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一個嬰兒都充滿信心,他們有強大的生命力

01

之前在某個沙龍里,一位專註兒童心理的老師分享了一些觀點,很有意思。少華記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內容可能和老師講的有些出入,請諒解哈。

嬰兒在很小的時候沒有辦法說話,沒有辦法說清楚自己的需求。在人類幾萬年的進化中產生了一種母親和嬰兒之間的互依感應。媽媽和孩子,在感受層面上是一體化的。

簡單來講,就是摔在你身,疼在我心。

嬰兒摔跤的時候,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媽媽感覺到了疼,趕緊跑過去,抱著嬰兒說,你疼不疼?你疼不疼?同樣,餓也是,拉臭臭也是。嬰兒就在母親這裡習得了[疼痛]以及各種各樣的語言表徵,學會了給情緒命名。在一次次的體驗和經歷之中,他就知道,什麼是痛,什麼是難過,什麼是委屈,什麼是哭。

當他學會了使用語言給這些情緒命名之後,他就從這些痛苦的情緒里解放出來。他可以訴說了。這也是人類很重要的一種進化。

但並不是每一對母子或母女都可以發展出這種一體化的情感模式。

如果不順利,當孩子疼,餓難過的時候,媽媽沒有感受到,沒有立刻來滿足他。他就延遲學會了語言表徵,甚至在未來很長的時間裡,一輩子里也學不會這個技能。就好像我們說很多人空心病,有人很麻木,怎麼也沒法正常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一樣。

所以,在個案里我一直在關注這個嬰兒。爸媽在吵架,奶奶和外婆吵架,甚至打架。那他們在吵架打架鬧的天翻地覆的時候,誰去關心這個嬰兒呢?在這麼嘈雜、混亂、動蕩的環境里,誰去認真關心嬰兒的需求呢?

我感到他被深深的忽略和隔離了。

母親顯然是不能好好照顧這個嬰兒的。為了活下去,為了保持自己內在的完整,這個嬰兒會發展出一套把自己保護起來的機制,那就是麻木、隔離以及逃避。這才是他應對如此嘈雜、混亂、動蕩的環境里唯一能好好活下去的方法。

我們一級級回溯,這個嬰兒的媽媽呢?她怎麼一點都沒意識到家裡吵吵鬧鬧對嬰兒的影響和傷害?那隻能說明,她也是在類似的嘈雜、混亂、動蕩的環境里長大的。她從小也非常缺乏關愛,所以,她沒有辦法,甚至是沒有能力把這些關愛傳給她的孩子。所以,我就很好奇了,媽媽的成長環境到底是怎樣的呢?她的嬰兒時代到底是怎樣一幅場景呢?

再回過頭來看爸爸,所有的關係都是一場共謀。所有吵架打架都不是一個巴掌就可以打響的。爸爸呢?爸爸似乎沒有意識到這樣嘈雜、混亂、動蕩的環境對孩子的影響。他也已經自顧不暇了。他也沒有能力好好照顧自己了。那我也非常好奇,爸爸的成長環境到底是怎樣的呢?他的嬰兒時代到底是怎樣一幅場景呢?

如果可以把這些所有的場景都了解清楚了,我們就可以清晰地還原他們家的狀況,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誰對誰錯的現實層面的爭論。

然後,做出下一步的整理和探索了。

02

少華聽得很認真,記了很多筆記。

回來也進行一番整理。

這些理論和皮亞傑研究兒童的語言與思維,以及艾斯沃斯的陌生情境實驗對兒童依戀模型的研究,是同出一脈的。幼年時孩子和母親的關係,非常重要。母親是否能給到孩子足夠的關注、支持、理解和回應,對孩子的心智模式影響很深遠。

問題又來了,什麼叫足夠呢?

我身邊有很多女性都當了媽媽了。我其實有點困惑,到底她們是當了媽媽,還是借著孩子又重新回去當寶寶。那些對孩子的親昵、溺愛、控制和要求,我講不清楚,到底是真的為了幫助孩子成長呢?還是牽制著孩子成長,借孩子來滿足自己需要和被愛的需求?

