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特稿 | 壓床:ICU不能承受之重

病人長期滯留ICU,浪費醫療資源,已成全國性痼疾

文 | 財新記者 梁振 實習記者 黃蕙昭

「我們科室還沒收到重症流感病人,但現在ICU已經住滿了。」平湖中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陳坤說。2019年1月,流感季毫無意外再度到來,面對年關,陳坤心裡也在打鼓。「2018年還算比去年好很多,偶爾有收不進來的情況,不過接下來兩個月我不知道是什麼情了。」

ICU,即重症監護病房,是醫院集中監護和救治重症患者的專業病房,為各種原因導致一個或多個器官與系統功能障礙危及生命或具有潛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時提供系統的、高質量的醫學監護和救治技術。

陳坤口中的ICU「住滿了」,很大程度是因為其中的「壓床」患者。住在ICU內天數少則1個月多則超過10年、治好幾率極低、只能依靠呼吸機等設備維持生命——這是國內ICU壓床情況的三個主要特徵。而現在擁有ICU病房或科室配置的醫院中,上至一線城市的大型三級綜合醫院,下至縣級二級綜合醫院,壓床普遍存在。

是什麼讓病人「壓」在本該救急的ICU中出不來?經濟狀況是患者家屬決定在ICU繼續治療與否的最主要因素。總體看來,長期壓床病人多經濟基礎較好、報銷比例較高。其中國家離退休幹部或公務員群體相當普遍,其次是城鎮職工醫療保障下的城市人口。

除少量經濟實力相當可觀的自費病人外,中國大城市ICU病房裡的長期入住者多見高級離退休幹部。後者的醫療費用由各級政府財政完全承擔。「國家公務員和教師的報銷比例可以到80%到95%之間。」

浙江新安國際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殳儆算了一筆賬:病情穩定的情況下,壓床病人在ICU中日均費用可以控制到2500元,一個月的開銷在8萬元上下。「我們病房一位老師是95%報銷的,一個月大約只要5000元自費,他的退休工資都超過5000元了。這個病人的支出對家裡人來說是沒有很大壓力的。」她說。

殳儆用「無間地獄」來形容壓床病人在ICU病房中的處境:渾身布滿管路——氣管、胃管、靜脈置管、動脈置管、各類引流管。患者不能說話,無法進食,活動範圍被限制在狹小的一方病床,連翻身和排便這些最基本的活動都需他人打理。」

相較之下,中國ICU放棄積極治療的比例顯著低於國外。多位受訪醫生告訴財新記者,在國外ICU中,當治療無效,或者患者後期生存質量極差時,醫生會更傾向建議實施限制醫療,即不再增加治療手段或撤離治療手段。

在趙斌看來,根源在於中國傳統的死亡觀念:忌諱死亡,迴避死亡,認為若未盡全力就輕易放棄了一個人的生命,就是道德上的失敗。這種觀念時常帶來家屬在醫療選擇上的兩難與矛盾:是減輕或結束患者的痛苦,還是盡全力治療,哪怕希望渺茫?——多數人會在情感上傾向後者。

......

全文共計6899字,本文為節選。閱讀全文請點擊鏈接:

健康特稿|壓床:ICU不能承受之重?

weekly.caixin.com圖標
推薦閱讀:

TAG:重症監護室 | 醫保報銷 | 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