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榜單排名「翻車事故」現場丨這麼兒戲的話,被罵死都是輕的…
原文鏈接:城市榜單排名「翻車事故」現場丨這麼兒戲的話,被罵死都是輕的…
今天在上網瀏覽最新資訊的時候,突然發現武漢發布微信公號(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認證公號)推送了一篇名為《城市綜合實力最新排名!武漢躍居「中國第五城」》。該標題自然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於是趕忙點了進去。
結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該文引用了一份名為「2018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的城市榜單,進而闡述了武漢已經成為「中國第五城」這件事兒。榜單中武漢位列北上廣深之後的中國城市第五位,力壓成都、重慶、天津、南京、杭州、蘇州諸城。
開始的時候,我還挺奇怪。一向在城市榜單營銷領域不太熱衷,進而屢屢有些吃虧的武漢,這次是突然發力,向成都學習,聯合媒體為自身發展大舉造勢了?但是仔細看了看後才發現,這個榜單的發布者,我實在是非常眼熟…
2018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
先來分享一下武漢發布公號引用的這份榜單內容:
相關介紹如下:
在該榜單中,武漢躍居北上廣深之下,位列第五位,成為「中國第五城」,成都、重慶、天津、南京、杭州這五座城市緊隨其後,相互之間分差非常小,可以說是不相上下。
「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地位牢固,不可撼動,但是中國第五城的爭奪,競爭激烈,強市眾多,實力相仿。
2018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
真正讓我感到眼熟的,顯然不是榜單本身。因為關注中國地理和城市領域日久,所以基本每天我都能看到各種關於中國城市的新榜單,能留下印象的也不是全部。
不過上面這份「2018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的發布者,我卻是相當眼熟,華頓經濟研究院?這不是八月份才剛剛發布的一份名為「2018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的那家機構嘛。當時正巧有一天時間比較忙,我還轉發了它們的這份榜單,有些印象。
於是我趕緊又把當時的榜單翻了出來——
距離上份榜單發布時間還不到三個月,該機構就又發布了第二份榜單。但榜單上城市的排名,卻有了近乎「翻身農奴把歌唱」式的大躍進變化。我們就只從兩份榜單前20強城市來看(從高到低):
2018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新榜):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成都、重慶、天津、南京、杭州、蘇州、長沙、西安、鄭州、大連、青島、瀋陽、寧波、無錫、廈門。
2018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舊榜):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蘇州、天津、武漢、重慶、南京、長沙、鄭州、西安、大連、無錫、青島、濟南、瀋陽、寧波。
中國城市前二十前,除了前四名由於是眾所周知的一線城市該機構沒好意思輕易改動外,其餘上榜城市排名基本上是全部大變樣。尤其是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第五名到第十名之間的六座城市,排名猶如過山車。
這才過了一個季度,怎麼有些城市排名就像坐了火箭,有些城市排名就像踩了地雷呢?別急,要弄清這些問題,我們接著往下看。
華頓經濟研究院
要想弄清這家名字十分洋氣的「華頓經濟研究院」究竟是什麼來頭,我還是稍微花了點心思的。
通過百度檢索出的華頓經濟研究院的官網,首頁上展示的都是該研究院策劃組織的各類頒獎儀式。媒體這個行業,一般盈利來源無非以下幾種:硬廣、軟廣以及頒獎(行話是搞活動)。方式也比較簡單,按次收費或者按指定時長收費。按次的就不解釋了,按指定時長的,就比如企業你一年給我XX萬,然後我承諾一年給你多少硬廣、軟廣,附帶著再頒幾個獎給你。
然後打開該機構的自我介紹,就更顯高大上:「前身為1988年成立的上海經濟發展研究所,是中國首家對宏觀經濟、區域經濟和企業發展進行全方位、綜合性研究的諮詢機構,是國內著名經濟智庫。成立二十幾年來,研究院先後籌劃和促成了一系列事關國家戰略、地區發展和企業成長的重大項目,為推動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再往下的我就不複製黏貼了,因為該機構還拉出了一些在任或卸任的國家領導人給自己站台,這個我就實在是不敢隨便點評。
翻遍了整個網站,我都沒找到這家機構的法律主體究竟是什麼,通俗說就是這究竟是家政府部門、機關單位還是黨報央媒?到天眼查上檢索「華頓經濟研究院」,的確找到一家名稱對應的「華頓經濟研究院有限公司」,註冊地為香港。但公司現狀處顯示該公司已於2015年9月4日宣告解散。納尼,這家機構不會是黑戶吧?
