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破萬億,人口上千萬,這座省會激動地「官宣」:請叫我特大城市!
對很多人來講,對於鄭州的印象大概還停留在地理課本,只記得這裡是隴海線和京廣線的交匯處。南京人李志寫了首歌帶火了鄭州,不過歌詞第一句唱的卻是「關於鄭州我知道的不多」。
論歷史底蘊,鄭州雖然也入選「八大古都」,但跟左鄰右舍的洛陽、開封一比只能算個「往後稍稍」的小老弟;論城市建設,很多人常吐槽鄭州「就是個大縣城」,可能倒也不是刻意貶低。畢竟直到1953年,鄭縣的建制才被撤銷,正式升格為鄭州市。
不過從「大縣城」到「鄭姆斯特丹」,鄭州近年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速度讓人刮目相看:
富士康、高鐵網路、國際航線,這座城市不斷給自己增添新的名片;平均薪資、GDP總量等經濟指標一路上沖,常住人口規模也一直穩步增加。
1月12日,鄭州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傳出開年喜訊:2018年鄭州市GDP總量首破萬億大關,成功晉級「萬億俱樂部」;與此同時,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
這三大指標同時取得里程碑式的突破,讓當地官媒鄭州晚報激動不已地向全世界宣布:請喊我特大城市!
鄭州「官宣」GDP破萬億
根據鄭州日報報道,經初步核算,2018年鄭州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0200億元左右,增長8%左右,分別高出全國、全省1.5個、0.5個百分點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左右。
鄭州日報報道
2018年,鄭州市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人,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1152.1億元,同比增長9%左右。
鄭州也由此成為第16個邁入GDP萬億俱樂部的城市,也是中西部地區第5個成員。在鄭州之前,中西部先後有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邁進了萬億俱樂部行列。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注意到,1978年鄭州的地區生產總值僅為20.3億元,1990年破百億,2003年破千億。也就是說,鄭州GDP從百億到千億僅用了13年,而從千億破萬億也只用了15年!
經濟增速如此傲人,難怪除了當地媒體霸氣「官宣」外,鄭州的網友們也為家鄉的經濟發展無比自豪。
不過,身處總人口1.08億的大省河南,鄭州也算不上傳統的「強省會」城市,在省內也不能完全「服眾」。以2017年數據計算,鄭州在全國省會城市GDP排名由第8位提升至第7位,在全省的「首位度」(即GDP在全省佔比)由19.3%略微提高到20.3%,在全國省會中依然排名相當靠後。
因此在鄭州這份成績單出爐後,省內的鄰居們也隱約表達了「不服氣」的小情緒...
也有熱心網友開始「關公戰秦瓊」,拿鄭州和其他中心城市進行對比...
發揮交通樞紐作用
鄭州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塞,有「九州之中,十省通衢」之稱。河南省會之所以從開封遷往鄭州,也和鄭州鐵路交通樞紐的地位直接相關。
1952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省會遷址事宜的決策報告中寫道:
「鑒於河南省會在開封市,位置偏於全省東部,指導全省工作多方不便;鄭州市則為中原交通樞紐,為全省經濟中心,將來發展前景尤大,如省會遷往該市,則對全省工作指導及上下聯繫均甚便利,對該市發展也大有裨益……」
鄭州登封嵩山少林寺(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6年12月,鄭州獲得國務院批複支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後,更是加快了交通樞紐的建設步伐。2018年12月,鄭州入選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
截至目前,鄭州機場已開通航線236條,初步形成橫跨歐美亞、輻射全球近200個城市的國際樞紐航線網路;鄭州機場成為全國第二個實現航空、鐵路、高速公路一體化換乘機場,貨郵吞吐量51.5萬噸,增長2.39%;客運量2733萬人次,增長12.47%。
中歐班列(鄭州)2018全年開行752班,累計貨值32億美元,貨重34萬噸,並且新開通中亞、東盟線路。海運方面,鄭州至連雲港、青島、天津等港口的海鐵聯運班列累計開行206班。隨著貨運網路的建設,2018年鄭州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25.1%。
發達的交通不僅讓貨賣得出去,也讓人進得來。
鄭州火車站(圖片來源:攝圖網)
鄭州常住人口常年保持溫和增長的健康趨勢,在二線城市中表現亮眼。2017年鄭州市常住人口凈增15.7萬人,這也是鄭州連續7年常住人口增量超過15萬。2018年鄭州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以此推測2018年鄭州新增常住人口將超過10萬,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
追趕長沙武漢,科教成為鄭州短板
截至2017年,全國共有14座城市GDP突破萬億,排在第15-17位的寧波、佛山、鄭州則距離萬億大關只有一步之遙。而在鄭州身後,「追兵」西安、大連、東莞還有較大的差距。
2017年主要城市GDP排名(第13-19位)
若無意外,寧波、佛山、鄭州三城將在2018年攜手邁進「萬億俱樂部」。此前1月3日上午,寧波召開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宣布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預計增長7%左右。佛山確定的2018年經濟增速目標是8%,GDP破萬億也問題不大。
不過這三位新貴在慶賀成績的同時,他們也被各自區域內的核心城市甩得更遠了。2018年前三季度,北京經濟名義增速為9.9%,上海為9.4%,深圳為13.8%,但是佛山、寧波同期名義增速分別只有7.4%、6%。
而對於鄭州而言,同為中部地區省會的武漢、長沙無疑是長期追趕的目標。然後前面的「老大哥」絲毫沒有放鬆腳步。
1月5日,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8年武漢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國同類城市前列,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11%。按照武漢2017年GDP(13410億元)計算,2018年武漢GDP有望達到14483億元,遙遙領先鄭州幾個身位。
武漢的高速增長離不開人才優勢。在過去,「大學城」武漢每年培養的大量畢業生都會「孔雀東南飛」,為沿海城市做了嫁衣。但據政府工作報告,武漢2018年留住40.6萬名大學生,創歷史新高,預計2019年還將吸收25萬新增大學生。
「只有創新引領,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吸引大學生,城市才有未來。」
武漢大學校門(圖片來源:攝圖網)
2018年武漢新增諾貝爾獎工作站2個、院士專家工作站28個、知名企業研發機構47個;新引進外籍外地院士45名、高層次人才281名。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0%以上,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31件,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
與武漢相比,科教力量成為鄭州最明顯的短板,目前整個河南省只有鄭州大學一所211大學。鄭州的高新企業數量僅為824家,在中西部主要城市中墊底;2017年鄭州全年專利申請量為50544件,遠遠落後於同為國家中心城市的西安,後者2017年的專利申請量達81110件。
如今,寧波、佛山等以傳統製造業為重的二三線城市,都面臨著工業發展放慢的局面,吸引人才、加快轉型的呼聲也越發高漲。對於鄭州來說,未來只有加強科教發展,才有可能在現代服務業和高技術製造業等領域參加競爭。
每經編輯:鄭直
題圖來源 攝圖網
推薦閱讀:
TAG:鄭州 | 國內生產總值(GDP) | 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