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美國omni催眠培訓中心

孤獨,是我一直想談論的主題。

有很長一段時間,每天早上起來翻開報紙,在所有事件的背後,隱約感到有一個孤獨的聲音。不明白為何會在這些熱鬧滾滾的新聞背後,感覺到孤獨的心事,我無法解釋,只是隱隱約約覺得,這個匆忙的城市裡有一種長期被忽略、被遺忘,潛藏在心靈深處的孤獨。

我開始嘗試以另一種角度解讀新聞,不論誰對誰錯,誰是誰非,而是去找那個隱約的聲音。

於是,我聽到了各種年齡、各種角色、各個階層處於孤獨狀態下發出的聲音。當社會上流傳著一片暴露個人隱私的光碟時,我感覺到被觀看者內心的孤獨感,在那樣的時刻,她會跟誰對話?她有可能跟誰對話?她現在在哪裡?她心靈的孤獨是什麼?這些問題在我心裡旋繞了好久。

我相信,這裡面有屬於法律的判斷、有屬於道德的判斷,而屬於法律的歸法律,屬於道德的歸道德;有一個部分,卻是身在文學、美學領域的人所關注的,即重新檢視、聆聽這些角色的心事。當我們隨著新聞媒體的喧嘩、對事件中的角色指指點點時,我們不是在聆聽他人的心事,只是習慣不斷地發言。

我的成長,經歷了社會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小時候家教嚴格,不太有機會發言,父母總覺得小孩子一開口就會講錯話。記得過年時,家裡有許多禁忌,許多字眼不能講,例如「死」或是死的同音字。每到臘月,母親就會對我耳提面命。奇怪的是,平常也不太說這些字的,可是一到這個時節就會脫口而出,受到處罰。後來,母親也沒辦法,只好拿張紅紙條貼在牆上,上面寫著「童言無忌」,不管說什麼都沒有關係了。

那個時候,要說出心事或表達出某些語言,會受到很多約束。於是我與文學結了很深的緣。有時候去讀一本文學作品,與作品中的角色對話或者獨白,那種感覺是孤獨的,但那種孤獨感,深為此刻的我所懷念,原因是,在孤獨中有一種很飽滿的東西存在。

信息時代的孤獨

現在信息越來越發達了,而且流通得非常快。除了電話以外,還有答錄機、簡訊、傳真機、email扥聯絡方式——每次旅行回來打開電子郵箱,往往得先殺掉大多數垃圾信件後,才開始讀信。

然而,整個社會卻越來越孤獨了。

感覺到社會的孤獨感約莫是在這幾年。不論打開電視或收聽廣播,到處都是call in 節目。那個沉默的年代已不存在,每個人都在表達意見,但在一片call in 聲中,我卻感覺到現代人加倍的孤獨感。尤其是在call in 的過程中,因為時間限制,往往只有幾十秒鐘,話沒說完就被打斷了。

每個人都急著講話,每個人都沒有把話說完。

快速而進步的通訊科技,仍然無法照顧到我們內心裡那個巨大而荒涼的孤獨感。

我忽然很想問問那個被打斷的聽眾的電話,我想打給他,聽他把話說完。其實,在那樣的情況下,主持人也會很慌。於是到最後,連call in 說話的機會都沒有了,直接以選擇的方式:贊成或不贊成,然後在屏幕上,看到兩邊的數字一直跳動一直跳動……

我想談的就是這樣的孤獨感。因為人們已經沒有機會面對自己,只是一再地被刺激,要把心裡的話丟出去,卻無法和自己對談。

我要說的是,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當你被孤獨感驅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於一種非常可怕的狀態;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你忘記了,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不同年齡的孤獨

不同年齡層所面對的孤獨也不一樣。

我這個年紀的朋友,都有在中學時代,暗戀一個人好多好多年,而對方完全不知情的經驗,只是用寫詩、寫日記表達心情,難以想像那時日記里的文字會纖細到那麼美麗,因為時間很長,我們可以一筆一筆地刻畫暗戀的心事。這是一個不快樂、不能被滿足的情慾嗎?我現在回想起來,恐怕不一定是,事實上,我們在學著跟自己戀愛。

對許多人而言,第一個戀愛的對象就是你自己。在暗戀的過程中,開始把自己美好的一面發展出來了。有時候會無緣無故地站在綠蔭繁花下,獃獃地看著,開始想要知道生命是什麼,開始會把衣服穿得更講究一點,走過暗戀的人面前,希望被注意到。我的意思是說,當你在暗戀一個人時,你的生命正在轉換,從中發展出完美的自我。

情慾的孤獨

情慾的孤獨,在本質上並無好壞之分,情慾是一種永遠不會變的東西,你渴望在身體發育之後,可以和另外一個身體有更多的了解、擁抱,或愛,你用任何名稱都可以。因為人本來就是孤獨的,猶如柏拉圖在兩千多年前寫下的寓言:每個人都是被劈開成兩半的一個不完整個體,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另一半,卻不一定能找到,因為被劈開的人太多了。

有時候你以為找到了,有時候你以為永遠找不到。柏拉圖在《饗宴》里用了這個了不起的寓言,正說明了孤獨是人類的本質

魯迅的孤獨

魯迅是一個極度孤獨的人,孤獨使他一直在逃避群體,所以我們看到他作為一個作家、文學家,最重要的是他要維持他的特立獨行、維持他的孤獨感,因為他成名了,影響了那麼多人。他最早發表作品在《新青年》雜誌上,所以《新青年》這批人便擁護他為旗手。可是孤獨不能當旗手,一旦成為旗手,後面就會跟著一群人,孤獨成了矛盾,他必須出走。他走出去了,卻又被左翼聯盟推為領袖,共產黨認為他是最好的文學家,他害怕被捲入群體之中,只好再次出走……

他一直在出走,因為作為一個社會心靈的思考者,他必須保有長期的孤獨。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

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所以,生命里第一個愛憐對象應該是自己,寫詩給自己,與自己對話,在一個空間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這個生命走出去時不會慌張。

相反的,一個在外面如無頭蒼蠅亂闖的生命,最怕孤獨。七零年代,我在法國時讀到一篇報道,社會心理學家發現巴黎的上班族一回到家就打開電視、打開收音機,他們也不看也不聽,只是要有個聲音、影像在旁邊;這篇報道在探討都市化後的孤獨感,指出在工商社會裡的人們不敢面對自己。

所有你認為可以簡化的東西,其實都很難簡化,反而需要更多時間與空間。與自己對話,使這些外在的東西慢慢沉澱,你將會發現,每一個人都可以是你的另外一半。因為你會從他們身上找到一部分與生命另外一半相符的東西,那時候你將更不孤獨,覺得生命更富有、更圓滿。」

Omni催眠培訓諮詢:電話/微信13146953350

omnihypnosischina.com

公眾平台:催眠師聶飛

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有一位Omni催眠師

文章轉載自網路

推薦閱讀:

TAG:孤獨 | 害怕 | 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