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九年,尋找歸屬感
最近碩士畢業決定回國,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朋友,見到我問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都在美國九年了,回國習慣么?」 那一瞬間,讓我恍惚地回到初中畢業剛剛出國那年,身邊的人都在問「到美國習慣么?」
尋找歸屬感好像是我九年生活的中心。
初來乍到的我在美國一個公立高中上學,全校只有我一個中國人,和美國接待家庭一起生活也遇到很多文化上的衝擊,想家是第一年留美生活不變的主題。這一年最強烈的歸屬感是對中國的歸屬感,我會因為看到冬奧會開幕式中國隊入場而熱淚盈眶,也會因為台灣問題用蹩腳的英文在歷史課上努力發言(平常還是不太敢說話的……)。
早出國的好處在於有時間慢慢地調節,高中三年在美國一點點地就適應了:去餐廳喝冰水不喝茶水,去超市買菜會買生菜回家做沙拉而不去費心思的找白菜和大米,在學校草地隨處可以席地而坐甚至光腳走來走去,課上有問題追著老師去office hour說需要幫助,下了課不碰課本而是到各個小組俱樂部social…… 所有的文化都不需要特意的去學,接觸到了,慢慢的就習慣了。
從高中升到大學的時候,我一個人從東岸跑到了西岸,雖然都在美國,但是一切對我來說也是從新開始。第一天到宿舍的時候,全校幾乎沒人,商店全關。吃的隨身帶的麵包,喝了宿舍廚房裡的tap water。第二天,我又重新開始了尋找歸屬感的旅程。這一次我知道歸屬感和文化衝突不一定是國家不同才會出現的問題,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而跨國生活只是這個問題的催化劑,讓它更劇烈更快速的體現在我們生活中。
也許很多人猜測經歷這麼多回國的這點改變不算什麼,其實不是的,回國之後的歸屬感依然很讓人困擾。現在留學不像以前,很多年都不回國。幾乎每個留學生少說也要一年回來一次,生活和文化上的不適應幾乎沒有。但是最明顯的感覺就是突然間美國九年的生活如同做夢一般的不真實,好似十幾個小時的飛機並沒有把我的那一半帶回來。我們家裡人沒有經常去美國的,身邊更是沒有多少在國內的朋友,有時候常常覺得很落寞,更不知道這種矯情的想法能說給誰聽。
回國一個月,慢慢的認識到這一次我的歸屬感和責任感是綁到一起的。對家裡要承擔的義務,對工作要承擔的事情,想要讓身邊人幸福的責任感就是我的歸屬感,讓每一天都有意義而充實(當然我是不會承認每天都累成狗的。。。)
很多人都在很技術的討論留學生活的文化衝突,甚至畢業後應該選擇回國還是留美。我想分享這一篇自己的心得也是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留學,想在這個匆忙而追求效率的社會中停停腳步,看看自己的內心世界,思考下生活中那些個抽象的本質。寫了這麼一大堆其實也只是冰山一角,不知道有沒有同路人可以一起聊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