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歷史「橋」天津
九河下梢的天津衛從開埠以來,碼頭文化、海港文化與外來文化、商業文化互相交織,在海河上的不同年代、不同位置的空間建築博物館上可見一斑。
形形色色的橋樑作為天津這座城市的建築名片,聯結了歷史,承接了未來。
繼福建、廣東、浙江之後,我們推出第四篇——天津,給大家講一講海河上的橋樑「博物館」,以及橋樑背後的時代印記。
有人說,每座城市都應該有一條水道,記錄這座城市的變遷,講述這座城市的故事。就像倫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納河、首爾的清溪川,流動的水道不僅拉近了城市中人與環境之間的距離,也使城市變得生機勃勃。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南運河、北運河、大清河、子牙河和永定河,在天津三岔河口匯入海河,海河蜿蜒天津城幾十公里,最終納入渤海。1404年,明成祖朱棣賜名天津,意為「天子渡口」,築城天津衛。
自此,母親河海河就見證了天津的歷史與未來,也承載了天津的光榮與夢想。
羅西在《城市建築學》中提到:
城市的整體和優美是由很多不同的形成時期組成的,這些時期的綜合就是城市整體的統一。
今天我們就翻開歷史,沿著時間的長河探訪海河上開放的博物館——形形色色的海河橋樑,藉此回顧改革開放40年來津城的變遷。
1978-1988
1983年 大光明橋
1983年通車的大光明橋是改革開放以後在海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新橋。
80年代以前海河在解放橋以外的下游,沒有正式的橋樑,只有渡口,大光明橋成為連接河東與和平的跨海河通道,從建成之日起,車來車往,絡繹不絕。在橋頭有個天津衛當時響噹噹的老牌電影院叫做「大光明影院」,所以橋借影院名,名為「大光明橋」。
1983年,對於天津人來講,有一件不得不提的大事,這件事也和「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70年代末由於工農業迅速發展,以及不合理的過度利用導致天津遭遇了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用水危機。飲用水更是苦澀不堪難以下咽,當時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天津市一大怪,自來水腌鹹菜。
1981年國務院批准實施引灤入津工程,引水路線中最艱難的是要穿越中國地質年齡最古老的燕山山脈。這在當時條件下本是至少需要15年時間才能完成的任務,但擔任此任務的鐵道兵第八師和天津駐軍198師的官兵們在1年零4個月內就順利地將隧道打通,這至今仍是中國最長的一條水利隧道。
1983年9月11日,天津人民打開自來水管,甘甜清澈的灤河水流入千家萬戶,自此天津人民結束了喝鹹水的歷史。
1983年國家香山會議上,確定在天津建設微型汽車生產基地,引進日本大發汽車公司的技術,這個決定,成就了未來20年中國城市裡一道獨特的「黃色風景線」。確定投產的車型是Daihatsu Hijet,屬於微型廂式貨車。在後排加裝座位以後,拉人拉貨兩不誤,在當時性價比超過了轎車,責無旁貸地成為讓「出門打的」走進普通家庭消費的最佳車型。
「面的」一詞出現,成為大發汽車的代名詞,也開啟了中國計程車平民化的歷史。
1985年 海門大橋
1985年建成的海門大橋,是中國第一座最大的垂直提升式鋼結構跨河大橋,創下了國內開啟跨度、提升高度之最。大橋開啟時,凈寬60米、凈空高31米,高度超過了武漢和南京長江大橋。大橋所在地「海門」早在明代就為天津八景之一,如今大橋建成後橋上車水馬龍,橋下碧水泛舟。
海門大橋向西10公里,是剛剛成立一年的天津經濟開發區。在1984年之前,這裡是一片曬鹽場,寸草不生,有人笑稱「把鴨蛋埋進土裡,一個月後就是鹹鴨蛋了」。而到1985年,開發區空曠的土地上率先架起了一條聯結港口和到首都高速公路的立交橋,修路、管網鋪設、樓房建設,商務區和生活區初見雛形。
1986年,小平同志來天津開發區視察時,開發區已經有11個國家和地區投資,小平同志欣然提筆,「開發區大有希望」。
海門大橋向東10公里,是剛剛成立一年的天津港。
天津的港口歷史可以追溯到1860年天津開埠,經歷了近100年的風風雨雨;1952年萬噸巨輪「長春號」駛進新港,標誌著天津港正式從河港轉型為海港;1984年天津港成為中國第一個下放到地方管理的港口,邁出了港口拉動城市發展的關鍵性一步。
1985年,南市食品街開業了,古香古色的仿清式建築與毗鄰的旅館街和服裝街成為80年代旅遊的鐵三角。而70、80後印象最深的還是南市食品街二樓的三毛餐廳,那些年在這裡收到與留下了最多的童年生日祝福與回憶。
