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俠遠去,江湖猶在
金庸先生逝世。
刷屏的朋友圈、熱搜的微博和朝野媒體的集體悼念,不分職業與年齡,統一的尊稱他為:大俠,這在個性化張揚的今天極其少見。
有人從小看著他的小說長大,有人的青春回憶在他的小說里,有人三觀塑造受他小說的影響....悼念金庸先生,無非兩個原因:一方面,無數人是老先生的忠實讀者,「有華人的地方就有人讀金庸小說」;另一方面,懷念和嚮往金庸先生書中所倡導的「俠義」,這在現在確實太久違。
無論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在時間面前都是弱者。而能夠讓後來人懷念和銘記得,除了精神思想還有文字藝術,這也是生命的價值。
從小看著他的小說長大
自己是從三年級開始看小說的,當時漢字認識才幾百個。但是記得第一本小說的名字是《螳螂拳》,第二本小說是《大俠竇爾敦》。「螳螂」、「竇」這三個字當時不認識,還特意標註了拼音。第三本小說就是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
說實話,第一次看這本小說時太多看不懂——因為出場人物太多了,名字記不全,很多情節也是雲里霧裡。而看《倚天屠龍記》的小說的原因則是受到了83版電視劇《射鵰英雄傳》的影響。
當時鄰縣的縣電視台在播放《射鵰英雄傳》,每天兩集。雖然2個多小時里,電視劇和循環播放的廣告、縣城新聞各佔三分之一,但是依舊在每天的20點-23點裡,堅守在電視前認真看完兩集。後來,陸續看了《神鵰俠侶》、《天龍八部》、《雪山飛狐》、《倚天屠龍記》等電視劇。
上初中後,我哥說電視劇上演的不如小說上寫的好看。自己不信,借來小說看。發現小說上寫的確實比電視劇精彩多了。後面就不看電視劇,只看小說原著了。
記得看《天龍八部》是一個寒假,從早上一直到晚上睡覺,然後沉浸在角色中好幾天。而看完《笑傲江湖》感覺特別爽快,真的是快意恩仇。
「俠」是書中永恆主題
一開始,想做張無忌這個角色,面對環伺強敵,隨手將摺扇擲入石中,輕鬆將明教眾人解救。隨著年齡大一些,感覺楊過才厲害,神出鬼沒,隨手就能召集數百高手。後來發現令狐沖最牛,坦坦蕩蕩,狂盪不羈,快意恩仇。
當然,一直非常敬佩郭靖,只是感覺這個角色負重太多,普通人學不來。不過,郭靖應該是金庸小說中最能體現「大俠」涵義的角色。
金庸先生的小說中有兩類俠義,一類是為國為民的大英雄,一種是為江湖為正義的大俠客。
郭靖應該是為國家俠義的代表。起因雖然個人恩怨,但在成長中慢慢變成為國為民,面對困難赴湯蹈火的民族英雄。
喬峰也是國家俠義代表,只是兒女情長羈絆了他,導致自戕在兩軍陣前。大將軍怎能夠為了私情而不顧大局呢?
陳家洛、袁承志的角色均稟賦了國家俠義。但是他們不像郭靖那樣迎難而上,也不像喬峰那樣以死血薦,而是順勢而為的遠遁他鄉,甚至長遠打算,意圖擇日再起。
令狐沖應該是江湖俠義的代表。一出現就是兒女情長,真實又鮮活,原本無意成為大俠的他卻逐漸成為了領導者,並化解了一場浩劫。
楊過、張無忌、胡斐等等也是鮮明的江湖俠義角色,建功後,同樣也是急流勇退。
......
雖然大俠走遠了,但是小說中勾勒的人物依舊在人們的記憶中,所以江湖依舊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