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個短篇小說之王,用花式死亡告訴你如何向死而生

死亡隸屬於生命,正與生一樣。舉足是走路,正如落足也是走路。——泰戈爾


01百無禁忌的死亡

死亡在我國一向是禁忌話題。

比如,死亡不可以隨便說。如果老人說起死後的事,家裡人一般都會阻止,會連忙說「你老人家健康著呢,可不要這麼說」。就算一定要說,也不能直接說「死了以後」,而是一定要用「百年之後」這樣委婉的說法。

比如,死亡徵兆最好不要出現。老人抱孩子時,如果孩子害怕,會被認為是老人有了死亡的預兆。老人自然不高興,大人也很尷尬。有的地方,如果老人送給別人很多自己的衣服,也會認為這是老人不久於人世的徵兆,通常也會被子女阻止。

比如,死者的身體不可侵犯,遺物一般要隨葬,不能留給活人使用。所以,《羅生門》里,當武士看到老婆婆竟然從死人身上割頭髮時,差點把她殺了。所以,張愛玲穿著祖母生前的時髦衣服時,很多人倒吸了一口冷氣。

比如,死前最好能看到親人。「死不瞑目」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死前沒有見到自己想見的人。同時,沒能見上親人最後一面,也往往是生者的痛苦。

不過,拉丁美洲短篇小說之王奧拉西奧·基羅加可沒這麼多禁忌。他筆下的死亡故事簡直可以叫做「花式死亡大全」。比如,這本《愛情、瘋狂和死亡的故事》。

這本書會告訴你人是怎麼死的,正是基於這些對於死亡的洞察,基羅加告訴我們人該怎樣活下去。

02 既暗黑又溫暖的奧拉西奧·基羅加

奧拉西奧·基羅加是烏拉圭的國民作家。如果你到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市旅行,你會發現這位作家的書幾乎到處都是。

他在整個拉丁美洲也享有盛名,「拉美文學爆炸」的四主將中有兩位都深受基羅加的影響。一位是因《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另一位是胡里奧·科塔薩爾。

在我國,賈平凹、莫言、陳忠實、余華等都受過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

那麼基羅加是受了誰的影響呢?主要是受哥特小說巨匠、偵探小說鼻祖愛倫·坡和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吉卜林的影響。

相信大家看到愛倫·坡的名字,就知道基羅加大概是什麼風格了。恐怖、暗黑是肯定的了。不過,和愛倫·坡相比,吉羅加還有很多溫情時刻。

《愛情、瘋狂和死亡的故事》中也可以看出吉卜林的影子,甚至直接出現了吉卜林《叢林故事》中的名字。這是因為基羅加雖然是烏拉圭作家,但在毗鄰烏拉圭的阿根廷叢林中居住多年。所以,他的作品中會有叢林那種神秘、危險的氣息。

《愛情、瘋狂和死亡的故事》這本書的書名就是它的主題——死亡。基羅加在這本書里展現了死亡的三個層面:

人生多意外,死神總是不按套路出牌;

摯愛守不住,只有幻想可以帶來慰藉;

死神太強悍,愛和陪伴方可化解磨難。

03人生多意外,死神總是不按套路出牌

《愛情、瘋狂和死亡的故事》這本書中最讓人震驚的,就是花式死亡。

而且,全是意外,無一是壽終正寢。

所以,剛開始讀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難以接受。因為這觸犯了我國關於死亡的另一個禁忌——橫死,也就是意外死亡。

《羽毛枕頭》:被寄生蟲吸血而死;

《死去的人》:被自己沒放好的砍刀誤傷,死了;

《野蜂蜜》:被野蜂蟄暈,然後被食肉蟻吃掉;

《挨宰的雞》:聰明的小妹妹,被看過殺雞的四個傻哥哥當成雞一樣宰掉了

……

另外,中暑、子癇(針對孕婦)、鐵絲網、毒蛇、別針等都能讓人絕望地死去。

這些都是讓人冒冷汗的故事。看的時候,不由地讓人想起那句詛咒——「讓你不得好死」。

死亡,本來就是讓人恐懼的話題。當必須面對時,人們希望這種方式是「壽終正寢」。很多地區有「喜喪」的說法,認為一個人無疾而終是最理想的狀態。

所以,很多人難以理解,為什麼基羅加對非正常死亡如此熱衷。

這我們就要看一看基羅加的生平了。

他的生父因槍支走火意外死亡;

他的朋友因為他槍支走火意外死亡;

他的第一任妻子自殺,而且是經過八天的痛苦之後,死在他的懷裡;

......

以上是比較可信的資料。但是據網友說,他身邊的非正常死亡,其實更多,比如他的繼父,可能是自殺。

看來,不是他不放過非正常死亡,而是非常死亡不放過他。所以,他不斷地探索死亡,不斷地展示死亡。

如果是自己死了,那就一了百了了。可是如果是自己的摯愛死了,自己又該怎麼辦呢?

