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規磨鍊好家風,好家風造就好家庭

文/飛揚先生好家規磨鍊好家風,好家風造就好家庭

01

昨天下班後,去逛商場時看到一位母親帶著自己的孩子在逛商場。本是無可厚非的事。但我的目光被孩子的話吸引住了。

孩子問媽媽:「媽媽,媽媽,我想要這個玩具可以嗎?」

媽媽回答說:「我也想給你買這個玩具,但是家裡玩具實在是太多了,放不下了怎麼辦呢?」

孩子沉默了一會兒,顯然有點不高興,但回答道:「好吧,那就先不買了。」

然後媽媽就帶著孩子緩緩離去了,我卻留在原地發獃。

我感到驚訝的是母親說完話後孩子竟然沒有大哭大鬧一場,只是有些遺憾的走開了。我想,孩子的行為不單單只是他個人的體現,更多的是一個家庭的家風吧。也能夠看出孩子在家中受到的教育非常好。

父母也不僅僅是教育,更多的是自己的行為在無形中影響了孩子。

02

家風也稱為門風,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

這讓我想起了我身邊的經歷。過年回家時免不了親戚朋友聚會,一起吃喝玩樂。我們家也一樣。

我有一個親戚,家裡有個大約七八歲的孩子。聚會時孩子特別調皮,這個年紀的孩子調皮本來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在吃飯的時候,孩子竟然跟著我們一起在桌上吃飯。大吵大鬧要吃這個、要吃那個,我們都很尷尬,然而朋友不以為然,孩子要什麼吃給他什麼吃。弄得我們一頓飯都沒有吃好。

聚餐結束後,我憤憤地問我媽,得到的答案是:這位親戚家的孩子一直這樣,只要是聚餐吃飯,總會帶著孩子,而且讓孩子坐到餐桌上。

我也便不再繼續問了,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家風,怎麼能夠給孩子樹立榜樣,怎麼能夠教育好孩子呢?

前段時間我看到了郭德綱老師在多年前的一段採訪。郭老師談及自己的家庭時說道:有人在時,吃飯從不讓郭麒麟上餐桌,晚輩對待長輩必須用「您」。哪怕現在郭麒麟長大了,家裡有好吃的東西時還總是問到這個我能吃嗎。殊不知,這也是郭德綱老師從小受到的家庭教育,這便是郭家的家風。

優秀的家風影響的不只是一代人,它會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影響的是世世代代的人。

這也讓我想到了我們家的家風,父母都是淳樸的農村人,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對我要求很高。記得小時候,有外人來家裡做客,父親要我必須出來向客人問好。然後就讓我回去,一起聚餐時,從不讓我到餐桌上吃飯。

父親從小沒有動手打過我,但是我小時卻很怕他,這大概就是父親厲害的地方。無形的恐懼才是真正的恐懼。

03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有關霍思燕養兒的文章。霍思燕在家庭中示弱,並不是她什麼都不會做,而是鍛煉了孩子的能力,讓孩子從小學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實家風也是對孩子的教育。孩子能夠接受到良好教育的前提是有一個完整並且有愛的家庭。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建立和鞏固家庭的力量是愛情,是父親和母親、父親和孩子、母親和孩子相互之間忠誠的、純真的愛情。」

再反觀那些未成年就犯罪的孩子,多數是出自家庭不和或者單親家庭的不幸者。

其次,教育孩子要懂得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兒童的心理及心智還不夠成熟,和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也不一樣。想要讓孩子能夠按照我們的意圖去做,要懂得與孩子溝通。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本書,名字叫做《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這本書的作者阿黛爾和伊萊恩都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這本書講到想要與孩子溝通要做到以下幾點:

1、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孩子的情緒變化是非常快的。當遇到壞情緒時,我們要讓他接受自己的情緒。只有接納了自己的感受,他們才能集中精力改變自己的情緒。

2、用別的方法代替懲罰。懲罰孩子,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從內心深處對自己錯誤行為的反省過程。所以,當孩子做錯事情,我們應該學會與他交談,明確表達不同的立場。讓他內心深處知道自己做錯了事情。

3、最重要的是懂得讚賞孩子,這樣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不能永遠把他當成孩子。

曾國藩的家風之規矩,讓我們傳頌了曾家世世代代的故事;錢基博的家風之嚴厲,讓我們讀到了錢鍾書先生的文學創作;傅雷先生家風之教育,讓我們看到了兩位高材生的成長經歷。

家風可以言傳,可以身教。父母的言傳身教,是我們這輩人成長的基石。

是家風,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規矩;是家風;讓我們的家庭更加美好。


推薦閱讀:

TAG:親子關係 | 家庭關係 | 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