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件事,你做得越成功反而越失敗
這3件事,你做得越成功反而越失敗
作者:思文掃地(富書專欄作者)
小C是公司行政專員。
有天我請客戶在一家日式料理餐廳吃飯,正好看見小C與一個男生一起吃飯。
那會,客戶正好在我的右側,把我給擋住了,所以經過小C桌旁時她並沒有看見我。
我在距離他們不遠的包間坐下,很快就有穿和服的服務員送來菜單。正要點餐,就聽見外面傳來的辱罵聲。
我探頭看了一下外面情況,原來服務員在給小C上菜,胳膊不小心把她茶杯給帶翻,茶水撒到她的手機上。
「你沒長眼睛呀,沒看見我手機在桌子上?」小C質問道。
服務員連忙道歉,連說三聲:「對不起」。
對面的男生估計不想破壞吃飯的氣氛,就用紙巾把手機擦乾了,說了聲:「手機沒事」。
不想,小C不領情反而譏諷道:「你島國片看多了吧,這麼幫她說話。」
男生聽得臉色刷的陰沉下來。小C掉轉槍口,對著服務員破口大罵,什麼「小婊子」、「女優」、「賤貨」,各種難聽的詞語都從她嘴裡冒出來。
小C的行為讓我感到特別震驚。
後來,經理出面協調,給加了一道生魚片這才息事寧人。但我知道,這道生魚片的錢肯定會在這個服務員當月工資里扣掉。
那會,腦子閃現出這樣的一句話:一個成人,最好的進攻武器是他的智慧,最好的防守武器是道德底線。
然而,現實很多人反過來了。他們喜歡用道德底線來攻擊對方,用愚蠢來捍衛自己。
對小C來說,她得理不饒人,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來踐踏別人的尊嚴。
這種行為刷出來的存在感和優越感讓她非常受用。因為她從未想過自己行為對那個服務員造成多大傷害?扣錢是小,心創是大。
其實,我們經常看到,公交車上老人倚老賣老,不讓座就打人罵人;環衛工人不小心刮到路邊停的車,司機非揪著環衛工賠錢,不賠錢就打人等各種報道。
這個社會戾氣很重,很多人把攻擊他人當作是一種發泄的手段,甚至是一種潛意識。
其實這種潛意識是可以在心理學上得到分析的。
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的心理需求有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這五個層次需求並非孤立的,是在某個人的不同階段所表現出來強弱不同。
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大多人的需求層次分布在安全需求、愛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綜合體現出來的就是安全感、存在感和優越感。
也就是說,一個人對生活的滿意,是建立在「安全感+存在感+優越感」之上。這三種感覺缺一不可,缺少某一種,我們都會感到焦慮。
這三種心理需求如此重要,我們到底通過什麼方式可以實現?
那天之後,我專門抽空去人力那邊了解小C的工作情況,人力反饋信息讓我大跌眼鏡。
小C平時工作懶散,沒事就逛淘寶、玩手機,而且還會很裝逼。不過她喜歡給身邊同事帶些小零食或小飾件,或者給別人推薦一些好吃、好玩的地方。
礙於面子,表面相處如沐春風,但背地裡對她還是挺有意見,大家只是心照不宣。
在了解事實真相後,我突然明白,小C如此討好周圍人,無非是想獲得在公司內部的安全感。而她在餐廳對服務員的辱罵,無非是通過攻擊他人的方式獲得優越感。
而那些沉迷網路遊戲,或者朋友圈跪求點贊的人,在現實中無法獲取他們所需要的存在感時,只能藉助網路這個虛擬平台來獲得。
現實中,有很多人選擇通過攻擊他人獲取優越感,通過討好外界獲得安全感,通過索取表揚獲得存在感。
而通過這些途徑所建立起來的生活滿意感,或者你認為的成功,其實非常的脆弱。因為,這樣的成功,經不起任何的風浪:
當你攻擊別人時,突然發現別人正當反擊,你會驚嚇的不知所措。
當你討好外界時,突然發現別人不理不睬,你的玻璃心碎落一地。
當你索取表揚時,突然發現別人冷言冷語,你委屈的就像個小孩。
所以,你在「攻擊他人、討好外界、索取表揚」這3件事上做得越成功,也就意味著你做的越失敗。只是,這種失敗你不敢去正視或者面對而已。
在面對上述同樣問題,總有人會用更好的方式來處理。這些善於處理的人,在我看來都是層次比較高的人。
這個層次高,不是指財富或社會地位,而是心理層次,哪怕他只是最底層的人。
記得《小崔說事》這個節目曾經有過這樣的一個女嘉賓。
這女嘉賓叫劉麗,家境貧寒,老家還有兩個弟弟和兩個妹妹。劉麗在外打工,是在一家浴足中心給客人捏腳揉背,也就是社會上通行俗稱洗腳妹。
劉麗的工資一個月也就是2000多點,而且也沒有什麼積蓄。在大城市打工這幾年,除了自己留下來的生活費全部拿出去資助貧困學生。
因為,她深知知識改變命運。
崔永元問她,你收入這麼低,為什麼還要資助貧困學生?
