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茶成為硬通貨——喝茶!喝錢!

19世紀以前,外國傳教士和探險家可以自由進出西藏。隨著英國人佔領印度,俄國人在中亞大舉擴張,西藏成了列強博弈大棋局中的棋子,岌岌可危。關上了對外交往的所有門戶後,拉薩成了地球上最遠處、最神秘的地方,也是19世紀歐洲探險家夢縈神往的聖地。

法國傳教士胡克是少有的順利抵達拉薩的歐洲人。胡克1844年開始長途跋涉,兩年後到達拉薩。在前往拉薩途中,胡克曾在青海塔爾寺停留,並親歷一次由虔誠的佛門朝聖者供奉給全院僧人的盛大茶會。參加茶會的人超過四千,每人只能飲茶兩碗,每碗合銀五十毫。塔爾寺歷史上最盛大的茶會則是由韃靼[dá dá]首領供奉的。在燈花節後,韃靼首領向全院僧人施茶,並奉送糕點和酥油。盛大的茶會持續了八天。

是時,蒙古人已嗜茶成癮。和藏人一樣,蒙古人的主要食物也是肉、奶製品和穀物,需要喝大量的茶幫助消化。蒙古人作做茶時,先用斧子將茶磚切下一小塊,用碾子碾成茶末,將茶末丟入水中煮開,還要加一點蘇打激發茶味。另備一鍋,在牛奶或羊奶中加入一大把鹽煮開。將茶湯倒入奶中,再加青稞面和酥油。煮開後,黃色的酥油就做好了,倒入茶壺。蒙古的茶壺多呈圓筒狀,高約六十厘米,銅製,上有蓋與壺身連在一起,蓋上有兩孔,一出茶湯,一入空氣。酥油茶倒入茶碗就可以享用了。

16世紀末期,中國和蒙古建立了直接的官方貿易往來,隔絕兩國的長城沿線設立了六個貿易市集。利用這些市集,中國以茶易馬,用以對付來自北方的又一個游牧民族——滿族。18-19世紀,滿載著茶葉的駝隊從卡爾干出發一路風塵,前往烏爾格(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當時,茶磚在蒙古盛行,甚至成了當地的硬通貨,官方徵稅用茶磚,百姓買賣也用茶磚。

1838年,蒙古部落牧民向徹臣汗申訴,控告部落首領強迫他們替王爺還債,還要承擔別人的捐稅。牧民們在訴狀中列舉了一大堆強加在他們頭上的不公平的苛捐雜稅:「去年冬天,王爺在烏爾格向中國商人借了2,825封茶磚和10小封黃茶。三個月的利息市95封茶磚。我們被逼連本帶息替他還債,共支付白銀595盎司。」

芬蘭東方學家蘭司鐵發現:直到20世紀初,茶葉依然扮演著通貨的角色,「主人要在烏爾格的市集上買羊肉或其他任何東西,僕人必須跟著,還要背上茶磚。不管從哪一方面比,茶作為支付手段總是比哈達(或長或短的絲織品)可靠。但茶磚外皮容易剝落,邊角容易磨損,稍微過幾道手就不能再流通了。缺損嚴重的茶磚的最後貢獻就是煮成茶湯喝了。可以說,蒙古人一直都在喝錢。」

而今,西藏和蒙古已成為世界磚茶消費的中心,當地人的喝茶方式也是所有喝茶人中動靜最大的。一名西藏人和蒙古人的年平均消費量分別為15公斤和8公斤。儘管製作茶磚的原料多是老茶,甚至還有細枝,諸如產自雲南的普洱茶,有時還會通過網上拍賣搜羅其中的珍惜品種。

-END-

歡迎關注 飲哲紅茶經 微信公眾號 SH-YinZhe

推薦閱讀:

TAG: | 紅茶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