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吃喝美食攻略——刁角篇

刁角美食是武漢美食里最迷人的一類,真的好吃就要一窩蜂去感受,隨性而來,即興而歸。在又油又擠的攤販或小館裡悶頭大吃,被辣得眼通紅唇翻腫,依然無怨無悔。

一、桃花島老字號

01、一家三代人,開了100年的豆皮店

「腰花豆皮你吃過冇?」

周老闆的周記熱乾麵豆皮大王,早前開在漢陽鸚鵡洲,那時名為鸚鵡矮子熱乾麵豆皮大王。十幾年前,隨著鸚鵡洲拆遷,周老闆遷居於此,店就開在桃花島的桃花街上,沿著麒麟路走到頭,左拐便是。

這家店的豆皮是一大特色。周家三代人都是靠做豆皮營生,算上周老闆自己開店那30多年,周記豆皮已經開了100年。

追溯武漢最早的豆皮店,是武昌王府口豆皮,又叫「楊豆皮」,開業於清道光年間。距今大概170多年。

而自那70多年後,周老闆的爺爺,在漢陽開了周家的豆皮店。至今仍然可以從周老闆那,看到古早的豆皮製作工藝。

(周老闆店裡剝殼的綠豆?)

正宗武漢豆皮的「皮」,應該是綠豆跟米磨成漿做成的。

周老闆每天都要將綠豆泡軟,剝殼,再與米一起磨成漿,這樣製作的豆皮,外焦內軟,格外清香。

除了「皮」用料紮實,周記豆皮的蛋也給的捨得。一鍋只做4份豆皮,打4個蛋。相當於一份豆皮一個蛋。

這裡的臊子也有特色,不同於普通臊子里用的香菇丁,這裡用的是一整個小花菇,吃到嘴裡味道更鮮。

但最吸引人注意的是老闆攤豆皮的工具——蚌殼。老字號豆皮店大多用這樣的蚌殼攤豆皮,但現在幾乎很難看到。

這蚌殼市面上沒有賣的,需要去長江邊慢慢找。用它攤的豆皮,平整順滑。周老闆現在用的這個蚌殼,已經跟了他十幾年。

說起這個營生的工具,周老闆也是十分感慨。

「在這之前,我用的那個蚌殼,是從爺爺那傳下來的。當時日軍打武漢,爺爺逃難的時候,都把它帶著身上。只不過後來有天被我失手打碎了。」

那伴隨了周家三代人的半塊蚌殼,周老闆也沒捨得扔,就放在營業執照里,一起掛在店內,見證了一個百年老字號的歲月。

加剁椒,牛肉現炒的豆皮你吃過冇?

