拿那些比自己更慘的人來自我安慰。如果前途有望,再苦我也能堅持下去。然而現狀卻是不管條件多麼苛刻,為了生存只能選擇默默忍受。說到底這個國家就是靠這些能吃苦耐勞的女人支撐的啊!

在這裡,我們得先了解一個事實:在非正式僱傭情況下,無論怎麼努力,生活水平也不會得到提高。非正式僱傭今後還會成為趨勢並固定化。在思考如何克服女性貧困之前,我覺得應該先解決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離婚和生孩子都是個人選擇,貧困是個人不夠努力的結果,這些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對於一般國民來說,改善女性的待遇也是很有價值的。與其給他們拴上層層的束縛,還不如讓他們發揮所長,過上自食其力的生活。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

03結婚也擺脫不了貧困

在女性沒有走向社會的時代,女性的貧困問題就已經存在。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這種狀況並沒有被當回事。因為一般人認為,即使工資低、生活艱難,這也不過是到結婚為止的事,是暫時的。迄今為止的日本社會裡存在著這樣的一個被默許的大前提——女人早晚要結婚、回歸家庭,不必自己掙錢養活自己。

所以,即便是在現在,結婚也是用夫妻倆的收入提高收入水平,並由兩人共同撫養孩子的主要途徑。因此,結婚或許可以成為女性擺脫貧困的一個選項。但是這個選項已經越來越不現實了。因為被債務纏身的日本年輕人大多不會考慮結婚生子。而即便是結了婚,等待著有些女性的也是布滿荊棘的道路。事實上,無論結婚與否,女性都得獨自活下去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日本這個富裕的國家,事實上有很多單親的母子家庭連飯都吃不飽,生活更是舉步維艱。在這種群情況下,孩子們不可能受到充分的教育,其結果導致了貧困的代際傳遞。很多女性就因為是單身媽媽這一點,在面試的時候就直接被淘汰。這就導致了單身媽媽要同時打兩三份零工,與孩子們接觸的時間越來越少,這一點對於孩子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另外在這種苛刻的條件下工作,母親必然會產生壓力,於是孩子就成了發泄對象,最後受罪的是孩子。單身媽媽的存在正是女性貧困的象徵。

對於被迫過著凄慘生活的母子家庭來說,難道就沒有辦法擺脫貧困的代際傳遞嗎?首先,國家制定了很多援助政策,比如書中提到的廣田敏枝(化名)就是利用這些國家制度撫養五歲的孩子的。

敏枝在二十二歲前就結婚生子了,可丈夫工作很忙,一個人照顧孩子的她逐漸情緒出了問題,得了神經衰弱症,夫妻間爭吵不斷。之後離婚了。離婚後的敏枝做過好幾種工作,沒有一種工作對她的自我能力提升有了幫助。她痛感以合同工的身份獨自撫養孩子和掙錢養家的單身媽媽是不可能得到讓生活更輕鬆的收入的。所以,她想到了考取資格證書,成為幼師。用她自己的話來說:「結果是做什麼收入都低。既然到哪裡都掙十五萬日元,那同樣的十五萬日元,和不停地換工作、干一天算一天的沒有稱謂的十五萬日元,我選擇有稱謂的十五萬日元。」原來,她拚命攢學費成為幼師的理由,不是想擺脫貧困,而是獲得社會上的信用,這也是臨時就業的單身媽媽勉強能夠做到的。

她還說:「離婚後,沒有一刻精神是放鬆的。或許我停下來,就再也不想動了。我覺得如果要是停下來喘一口氣,就會什麼都不想幹了,會一直躺下去起不來,一蹶不振。因為我不會回娘家。也許是我害怕放鬆精神。一放鬆,那根緊繃的弦就會斷掉。那樣的話,我就在也沒有力氣奮爭下去了。」

(圖片來源:百度搜索)

04 代際傳遞效應

2008年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的雷曼危機導致於世界規模的金融風暴。在日本,以汽車產業、電機廠等為代表的製造業大規模地停止與派遣勞動人員續約,隨之而來的是派遣公司解僱員工並不再僱傭新員工。這就是所謂的「派遣員工裁員」問題。NPO在東京日比谷公園內開設了「派遣部落」正是這個時代的一個象徵,連日來各大媒體爭先報道。而大部分新聞是以男性的困境為焦點,通過這本書的作者採訪調查,了解到在這種背景下,女性的貧困,特備是年輕女性的貧困正在悄悄蔓延。

比如在東京的新宿車站,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們看到很多拖著色彩各異的拉杆箱的女孩們,咋看之下他們像是從外地來旅遊的。詢問後才知道,他們大多數付不起房租,四處徘徊在營業到深夜的各種店裡,唯一的安慰是手機。說起人生的夢想,她們更趨向于思考應該如何生存下去。

與這樣的一個群體交流發現,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大多是父母離異、在福利院長大、低保戶、離家出走、父母失業等,社會根據這個現象,甚至衍生了可以居住的網吧,甚至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都住在同一個網吧里。

很多表象的問題被我們忽視了,我們就更難去關注內在的東西。這樣的生活環境之下的年輕一代,其實很容易對著未來產生太多疑問。而身邊所有的一切都沒辦法對這些疑問做一個解答。當被問到「你有沒有什麼夢想?」這個問題時,大多人都會覺得沒有。她們的內心中,即使是對未來有什麼期待,但現實中的很多情況告訴他們實現不了,所以就不抱什麼期待了。更讓人絕望的是,對社會也沒有了期待。

這種代際傳遞的效應,傳遞的不僅僅是貧困的現狀,也遺傳了貧困的內心。物質上的貧困或許可以通過一定的援助得到解決,但是精神方面的貧困它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

05讀後感

這本書其實不厚,可是看完之後的心情很沉重。女性貧困,追根究底,那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雖然我們經常聽到「女性佔了半邊天」,但是在某些方面確實對我們還有一些不公。這些不公,最直接的便是女性朋友沒法真正的獨立,她們喪失了思考的獨立性。而有些東西是經過一代又一代傳下來的。

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可以真正在心理上變得富足,不患得患失,不愁眉苦臉,不低眉順眼。雖然這不是一本關於我們國家實際情況的書籍,卻是一本帶給我們思考的書籍。


推薦閱讀:

TAG:女性貧困(書籍) | 日本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