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究竟是口念嗎?

在影視作品中,大家可能都看過這麼一個橋段:一位和尚盤腿一坐,好似什麼都不想,嘴唇開啟高速震動模式,口中唸唸有詞,不斷地重複著中文佛號。現實中,很多佛教徒也是將這樣的口念佛當作是念佛,認為這樣就能進入「念佛三昧」。網路上,也有很多提問與回答將念佛等同於「唸佛」。可是「念佛」真的只是口念佛這麼簡單嗎?不必急著下結論,讀者不妨先看看以下有關念佛的經文,真相就藏在其中。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愣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若於如來生憶念者,則得念佛三昧清淨。———《大方廣佛華嚴經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之三》

願得憶念與法界等無量無邊一切世界去、來、現在一切諸佛,既憶念已,修菩薩行。又願以此念佛善根,為一眾生於一世界盡未來劫修菩薩行。———《大方廣佛華嚴經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十》

發現沒?這幾段關於念佛的經文都提及了一個關鍵詞——「憶念」。

真相已經水落石出,原來念佛本意指的是「憶念佛」,目的是通過憶念佛陀的言行、功德,升起嚮往效仿之心,亦即是經文中的「既憶念已,修菩薩行」。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愣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關於念佛三昧(註:三昧也稱三摩地,梵文samadhi,指精神安住並集中統一的狀態),大勢至菩薩講解得非常清晰。

經文中「二人相憶」以及「母子相憶」的例子說明了憶念需要雙向配合,就如同擊掌,單單一隻手掌是不行的。緣分由人心創造,若是一方有心,另一方無心,緣分也難以接通。

通過憶念佛陀的言行,思維也會潛移默化的改變,進而於生活中的言行也會發生變化,朝著覺悟靠近,這就是「如染香人,身有香氣」。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在這裡可說是「近聖者賢」

念佛三摩地,是長期憶念佛陀言教功德,並將之內化於心,外顯於行。六根與六塵互動即是生活,經文中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續」(相續是不間斷的意思),其實就是要讓人們將這種思維遍及生活。念佛不單單是在靜坐中,而是體現在日常生活的一切處,於「行、住、坐、卧、語、默、動、靜」都能時刻保持這樣的思維。

這就是念佛法門,通過不斷憶念佛來修心,直至於佛心無別無異,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佛法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