如果周記豆皮只有古早的工藝,那也不至於引的吃貨專程打車也要來吃。

除了常見三鮮豆皮,周記豆皮還有傳統的蛋光豆皮,以及獨此一家的肉絲豆皮、牛肉豆皮、腰花豆皮。

這裡的牛肉豆皮不是加在臊子里的鹵牛肉,是現炒的嫩牛肉。

攤好的豆皮先不盛起來,直接在鍋里撒下牛肉絲現炒,起鍋前再加上香辣的剁椒一起翻炒,一份鮮辣的牛肉豆皮就出鍋了。

豆皮香軟,糯米粘牙,臊子鮮爽,不油不膩,加上香辣的剁椒跟鮮嫩的牛肉絲,這絕對是一份武漢風味的豪華早餐。

除了這牛肉豆皮還有腰花豆皮賣,我相信腰花控們一定不想錯過。

如果不喜歡吃辣,可以不放剁椒,直接吃,能吃出傳統的豆皮味道。

周老闆自從初中畢業那年,從父親手上接過周家的豆皮店,每天早上從開門營業,到中午12點左右賣完關門,一做就是30幾年。

30多年來豆皮的工藝沒變,但是時代在變,這樣的一份豆皮已經越來越不賺錢,周老闆的兒子已不想再繼續接手這豆皮手藝,這周氏豆皮也快要絕版了。

這種好味道的老字號豆皮店,看來也是吃一次少一次了。

營業時間:每天早上12點前

地址:麒麟路與桃花街交叉口

2、「川妹牛雜在哪滴啊?」

「那個門口滴隊伍排成了z字型的店,就是!」

川妹牛雜,開在麒麟路公交站旁邊。每天在店門口排隊的人比等公交的人更多。

開店15年來,從每天下午5點開門營業,直到晚上9、10點賣完打烊,排隊的人就沒有斷過,這早已是麒麟路上一道司空見慣的風景。

店門口那一口大鍋就是川妹的標誌,裡面分別盛著鹵的軟爛入味的牛肉、牛筋、牛腩、大腸跟蘿蔔,滿滿當當、熱氣騰騰。

雖然隊伍排的長,但是老闆的動作也刷拉,下粉下面打牛雜,最後再淋上一勺秘制的紅油,動作一起呵成。

而那分量也不含糊,大塊的牛雜幾乎佔了半碗。

凄風冷雨的武漢街頭,路人已經換上冬裝,而老闆只穿著一件印有「I dont play nice」大字母的短袖T恤,別有一份武漢拐子的不羈。

店老闆71年出生在漢正街的萬安碼頭,見證了船來船往的碼頭繁華,以及古色古香的石板路、吊腳樓,「那是老武漢的碼頭文化撒,你們年輕伢絕對冒見過。」

也就是在那兒,有老闆從小吃到大的牛肉粉,也讓他遇見了後來成為川妹牛雜老闆娘的那個姑娘。

萬安碼頭那塊拆遷後,老闆就搬到這附近,並盤下了麒麟路這家店開始做牛雜,至今已有15個年頭。

「為什麼起名叫川妹?」

「因為我老婆是重慶人撒!」

川妹牛雜的紅油格外香濃麻辣,也得益於老闆娘秘制的重慶配方。川妹的紅油都是自己熬制,老闆每天早上10點就開始了一天的準備,煨牛肉,熬紅油,一直忙到下午5點正式營業,周而復始。

雖然重慶風味是特色,但是川妹牛雜又兼具了地道的武漢味道,「我小時候,屋滴附近有家牛肉麵味道蠻好,幾乎天天克吃。川妹的味道也結合了我小時候的風味,這是我自己獨創的味道。」

川妹牛雜本來也只是做街坊生意,但是口碑越來越好,名氣越來越大,連武昌、漢口的吃貨都特意來排隊吃一碗牛雜麵。

寒夜裡來碗川妹牛雜,就是一個大寫的滿足。不僅分量足,而且食材入味又鮮香。紅油湯底雖辣,但是辣口不辣喉,絕對是良心的選材。

吃川妹有兩個小tips,望周知。

第一個就是要配旁邊攤子炸的面窩。面窩炸的枯,來這裡的食客幾乎人手一個。咬一口香酥的面窩,下一口香辣的牛雜粉,你會發現它們簡直是靈魂伴侶。

當然你還可以選擇把面窩泡在紅油里,讓紅油湯充滿你整個口腔。

另一個竅門,就是教你如何少排點隊。

直接去老闆那,點一份牛雜鍋,你就可以在店裡坐下,等著店裡的人給你送過來了。牛雜70元一斤,50元起點,2、3個人50元就能吃的很滿足了。

武漢最近降溫的厲害,晚上下班拍一碗紮實的川妹牛雜,渾身就暖和起來。

吃完你還可以跟老闆聊聊天。

「老闆,怎麼冒看到老闆娘啊?」

「最近太忙了,就我來搞撒,讓她休息。」

喏,川妹牛雜,連老闆都是這樣暖人心。

營業時間:下午5點-10點(不定期休息 賣完即收攤)

地址:麒麟路與漢陽大道交口南側

3、說到桃花島絕不能繞過的店——長毛燒烤城

19年前,長毛燒烤在桃花島麒麟路最初的店面,只是一個小小的夫妻燒烤攤。做到現在,長毛燒烤城有27、8個員工,買單的、燒烤的、做煎餃跟三鮮煲的,各司其職,個個動作麻利。

論口碑跟規模,在漢陽,數一數二。

最初不少人來桃花島的理由,只有一個,吃長毛燒烤。

長毛燒烤有兩個標誌性的特徵。

一來是老闆留了不知多少年的長髮造型,這就是長毛燒烤名字的由來;二來是老闆娘跟小工們的「最強大腦」,不管你幾桌一起點,點幾多,他們不看菜單、不用筆記,都能清清楚楚把菜品跟價格報出來,堪稱傳奇。

去長毛燒烤有幾個招牌菜是必點的。

烤鳳爪,先鹵的入味,再撒上佐料翻烤,外焦內糯;烤腰子,塊大肉厚,完全吃不出騷味;鐵板蒜蓉茄子,蒜香濃郁入味......