04摯愛守不住,只有幻想可以帶來慰藉

在《愛情、瘋狂和死亡的故事》這本書中,基羅加給出的答案是——幻想,幻想親人還活著。

在《一對移民》這個故事中,妻子因子癇去世,丈夫在扛著屍身走了四天後,眼前出現了這樣的景象:

「他和他的妻子正向那裡走去,他們幸福又富有,正回去找尋他們可愛的長子。」

這是丈夫的幻想,只有這個幻想,能支撐著他跨越邊界線,忍受著烈日、屍體毒氣、沼澤毒氣,把妻子帶回西里西亞的家,去和長子團聚。

而在另一個故事《兒子》中,死亡被極度淡化了,對兒子還活著的幻想佔了很大篇幅。

這篇通篇只是寫了兒子打獵前後,父親關於兒子的回憶。之後又寫父親的擔心,寫他去尋找兒子。

找到兒子之後,二人並肩走著,父親的手放在兒子肩上,兩個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

他們聊父親的擔心,聊兒子為什麼沒有回家,聊兒子的打獵經歷。在這一段聊天的後一段,甚至出現了「幸福」這樣的字眼。

「那個人同兒子經過空曠的長滿針茅的山谷回家去,用幸福的手臂攬住幾乎與他齊肩高的兒子的肩膀。」

可是,文章還有最後一段。

「他親愛的兒子還躺在太陽底下,腿朝上纏在有刺鐵網上,上午十點鐘就死了。」

這是最後一句話。所有的聊天,肩並肩走路,父親攬著孩子的肩,都是父親的幻想。

那位父親幻想著兒子還活著,連兒子的屍體都假裝看不見,而是在自己製造出來的幸福幻象中,回家了。

死亡被留在最後,彷彿被甩在了父親身後。那一剎那,你很難不為基羅加為這位父親創造的幻想景象哀傷、感動。

余華說過:「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既然死亡已經發生,那就讓我們以幸福的方式面對,之後,帶著我們對逝者的愛,勇敢地活下去。

05死神太強悍,愛和陪伴方可化解磨難

既然死神這麼強悍,那麼怎樣才能打敗死神?

答案在這一篇——《長夜漫漫》。

男人和女人為了多賺五比索的錢,帶著貨物冒雨在夜裡溯流返回家中。然而,大約十小時後,男人被鰩魚的毒刺扎了。男人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來。

女人毅然轉向聖安娜這個地方,去找焦辣椒殺毒。女人划了三個小時的槳,卻沒能在聖安娜找到焦辣椒。

她於是轉向布洛塞特港找一位博物學家解毒。這一趟槳,她獨自划了五個小時。大雨、海草、疾風、礁石不停地讓她放棄。但她沒有。

船靠港時,她暈了過去。

最後,男人得救,女人也醒了過來。後來,他們終於從貧苦的小商販變成有錢有閑的中產。

可以看出,是女人的愛和陪伴,讓他們逃脫了死亡的魔爪。

這一次,雖然贏得慘烈,但好歹是贏了。

反過來想,如果沒有濃烈的感情,人能掙脫得了死亡的枷鎖嗎?

奧拉西奧·基羅加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恐怕不行。

他的第一任妻子自殺,恰恰是由於和他感情日益淡薄。老夫少妻的組合,不被祝福的婚姻,基羅加反覆無常的性格,讓他妻子終日抑鬱,終於在一次大吵大鬧之後自殺。

多年以後,第二任妻子(同樣也是老夫少妻)帶著女兒離開了他,他的感情成了一片荒漠。加之患了癌症,他便在痛苦中選擇了自殺。

基羅加在《愛情、瘋狂和死亡的故事》這本書中展現了眾多的死亡方式,但是,沒有人自殺。

或許,他一直都希望:如果一定要死,那就死在他人、他物之手。

然而,他人、他物都沒有殺死他,反而是他自己。沒有了感情,沒有了健康,他寧願死。

拿破崙說過:「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基羅加很可能會羨慕他書中的人物,因為他們更加勇敢。

06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奧拉西奧·基羅加的這本《愛情、瘋狂和死亡的故事》,不會是一本讓人看著舒服的書,然而卻是一本給人力量的書。

我們會慶幸,我們不必生活在死神如影隨形的叢林,我們這個時代致命的傳染病已經被遏制住,我們不會莫名其妙無故被人殺死。這是一個敬畏死亡的時代。

我們同時也體會到,失去摯愛會是多麼痛苦。

或許我們會從此更加從容地面對他人的死亡,會允許我們的祖母和我們談論她們百年之後的事,聽一聽她們對死亡的智慧超脫。

最重要的,我們會意識到,和對死亡的恐懼相比,我們更應該思考生的意義。

古羅馬哲學家馬可·奧勒留曾說過:「人不應該恐懼死亡,他應恐懼的是從來未曾真正地活過。」

我們所要做的,並不是被死亡嚇到發抖,而是在我們死亡的那一刻,沒有這樣的感慨——

我十分後悔我沒有好好活。


推薦閱讀:

TAG: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