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者常樂」的真實含義是什麼?

當我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求某事某物,某種成功,更好的生活的時候,身邊一個朋友總會說知足常樂,請幫忙解決這個矛盾。


知足常樂,強調的是感恩。要感激現在所擁有的,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才會帶來快樂。這對於事業、對於生活都是對的。

但這與追求更高的事業、更好的生活並不矛盾。一個知足者,同樣可以向更高的目標奮鬥,向更好的生活努力。

那麼,何為不知足呢?即不懂得感恩,不珍惜當下。不知足者認為他所擁有的東西是他應有的,他所追求的更高更好的東西是他應得的。一旦失去所擁有的,或者得不到所追求的,就怨天尤人,抱怨老天對自己不公平。這樣的人註定不會快樂。

知足常樂,就是感激所擁有的一切,並且坦然接受自己努力奮鬥卻沒有達成目標的結果。


這是「樂」的閾值不同所致。

有的人喝一小杯酒就醉了,有的人喝一碗酒都不覺得醉,怎麼和他討論喝多少才算夠呢?

登不了山的人和登上峰頂的人,也是沒法交流山頂的風光的。

跳過一米的橫杆就高興,就讓他不斷跳一米的橫杆,不斷地常樂去吧。

總期望跳得更高的人,需要在更高的目標中去尋求樂趣。他的「樂」,既在過程中,也在實現新的目標中。

乙之樂,非甲之樂也。民間有說道:你說的是鍋里的,我說的是坡上的。人各有志,各得其所就好。

謝邀。


我個人是這樣理解的:人要知足常樂,是勸人們不要過分追名逐利,但這絕不是讓我們安於現狀的借口。

01

下班回家途中,坐在車上跟W先生閑聊。

「這個月工資發下來我要預支1000元,買護膚品。」我悠悠地說。

W先生侃侃地說:「你上次不是說要盡量多的存錢嗎,怎麼又花錢?」

「是要存錢,但是不能不要臉了吧,我用的護膚品已經算便宜的了,我同事XX都是用國際品牌,一瓶眼霜大好幾百。我這算什麼呀!」我一臉的不高興,委屈地反擊他。

聽我這麼說,W先生倒不樂意了,說到:「你看看其他同事用什麼,再問問你的好閨蜜用什麼。只怕她們用的還沒你的好呢!就知足吧你。」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W先生常常說:「看看人家比比咱,已經不錯了,生活要知足常樂。」

W先生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對生活也比較看得開。

但我知道,也就是這種知足常樂的心態以致我們畢業這麼多年也都混的中不溜秋的。

不上不下,進步緩慢。直到漸漸地湮沒在成千上萬忙碌的人群中。

02

憑什麼我要用便宜的護膚品,憑什麼我要穿便宜的衣服,憑什麼我不能用大牌穿大牌,憑什麼我不能住別墅開豪車。

你說就憑你現在窮,好吧,我承認。

但憑什麼要勸我知足常樂。這話聽著是那麼刺耳,彷彿是弱者在找借口。

知足常樂本來是一個褒義詞。原話為「知足常足,終生不辱;知止不止,終生不恥。」

語出《老子—儉欲第四十六》:「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意為:天下最大的禍患莫過於不知足,最大的罪過莫過於貪得無厭。不知道珍惜現有的,過分追逐名利,勢必招來災禍和不幸。知道滿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遠的富足。

你看,它的意思是讓人們要學會儉欲,不過分追求名利。強調的是「過分」兩字。

絕不是讓人們安於現狀,停滯不前。

可是已經有太多人,把這句話當成了自己心安理得安於現狀的借口。

從此溫水煮青蛙,直到僅存的一點理想消耗殆盡,什麼夢想,什麼目標,早就拋到爪哇國去了。

03

記得剛畢業那會兒,QQ空間推出一款日誌模板,讓你暢想一下十年後的自己,根據所提供模板一一記錄下來。

也算是一個十年目標吧!

當時的我風華正茂,懷著對生活的一腔熱血,覺得未來無限美好。

便在日誌模板上記下這番文字:

十年後的我在這個城市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與心愛的人結婚,育有兩個孩子,有一個專屬自己的店,有一輛專屬自己的車,保持閱讀和寫作的習慣,偶有文章發表,時間可自由支配,可以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真是美好啊!寫完的一剎那,心情無限美麗,彷彿美好的未來已經在向我招手。

如今十年期已經過去大半,我的目標實現了多少呢?

有房,但是按揭;有車,但是家用;想生二寶,卻因經濟情況遲遲不敢懷;一直想開店,卻苦於沒有資金和門路;嫁個老公還算靠譜,但旅行絕不是說走就走,要考慮到時間和開銷。

看看,離目標還差一大截呢?

