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健告訴你靜脈曲張的早期癥狀
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靜脈曲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下肢,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靜脈壓過高,造成靜脈曲張。靜脈曲張多發生於下肢,腿部皮膚冒出紅色或藍色、像是蜘蛛網、蚯蚓的扭曲血管,或者像樹瘤般的硬塊結節,靜脈發生異常的擴大腫脹和曲張。由於靜脈曲張的病程長短不一,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視,那麼靜脈曲張早期癥狀是什麼?
該病一般30歲之後出現早期癥狀,對於一些患者,即使出現早期癥狀之後十幾年的時間,仍可能感覺不到明顯的痛楚或不適。專家提醒患者,靜脈曲張要及早治療。及早治療的前提是要明確自己的癥狀。下面就來介紹一下靜脈曲張常見的早期癥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靜脈曲張早期癥狀表現:
一、表層血管像蚯蚓一樣曲張,明顯凸出皮膚 曲張呈團狀或結節狀。
二、有腹水、肝脾腫大、嘔血、黑便 雙下肢廣泛水腫 患肢疼痛,運動時加劇,有時靜止時疼痛,夜間疼痛劇烈。
三、表皮溫度升高,有疼痛和壓痛感。
四、趾(指) 甲增厚、變形、生長緩慢或停止。
五、肢體有異樣的感覺,肢體發冷,肢體潮熱,患肢變細,變粗 皮膚有針刺感、奇癢感、麻木感、灼熱感。
六、腿部有酸脹感,晚上重,早上輕 皮膚有色素沉著,顏色發暗 皮膚有脫屑、瘙癢、足踝有水腫。
七、壞疽和潰瘍產生。
專家提醒患者不要忽視靜脈曲張會造成很嚴重後果。雖然靜脈曲張會帶來嚴重後果,但在早期此病只表現為走路或體力勞動時癥狀並不明顯,休息休息就可以緩解,造成人們對這一疾病重視程度不夠,很多病人抱著僥倖心理,認為忍一忍就過去了。
特別是在冬天,穿的衣服厚,把突出的曲張血管給遮蓋住了,一些病人也就不著急治了,殊不知正是這樣忍一忍,不重視使病情逐漸加重。其實由於對靜脈曲張早期癥狀不夠重視,繼而出現下肢皮膚瘙癢,久而久之出現濕疹、潰爛,到就診時下肢已出現嚴重腫脹,連走路都困難,大大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