比方說,看到孩子優秀,考了一百分,或者考了一個非常好的大學/公司,有的媽媽/爸爸發自內心地感到不舒服。然後不停地打擊他。不僅僅是怕他驕傲什麼的,而是發自內心地妒忌和不舒服。具體是怕孩子驕傲還是不舒服,各位可以認真地去覺察(微笑臉)。

意識層面覺得孩子比我優秀是應該的,這是作為社會對父母的要求。難道還想一代不如一代嗎?哈哈哈。但內心深處(潛意識)卻不願意承認,這個小子(我的孩子)居然比我還厲害,這樣打擊了他作為成人的尊嚴。

親愛的,競爭是無處不在的。

除了你的同事你的朋友。還有你的兄弟姐妹。甚至是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的伴侶。都在競爭。都在渴望被關注。被珍惜。被尊重。被理解。被呵護。被認真對待。被傾聽。被擁抱。被愛。因為這些東西實在實在是太珍貴了。

就好像空氣之於生命。大米之於老鼠。

03

回到剛才那個小案例里(細節涉及隱私就不提了,就只說吵架打架),那個小baby是競爭能力最弱的一個。他不會吵架不會打架,甚至不一定會哭。因為他發現哭也沒什麼卵用。

那他就只能選擇沉默。逃避。隔離。向內自我封閉。

就好像千年古蓮子選擇了蟄伏。把自己關閉起來。減小消耗。等待合適的時機,在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里慢慢打開桎梏,打開枷鎖,慢慢生根慢慢發芽,慢慢長出屬於自己的模樣。或者一輩子都等待不了時機,選擇一輩子就用沉默寡言低調隔離的狀態示人,或謹小慎微,或畏畏縮縮,這難道不是中國傳統男性的刻板模樣嗎?!

寫到這裡我感到有點沉重,也有點悲哀。

就好像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那樣,對於中國家庭,不愛才是正經事啊。不做自己才是正經事啊,因為我們要家家國國大集體的團結一致和超穩定結構啊……

問題又來了,家家國國大集體的團結一致和超穩定結構,就一定是不好的嗎?這難道也不是每一個個體通過不停自我選擇最後達到的一個共同選擇嗎?

就好像黑格爾說的,大自然是一個很龐大的有機體,它也有它自己的意志。無論自然系統里的每一個個體怎麼做出選擇,或友愛或殺戮或反抗,甚至自我毀滅,這個龐大的系統自自然會有一套穩定的邏輯,自己的方向,不停地向著屬於它自己的方向前進。

所以,每一個個體在大集體面前做的選擇,都是屬於每一個個體的。時代有時代的潮流,但你有你的選擇。別怕。

回到文章一開始的嬰兒那裡,他也是這個龐大自然體里的一員,龐大社會體國家體里的一員,你也無需對他動蕩不安的家庭環境過於擔心,他自有自己的生存和適應策略。你要對他有信心,每一棵種子都會突破所有的外界限制努力長出屬於自己的模樣,就算是岩石縫裡的種子,牛糞下的種子,都不會放過任何長出自己的機會。

所以,這個嬰兒也是。

到底,要不要做自己呢?

每一個生命都可以自我實現,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境遇,他們都會努力長出自己所該有的模樣。而他們現在所長成的模樣,就是他本能最大化的展現。尊重他們。欣賞他們。他們都已經竭盡所能了。

每一個嬰兒也是。

到底什麼才叫愛自己?

所以,對每一個嬰兒都充滿信心,他們有強大的生命力。給予他們該有的關愛和規則,或者說是你力所能及的關愛和規則,剩下的,把成長的空間留給他們。相信他們,可以為自己選擇,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的未來承擔。

無論是小草還是大樹,

他們都在努力長成他們該有的模樣。

祝福他們。也祝福自己。

這裡所有的話,

也是講給少華我自己聽的。和你們共勉。加油。

推薦閱讀:

TAG:嬰兒 | 家庭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