但是有的人就發話了,說農村孩子在城裡站住腳不容易,頭三腳難踢,不要著急,慢慢來,會越來越好的,好歹現在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重複父輩們的辛苦了。

想想也是,總不能一口吃個胖子,還是慢慢來吧。

常常這樣自我安慰。

只是沒想到,不知道從何時起「慢慢來」就變成了安於現狀,平庸度日。

04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吃慣了雞魚肉蛋,就再也啃不慣窩窩頭。

人都有惰性,習慣了溫柔鄉,卻再也不想過風餐露宿的日子。

人一旦鬆懈下來,鬥志慢慢的也就消磨殆盡了。只有一直往前走,哪怕速度慢點,也不能停下腳步。

就像跑馬拉松,據說有一個低潮期,有的人會覺得噁心、想吐,跑不下去。真的堅持不下去了,也要緩緩地走,千萬不能停歇,因為忽然停止可能會有生命危險。事實證明只要度過了低潮期,後面會越跑越輕鬆。

我們行走人生也是一樣,不能覺得累了,倦了,差不多了,就停滯不前了。

然後找一千個理由,告訴自己已經很優秀了,人生要知足常樂。

於是,心安理得安於現狀,直到變得平庸,習慣平庸。日復一日,重複著昨天的故事。沒想到這一歇,有時便會讓你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

要知道,比你優秀得多的人都在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奮鬥呢?

好吧,不跟別人比,那就做自己好了。

想想曾經的夢想和追求,你不能保證自己一定能實現夢想,但起碼要盡最大努力活過昨天的自己吧!

否則,豈不活成了一具行屍走肉。

有句話說得好,不怕慢,就怕站。

只要我們一直在路上,就不怕前路漫漫。加油吧!


快樂 = 現實 - 預期.


知足不過是在降低心理預期罷了,這和我們繼續努力並不衝突。

如果我失去了曾經的花園,卻只為仍有一朵花為我開放而微笑,那麼我依舊是快樂的。

我想這就是知足吧。


一直在知足常樂和努力爭取之間鬧不明白

在我現在理解看來

知足常樂是種 心態 努力爭取是種 狀態

我珍惜我所擁有的 我也去爭取我想要的 至於得不得到

我只想說我不後悔就好啦 ( ̄▽ ̄)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


陳鼓應譯文:

名聲和生命比起來哪一樣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貴重?得到名利和喪失生命哪一樣為害?


過分的愛名就必定要付出重大的耗費;過多的藏貨就必定會招致慘重的損失。


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

很多人把知足常樂僅僅理解為,知道滿足總是快樂的。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滿足的慾望上,片面的定義了知足常樂的含義,比較消極和安於現狀,這樣的滿足所帶來的快樂其實是不能夠長久的。

老子要告訴我們的是何時該終止自己的慾望,怎麼樣才能終止自己的慾望,如果不及時終止無窮的慾望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戎馬生於郊)。只有由知道滿足而獲得的富足,才是長久的富足。這個由字,指出了長久快樂的根源(故知足之足,恆足矣),這才是老子的大智慧啊!

在道德經中老子告訴我們只有擁有充足的知識和無比的智慧,把快樂建立在對事物通透的認識和理解上,看透事物發展的規律,明白無窮慾望帶來的後果,及時終止自己的慾望而免遭損失和災難,只有這樣才會獲得長久的平安富足和快樂(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而不是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所滿足的慾望上。

墨子曰:「知止,則日進無疆」。隋朝中文子王通:「大智知止,小智唯謀」。孔子《大學》:「知止而後有定」 。魏·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內而已」。便是其印證。

即使在現代漢語中,知道也是在知識的範疇之內。知識的解釋已經包含了知道,它本身就是知識的一部分。知道的本意就是指知識,是一種認知水平!

由此可見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才能經常長久的快樂。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認知水平怎麼可能知道什麼時候該滿足?當你有了足夠的知識和見解,足夠的認知水平,那麼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對待名利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一切以及世界觀價值觀才會有正確的認識,才會長久的快樂!

來自百度百科——知足常樂


實在不認同前排所有答案,我來添個新的視角吧。

任何任務都應該有與之配套的滿意標準。否則的話,完全理性總能提出改進優化的地方,然後使得當事人陷入驢子拉磨永遠也夠不著蘿蔔的境況。拖延與不成功會給人帶來沮喪,反之會讓人感到勝任並形成正向反饋,從而變得愉悅和自信。故而:知足者常樂。

最後,如果看不懂上述內容,建議去百度一下「有限理性」這個詞。

以上。


承認自己的能力極限。


知足是對當下的態度,追求是對未來的態度!非要讓他們矛盾嗎?!


