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團體選秀2018剛元年,2019就崩了?看來今年不會再出現第二個楊超越

2005年的《超級女生》打開了中國的選秀市場,此後不同形式的選秀節目層出不窮,即使偶爾有能引起熱議的,也後勁不足難成氣候。

直到2018年,複製韓國練習生體制的中國偶像團體選秀節目的出現,成就了所謂的「選秀元年」。不過,似乎這個元年並沒有開啟一個新紀元,反而僅僅是過了一年,「一片繁榮」的景象就不見了。

我們可以看到,首播時間相差四天的《以團之名》和《青春有你》,它們的競爭再激烈,也只是「在低水平線上廝殺」,無論誰勝出,都很難成為新的爆款。

《以團之名》很搞笑,《青春有你》略浮躁

從被娛樂圈紀委王思聰diss,到疑似因優酷原總裁楊偉東涉經濟問題配合警方調查,臨時取消發布會,再到毫無預兆的提檔搶先播出,《以團之名》一直都是輿論的焦點。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節目播完第一期後,卻真的驗證了觀眾對於它要「糊」的猜測。豆瓣評分3.2,選手被吐槽顏值低、業務能力差、迎面撲來鄉土氣息……一時之間,《以團之名》被吐槽得體無完膚,甚至連優酷關閉前端數據,都被不少人認為與此有關。

除此之外,導師團模糊不清的打分機制和莫名其妙的尬吹,也引起網友的極度不適,紛紛吐槽「我們看的怕不是同一個表演」。

更令觀眾不滿的是喪失決定權。無論是去年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還是今年的《以團之名》、《青春有你》,本質上都是一個養成類節目,和觀眾最大的粘性便在於,由觀眾親自選擇選手出道。

《以團之名》雖然也採用了觀眾投票的節目互動方式,但弔詭的是,在APP投票頁面竟然出現了「新生光束可以匯入班級排名」和「『以團之名加油榜』不能主導新生最終排名」的描述,也就是否定了觀眾的投票功能,難道粉絲主導作用就此消失殆盡?還是節目方要隻手遮天的送某些選手出道?

隨後播出的《青春有你》,雖然名字變了,但整體賽制規則和《偶像練習生》差別不大,節目推進的節奏比《以團之名》要好,但同樣存在些許問題。

首先,作為一個同類型節目的第二季,勢必會被拿來與前者比較,而前者作為開創者,更多是因為新鮮感被觀眾接受、喜愛和包容;後者作為接班者,要想超越甚至持平都非易事,觀眾會帶著評判比較的心理審視它。

其次,第一期槽點頻出。不僅沒有人氣選手的露出,也沒有黑馬選手的出現,整體實力大不如前,以致於製作人張藝興,在看到很多選手因為訓練時間太短,普遍只有一兩個月,以致於表現太差時,都忍不住感慨「市場太浮躁了,他們知道來這個節目,四個月時間就能讓所有人認識他們。」

但市場不是一成不變的,觀眾也不是一如既往好說話,想成名真的不能只靠一兩個月的突擊訓練。

粉絲更加苛刻,市場浮躁韭菜難割

市場為什麼浮躁?因為唯利是圖,且自認為韭菜(粉絲)好割。

《偶像練習生》上線第一期一小時破億,總播放量超過36億,C位出道的蔡徐坤更是力壓鹿晗,成為新晉頂級流量。

緊隨其後的《創造101》同樣不甘示弱,以勢如破竹之勢登頂綜藝榜首,微博話題更是突破150億閱讀量,王菊和楊超越一度引起大眾關與社會審美的討論。

《偶像練習生》出道團9 PERCENT勢如破竹,成為各大音樂盛典的常駐嘉賓;火箭少女也火速包攬各大影視劇主題曲和品牌代言人,粉絲超強的消費能力讓商家看到了無限商機。

娛樂公司更是乘勢而起,坤音娛樂和麥銳娛樂便是因為旗下練習生的初露鋒芒,均在2018年完成了融資,越來越多的經紀公司、影視公司甚至獨立廠牌開始覬覦「偶像」這塊蛋糕,也開闢了這原本並不在它們業務範疇中的新板塊。

據某娛樂公司工作人員透露,「自從去年《偶練》播完沒多久,《101》剛播出時,各大娛樂公司就開始廣撒網,通過各種途徑招募練習生培訓,男女不限,只要年齡在15至20歲即可。」