幾經波折,我終於從官網上貼出的一個微信公眾號二維碼上順藤摸瓜,找到了該機構的法律主體。這裡要特別說一下,該機構的微信公號名稱也不是叫「華頓經濟研究院」,而是叫「中國百強論壇」(截至發稿前該號原創文章數量為2篇),文章幾乎也全部都是該機構組織的各類會議和頒獎儀式。通過公號的認證信息,我們終於發現了該機構的法律主體——上海華頓賽利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同樣根據天眼查的數據顯示,該公司實繳資本20萬元,人員規模小於50人,參保人數更是僅有1人。再進一步通過企業圖譜順藤摸瓜,發現法人名下有多家公司,業務基本上都為企業管理諮詢。和該公司簡介中描寫的各類「高大上」身份,相去甚遠。
榜單,就是排著玩的
本著英雄莫問出處的初衷,我們可以接受一個說不太清楚來歷的機構出了兩份城市榜單(事實上該機構近幾年推出的包含城市排名在內的榜單數量真心不少)。但是只要你公平公正,大家看看,樂呵樂呵也行。但是距離上次通過發布城市榜賺錢才不過幾個月時間,賬上就真的真么緊張,迫不及待就發了第二份?而且,連排名權重因素都懶得換一換?
按照榜單發布方的描述,2018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新榜)核算方法如下:
排名總分根據該城市的GDP分值、教育科研與醫療、交通完善與通達、城建水平、綜合經濟競爭力五個參數為標準。
其中GDP分值的核算方法為:100-(該城市2017年GDP)*0.001
教育科研與醫療的核算方法:該城市教育普及率、重點大學數量、科研機構實力、科研產投出以及城市醫療水平、三甲醫院數量。
交通完善與通達核算方法:城市已開通地鐵里程、高鐵通達率、高速公路覆蓋率、城市交通設施完善度。
城建水平核算方法:城市地鐵覆蓋率、城市高樓指數、道路整潔度、城市建成面積城市整體美觀度、城市天際線。
綜合經濟競爭力核算方式:城市經濟環境發展水平與效率、GDP密度與增量。
2018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舊榜)的核算方法官方介紹就更為簡單,只有寥寥一句:
「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以GDP總量排名前100位的城市作為上榜城市,根據經濟指標(權重0.618)和軟經濟指標(權重0.382)分值計算其綜合得分,以此進行排序。經濟指標由GDP和居民儲蓄組成,軟經濟指標由環境、科教、文化、衛生組成。
大家比較一下,粗看上去兩份榜單評選標準差別「挺明顯」,但是仔細一看,「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舊榜)」中的經濟指標,不就是「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新榜)」中的GDP分值和綜合經濟競爭力。
而「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舊榜)」中「軟經濟指標」下,榜單方自己形容的環境、科教、文化、衛生等因素,和「中國城市綜合實力排行榜(新榜)」中的教育科研與醫療、交通完善與通達、城建水平指標也幾乎一一對應。
也就是說,同樣的機構,同樣的權重和考核標準,時間僅過去了三個月,武漢全國排名就從全國第九一躍成為全國第五,重慶排名也迅速「飛升」。與此同時,杭州則大跌五名,蘇州大跌四名,長三角「尖子生」城市集體「翻車」了?
更重要的是,按照總分值來看,武漢與深圳的差距小到已僅剩下6‰(千分之六)。榜單發布方為了迷惑視聽,減少公眾質疑,還將武漢之後的成都、重慶、天津、南京、杭州諸城的總得分差距,都「巧妙」地設置成個位數,兩兩比值差距都在千分之幾的水平。這樣的套路和玩法,與掩耳盜鈴何異?這可真是預設排名結果,倒推城市指數的「典範」之作,幾乎可以說是「無恥」了。
這裡溫馨提醒那些熱衷於給城市排名出榜單的各位老鐵們,一定要對此類「翻車事故」引以為戒,警鐘長鳴。做,也起碼做的專業些。在這樣的榜單之下,一座城市無論排名靠前還是靠後,其實失去的總比得到的多。
城市榜單要總是這麼兒戲的話,被罵死都是輕的…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東中西東北四大板塊 丨 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數據 丨 社消增速大數據 丨 國民消費大數據 丨 IPO數據 丨 土地成交數據 丨 全國篇 丨 廣東篇 丨 浙江篇 丨 陝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青海篇 丨 京滬篇 丨 江蘇篇
2017GDP: 海南 丨甘肅丨貴州丨山西丨雲南丨廣西丨江西丨陝西丨安徽丨福建丨湖南丨河北丨湖北丨四川丨河南丨浙江丨山東丨江蘇丨 廣東
城市:聊聊這座城市 丨 100民營企業 丨 2018天府金融指數 丨 長三角高鐵格局 丨 四十年來誰沉浮 丨 去武漢南京 丨 國慶房價 丨 中西部「七小龍」 丨 縣城鄉鎮人力成本 丨 高新技術企業 丨 一千多萬北漂們 丨 四川副中心城市 丨 逆城市化灰犀牛 丨 三產佔比 丨 2017國民大數據
人文:東北企業家 丨 又沒有山西 丨 這幾班公交車 丨 城市書店數量 丨 文創第三城 丨 中國景區門票 丨 民謠唱過的城市 丨 一線城市十棟房 丨 樓巴 丨 流動人口 丨 90後不生孩子 丨 北京也很委屈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