得之心生愉悅,不得亦不心生怨恨。


難道不知道還有一句話叫做「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么?何為「足」,何為「樂」,只有自己知道。


有一個道理很遺憾我高一的時候就知道,到了大學才真正讓它融入到我的生活被我踐行。

先說故事吧——高一的時候,每個周末都會和付康悅(她應該不會那麼巧看到吧)到校外加餐,經常我有自己很想吃的東西,都知道的,知道自己想吃什麼並且很快就能吃到什麼是人生中為數不多的難得的開心的事情,所以一般我會沿著那條路,一直買,先是門口的板栗,然後依次是煎餅果子梅乾菜燒餅(偶爾有壽司)然後是地溝油第一家的炒飯和他家隔壁的鍋盔,末了一般還會去趟超市買點零食飲料什麼的,然後林林總總就拎了滿滿一手,回到宿舍發現,其實吃個餅就什麼都吃不下了,尤其是炒飯,一口都撐不下,甚至看到都想吐。可明明我買的時候很開心啊。

前兩天的某個晚上,我很餓想吃飯於是定了外賣泡椒私房菜家的千頁豆腐,後來刷美團我又想吃魷魚須然後碰巧覺得好餓自己肯定能吃完於是又定了魷魚須,然後又想到他家隔壁是丸子燒,情不自禁又很想很想吃於是又定了丸燒,然後所有外賣依次到了之後,吃著吃著我發現我好像吃不下了,於是每樣都剩了一點。吃的很撐反而沒有了滿足的感覺。然後我才想起來我原來只是想吃飯的。

這種事已經發生過好多次了,裡面也不止蘊含著一個道理。比如說,要適可而止,任何東西太多了總會滿出來適得其反,所以飯只能吃七分飽,事一定要留三分空。比如說,要懂得知足,願望完成一半就應該知足了,這樣生活才會繼續有期待。

適度留空,不要太滿足。

因為過度會把最初的期待和開心變成害怕和極度厭倦,所以我有明顯感覺到那天我很不想吃千頁豆腐了,短期內都不想吃了。

而太滿足呢,是,我的願望是全部都得到滿足了,然後呢?下一次我要靠什麼去期待,我要重新去找一個讓我開心感到興奮激動的菜,最可怕的是,本來能吃千頁豆腐能吃魷魚須能吃丸子簡直人生完滿,可是真正實現了之後我發現我一點都不激動不滿足了。取而代之的是無聊和失落。

所以人啊,還是要懂知足啊。


事能知足心常愜 人到無求品自高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應該給知足常樂下個限定詞。


「知足常樂」的確是一種調整心態和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它幫助人們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保持心態的平和。但現在經常有很多人把這句話當做是對待事業和工作的一種態度,從而得過且過,不思進取。


我覺得,「知足常樂」首先是建立在「知」的基礎之上,你首先知道世界上有種種的東西,有各種的人生境界,你是在「知」的基礎上然後懂得「舍」,才「常樂」的。如果你在「全然無知」的情況下「常樂」,因為不知道而不去渴望,不去追求,那就是愚昧了,純屬「傻樂」。


摘自--畢業三年要賺一百萬


知道任何事物於自己來說的最高臨界點而能明智選擇,不被得失所困,壯不妄為,衰不自棄,故常樂也。

足者,極點也。

比如你知道某支股票的最高價和最底價,你能及時逃頂和抄底,知道自己綜合素質可以選擇的最優伴侶而不選人渣或選自己根本得不到的男神女神……實現了極高明而道中庸,沒有非分之想,亦不妄自菲薄,所以任何事情都沒有低於自己的期望也沒有太超出自己的期望,常樂也——然並LUAN,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此話漸漸成了安於所得的敷衍之詞……


其實這並不衝突。


重點在於知足,什麼是知足?


簡單地說就是得到你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不是那些讓你感覺擁有更好的東西。二者是不一樣的。


但二者也沒有一個明顯的分界線,如何把握要看什麼情況邊界效益最大化。


一個簡單例子,你喜歡喝西瓜汁,你自認為喝的越多越滿足,現在正口渴呢,面前就放著一排西瓜汁。第一杯顯然就是真正需要的,第二杯第三杯就要看具體情況了,西瓜汁的滿足感是否值得你花費的錢。如果邊界效益達到最大,果斷離去。


實際中,這個西瓜汁就是金錢地位名聲等,你感覺是越多越好的,但獲得這些不是沒有代價的,如何控制可使邊界效益最大,便是知足常樂的秘訣。


如何彌補天生空洞的心。


知足常樂與不斷追求不矛盾。

你告訴他,對我來說,不斷追求這個過程,讓我很滿足,很快樂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人生 | 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