不會不要緊,緊急訓練2個月,去節目上露個臉再學也來得及,導師給低分也無所謂,只要粉絲眼裡有愛就是成功。這恐怕是這些公司所達成的共識,甚至不少公司都不知道他們自己在幹什麼。

據娛樂圈某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很多影視公司,此前連藝人經紀的經驗都少之又少,更別提這種偶像培訓了,很多公司都是在同步招幕著培訓老師和經紀人,可以說他們甚至比這些練習生的經驗都新。所以,這件事兒根本不靠譜,只是一股跟風而已。」

當然,也有些比較理智的經紀公司老闆,暫時沒有觸碰這一塊,某集藝人經紀與影視製作的公司老闆對《影視圈》記者說:「起初我們的確也想嘗試一下這塊業務,畢竟現在大熱,而且業內都在搶人。但後來跟股東商量之後還是覺得先放一放,因為公司本身不具備這方面的經驗,本身公司也沒有這個基因,萬一弄巧成拙很可能會影響公司本身的業務。而且現在的粉絲,真不是那麼好搞定的,我們做成熟藝人的粉絲都已經很頭疼了,更別說這些剛起來的新流量。」

的確,粉絲真的不那麼容易搞定。

內容同質化的選秀節目輪番上陣,只會造成粉絲審美疲勞。

況且,國內偶像市場才剛剛起步,上一個團才成團不到一年,就不斷湧現新的面孔和團體,資本們一窩蜂的砸錢追趕潮流,最後很可能只會砸出一個大坑。

「韭菜(粉絲)就這麼多,市場消費能力有限,飯圈消費能力同樣有限,頻繁製作同質化節目,推出一水兒的偶像,只會造成市場飽和以及飯圈大混戰。就像前些年的』超女』和』快男』,一屆不如一屆,除了偶像本身素質的降低之外,粉絲的追捧能力也在同步下降。」上述娛樂圈消息靈通人士說。

當然了,上層大佬們並不在乎偶像產業、粉絲經濟,他們只是想要生產一批又一批的「飯圈快消品」,撈一筆快錢,能撈多少是多少,然後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的轉身就走。

但偶像本身卻不能如此,他們雖然身處資本的遊戲中,必須遵守規則,但最起碼可以自我約束。就像張藝興所說,如果你真的很愛說唱音樂,可以去《中國新說唱》而不是來當偶像。同樣,當資本向你招手時,你可以暫且說不,先練好基本功,有了一身本領,再來一較高下,而不是啥都沒有,就想一步登天。粉絲也不會支持這種白日夢想家。

「越努力,越幸運」不只是口號

在經歷了全民養成、瘋狂集資、「娘炮」質疑的偶像風暴之後,關於偶像選秀節目,國家雖不打壓,卻有嚴格要求。

先後下發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於做好暑期網路視聽節目播出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路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通知,試圖讓已進入主流市場的偶像文化,更加規範化。

因為滿滿的「求生欲」,各大節目也是絞盡腦汁、苦思冥想,第一步便是改節目名。

《以團之名》自始至終都圍繞「團進團出」設計,「一起拼,更發光」是精神核心,比拼過程也是以團體為單位。

《偶練》更名為《青春有你》,slogen從「越努力,越幸運」更改為「越努力,越優秀」,向觀眾傳遞一個觀念:沒有什麼一夜成名,優秀的背後是你無法想像的努力。

今天,《創造101》也正式更名為《創造營2019》,看來也是要走團體精神,勵志向上的路子。

為了表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除了明星導師團之外,《以團之名》和《青春有你》都請來了德高望重的藝術院校知名學者、藝術家,組成名師團,對選手的精神文化做指導。

雖然引來一部分觀眾的吐槽,覺得競技比賽太過「偉光正」,太過peace,缺少話題和娛樂性。但2019年是建國70周年,新時代的精神風貌並不能僅停留在昌盛的經濟發展上,個人的實幹精神,尤其是青少年的精氣神尤為重要。

所謂「少年強則國強」,選秀藝人作為公眾人物,是青少年的楷模,更應該做好表彰。那些只訓練了一兩個月的選手,更應該認清楚「越努力,越優秀」不只是口號,更應該是處事宗旨。

畢竟,不是人人都是楊超越,而且,去年的楊超越能火,不代表今年的楊超越也能火。就像去年的偶像選秀節目爆了,今年一開始便舉步維艱。


推薦閱讀:

TAG:青春有你 | 以團之名(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