劉麗說,當她的家人知道她的「不光彩」工作後就把她趕出家門。那會,劉麗已經徹底崩潰。
在她的心裡,打工再苦再累,至少還有一個家,家裡還需要我的錢。可是,家裡人對她的態度,讓她心生絕望。
對很多在外打工的人來說,大城市再如何繁華,工地上再如何辛苦,千里之外總還有一個最安全、最舒適的家。可如果連家都沒有了,那支撐她內心世界的柱子也就塌了。
像劉麗這樣的經歷,足以毀滅掉一個人,也毀滅掉她的安全感。
後來,劉麗決定自己不能自殺,她還幫助弟弟妹妹繼續上學,而且還要幫助更多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在這樣的信念支撐下,她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當中。在她上這個節目之前,依然做的是洗腳妹。
對一個人來說,當家庭和外界不再認可時,他的安全感可以說幾乎為零。
但是,一個人真正的安全感不是要回來的,或者給出來的。而是在信任外界的前提下,你通過學會建立自我,去質疑和探索外界所產生的給予價值所帶來的。
劉麗曾說:
以前有一次上台表演,因為沒錢買不起鞋子,我就穿了我姥姥的一隻,和隔壁姥姥的一隻。一個是藍色的,一個是綠色的,我害怕別人看到我穿不一樣的鞋子,但後來我還是站了上去。這樣的恩情,我要延續下去。
對劉麗來說,將這份恩情延續下去的途徑,就是資助更多的貧困生完成學業。這是她對自己人生做的一個重大規劃,也是她在這個世界感知自己存在的重要方式。
實際上,當劉麗被外界嫌棄或無視時,她的存在感不是來自外界對她認可或表揚,而是來自她自我成長的清晰感知。
很多人內心深處有這樣的聲音:
我害怕別人看不起我,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要被別人看得起,對自己的嫌棄可能就是被別人看不起的。
人生有了這樣的設限,也就導致很多那些自己感覺可能會被外界看不起的事不敢去做,或者不能去做,只能在小範圍內進行,甚至只能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去找尋。
殊不知,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當劉麗走上電視節目時,她已經資助了一百多名貧困生。而且,她還聯繫其他有愛心的人,聯合起來幫助那些失學兒童。
資助越來越多的貧困生,這是她人生規劃的目標。從0到1,從1到10,10到100......
當她看到那些孩子們在學校玩耍的場景時,她內心深處總會騰起一種異樣的感覺。這就是優越感,來自目標達成的優越感。
所以,當一個人獲取優越感的途徑,從物質攀比或道德批判向目標達成轉變時,也就是他人生格局的改變,這是境界的提升。
在如今紛雜的世界裡,一個人對生活真正滿意,不是來自外部給予,而是來自自我獨立和成長所帶來的內心平靜與充盈。
這些獲得是需要人生經歷的慢慢積累,還需要自己的修養和悟性。
?作者簡介:思文掃地,富書專欄作者,85後職場人士,聚焦成長,用實踐淬鍊感悟。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