而長毛家的鍋貼餃子,可以算是最具特色的一道菜。

餃子是現包現做的。煎的時候,不同於一般鍋貼只在鍋底抹油,長毛家用油,會漫過餃子,近乎於「炸」餃子。

出鍋的餃子,四周金黃。咬開香脆的外皮,裡面白菜豬肉餡鮮嫩多汁,滿口鮮香。

長毛家最紅火的時候,他那3、4米長的炭火烤爐齊齊上陣,20多個小工忙前忙後,才能勉強頂住客流。

那時候,桃花島附近的灣子還沒有拆遷,裡面的住戶都還沒有搬走。

而現在麒麟路也開始翻修,長毛燒烤門口打起了圍,路邊的座位,也被迫只能擺在店內。店員說,「生意肯定會多少受到些影響。」

19年前,桃花島上還都是新建的社區,附近漢橋村一帶,還是相對偏遠的城中村。而如今這裡通了地鐵,附近也陸續被開發商划了地。

曾經的桃花島,武漢人接連搬進來,而現在這附近,接連打了圍,總有人搬出去。

而不論你是否還在這裡,這些陪著你走過漫長歲月的美味,你是否還記得那年,第一口的驚艷?

營業時間:下午6點-次日凌晨1點(不定期休息)

地址: 麒麟路與桃花街交叉口北200米

3家店地址

二、老地方燒烤

這家店不算特別特別難找,對於身經百戰的吃貨君來說,就是過個馬路,轉個衚衕,再導個航就到了。老地方在這條巷子里已經6年了,在此之前是開在九萬方路,一直都是熟客心照不宣的「老地方」。下午5點50趕到,對面的胖嫂煲已經賣得火熱,這家傳說中下午6點開門的燒烤,竟然沒!有!開!門!

一絲絕望之後,吃貨君轉到對面的育才二小門口,點了一碗臭豆腐,準備邊吃邊等。

然而,萬萬沒想到,不到10分鐘回來,老地方已經開門了!小小的店子已經坐滿人了!老闆娘已經在給爐子加碳了!

慌裡慌張進去,找老闆要了個菜單就開始唰唰唰點單,老闆娘看到我這個新手,得知我還沒有佔好位置,把菜單一揮,說:你快去上面搶位置,上去再點,快快!(燒烤車上已經貼滿點好的菜單了,心痛ing)

武漢現在為數不多的碳烤,烤出來有木炭原始的香味

沒錯,雖說上下兩層,一共也就9張桌子,其中一大半是只能容下2個瘦子的小桌子,好在現在天氣不冷不熱,不然樓下真的窩不住。樓上的空間也不要期待過高,超過1米9的朋友就不要冒險來二樓了……

三、武勝路鐵板燒

為了尋找讓無數嘴刁的吃貨都拍手稱讚的鐵板燒,從漢口到武昌,再從武昌到南湖,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小編抱了很大的期待。

位置並不顯眼,周邊也不是熱門商圈,但是我們相信最棒的美食總是值得苦心志、勞筋骨、餓體膚,最後繞過無數條巷子才找到了這家店--三關鐵板燒。

據說店裡有三大不成文的規定:下大雨不開門、風太大不開門、心情不好不開門。當然還有可能就是:賣完了。提前和老闆打了招呼過來,來的時候天下著雨,外面的雨棚下已經坐了一些人,這樣的時間和氛圍,吃一頓鐵板燒剛剛好。

鐵板燒原本是有招牌的,因為老闆是恩施人,恩施有一個有名的鎮子叫野三關,店名就此得來。

怪武漢夏天的狂風和暴雨太強,招牌早給吹跑了,老闆索性也就不管了,來這裡吃鐵板燒的人還是雷打不動,住的位置偏遠的甚至寧願驅車兩三個小時

製作鐵板燒的工具也很簡單,每桌的標配:一塊鐵板,一把鐵鏟,一壺油。

旁邊有鐵鏟,我們忍不住想翻炒,他們看見就會把我手中的鍋鏟奪下,不讓。翻炒的時間、順序、火候都是我們掌握不了的。

每桌必點的就是鐵板土豆片,土豆選的是恩施的高山土豆,口感比普通的土豆要更好,果然好的食材配合好的手藝,一切都恰到好處。

這是一張有聲音的圖片

滋滋滋~

可選擇性也很強,20多個菜,葷素搭配,味道都做的很紮實,很多都是老闆親自挑選,正是這種對食材的態度,才能保證「三關」的獨特味道。

做好的菜讓我們先吃,不至於等的煎熬,吃的也熱乎,鐵鏟在鐵板上碰撞翻炒發出的清脆聲音,老闆享受翻炒的樂趣,我們享受美食的樂趣,食客與老闆的關係就是這樣建立起來。鐵板腰花看起來像腌制過,翻炒過後顏色依舊很粉嫩,一口咬下更是脆嫩爽口,腰花和醬汁在口中迴旋,吃完一份回味好久好久。

鐵板鳳爪外皮軟糯,裡面肉卻很嫩,入口即化。瘦肉的味道剛好,雖然腌制過,即使喜歡清淡的人也不會覺得口味重,也很嫩,可見老闆對味道的把握很到位了。

肥腸處理得沒有一點腥味,在鐵板上燙過之後變得很綿軟,味道也都進去了,都不用特別費力嚼。

鐵板順風,光看色澤就讓人食慾大開,肉質緊密,脆嫩爽口有彈性,感覺每一塊都在嘴巴里跳著舞。

恩施熏肉可以算得上是這家店的招牌了,熏肉是正宗的恩施特產,豬肉經過煙熏後色澤焦黃,肉質堅實,熏香濃郁。

鐵板魷魚的鮮香來自於魷魚本身,聽著油漬著魷魚發出的響聲,散發出讓人難以抗拒的香味。不僅沒有破壞魷魚原有的味道,口感也更加獨特。

飽餐完已近十點,整個人也暖和多了,老闆還在裡屋準備食材,跑進跑出負責善後,感覺像多年的老朋友,客人們在這裡都吃的很盡興。

老闆是個大叔,忙裡忙外走路都帶風,完全沒有空閑,菜上得挺快,都是一份一份提前精心準備好。

四、光谷婆婆燒烤

想要吃上這一口你必須隔五分鐘就去圍觀婆婆。以免你的肉串被別的小婊砸給偷走。管你白天是蹬著小高跟的白領還是放馬的小混混,這個時候都跟乖兒子似的站在婆婆邊上望眼欲穿。

五、辣王

這地方是十幾年前建好的,以前叫車輪廣場,每天一到下午六點左右,車輪就快速轉動起來了。兩側聚滿了宵夜店子,燒烤為主類,幾乎佔據了整條街,店主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魏老闆回憶,十四年前這地還沒修好時,他們就在馬路對面烤,廣場建好後辣王是第一批搬進來的燒烤排檔,其他宵夜攤也接踵而來,魏老闆是看著這片地方成氣候的。

辣和平價是辣王燒烤的兩大特色,以前他們叫平價燒烤,次序一改,換做「辣王」後,生意更火爆。

魏老闆多年廚師的經歷,多少留下點職業病,在挑佐料上他就很執拗,他說:「便宜佐料看不中,只要我看中的不管多貴,我就非要把它買著。」毛豆別人用五六塊的麻油,他用的是十八塊,冷盤的佐料一定要好。

除了辣得正,烤雞爪也撐起了辣王的半邊天,老闆娘趙愛蘋已經不止一次聽到熟客建議她雞爪漲價了。雞爪對於辣王的意義非凡,基本上不拿它賺錢,每天都要賣幾千串。

六、前前烤蝦

七、公路局燒烤

在老社區里迷路了半小時,才找到這家來自1993年的古早味燒烤

八、三德燒烤

九、漢辦餐廳

十、小推車

武漢有很多小推車美食,是這座城市最有人情味的代表之一,它們散落在這座城市的各個角落,與武漢伢共同肆意抒寫名為市井的江湖,如果你路過,可以停下來嘗一嘗這市井味道。


推薦閱讀:

TAG:武漢 | 美食 | 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