1987年 天津永和橋
1987年建成的永和大橋,結構新穎,為鋼索斜拉懸掛的橋樑結構形式,因此也叫斜張橋。通車時,這座耗時十年、採用先進建橋技術修建、主跨260米的斜拉橋是亞洲之最,被稱作「亞洲第一跨」。
1987年,飛鴿自行車年產365萬輛,達到了日產萬輛的鼎盛時期,產量為全國第一。1950年新中國的第一輛全部自行設計製造的自行車在天津自行車一廠出生,取名「飛鴿」。在未來的幾十年里,「飛鴿」與上海的「永久」、「鳳凰」被稱為中國三大自行車品牌。1989年老布希訪問中國時,布希夫婦收到的「國禮」就是兩輛飛鴿牌自行車,而這兩輛車也陪著老布希夫婦穿行於北京的衚衕、街頭,見證了這段具有歷史意義的駐華大使的北京生活。
1987年,廣東建成900MNz模擬移動通信網,開啟了中國的手機時代。首批用戶700人,使用的大部分是一種類似「磚頭」的摩托羅拉手機,還有一個威風霸氣的名字——「大哥大」。同一年,摩托羅拉正式進入中國,並首先在北京市設立了辦事處,大哥大被正式帶入中國,這也意味著中國正式步入移動通訊時代。
1988-1998
1992年 劉庄斜拉橋
1992年建成的劉庄斜拉橋的前身——「劉庄浮橋」,是解放之後海河上興建的第一座較大型的交通浮橋。受潮汐的影響,漲潮時浮橋是平的,退潮時浮橋就變成了大彎兜。1991年劉庄斜拉橋在舊橋的基礎上開建,1992年5月建成通車,幾十年過去了,老人們仍是叫它「劉庄浮橋」,這也許也是一種情結吧。
1992年,TEDA(Tianjin Economic-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一詞正式提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在全國建立和運用區域識別體系,並以「泰達」確定為區域的特定稱謂。
1992年,在泰達,摩托羅拉斥資1.2億美元建設生產基地,成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首個外資獨資和外資投資額最大的項目,在當時經濟不開放的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前摩托羅拉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蔡國雄曾對媒體透露:
「1992年本來我開始的計算是虧本的,沒想到第一年傳呼機就賺錢了,而且賺了很多錢,拿到了第一桶金,也證明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對於通信產品的巨大需求。」
1992年,在泰達,康師傅投資800萬美元成立天津頂益國際食品有限公司。8月21號,「康師傅」紅燒牛肉麵在天津開始量產,這款「香噴噴,好吃看得見」的經典口味速食麵陪著我們走過了幾代人。
1992年,藍天集團研製成功中國第一支全效牙膏——藍天六必治牙膏,開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雙氟牙膏,處在全國領先地位。「牙好,胃口就好,身體倍棒,吃嘛嘛香」的廣告語更是深入人心。
1994年 獅子林橋
獅子林得名於清末明初的「獅子林村」。1994年獅子林橋橋面加寬,還在老橋的上、下游每側各修建一座新橋,形成三跨的主橋結構。獅子林橋上總共有184個石獅子,形態各異,姿態萬千,構思奇巧,或仰天長嘯,或垂首靜坐,或縱身飛躍,或閉目養神,可謂名副其實的「獅子林」。
1994年,在經歷了10年的發展之後,天津決定以天津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泰達)為核心全力打造濱海新區。對內,濱海新區是中國華北、西北、東北三大區域的結合部,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位置;對外,與日本和朝鮮半島隔海相望,直接面向東北亞和亞太經濟圈。地理優勢加上豐富的油氣、海洋、地熱等自然資源,濱海新區的建成意味著天津工業的戰略開始東移。
1994年,原解放軍第二五四醫院藥劑科主任閆希軍在天津創辦了天士力藥廠,復方丹參滴丸開始投產上市。這米粒大的幾顆滴丸打破了中醫藥幾千年「丸散膏丹湯」的劑型的限制,將一服藥濃縮於小小的滴丸,開始了中藥創新之路。
1996年金鋼橋
1996年老金鋼橋被拆除時,很多人自發的守在鐵橋邊,久久不肯離去。這座始建於1903年袁世凱時代,1924年經法國設計師改建,1942年被日軍拆除,1981年整修加固的鋼架便橋歷經風風雨雨,延續著天津人的記憶。1996年金鋼橋採用了雙層通行結構,造型新穎,猶如一道彩虹飛跨海河兩岸。
1996年,天津港的貨物吞吐量達到6188萬噸,港口的儲存面積、裝卸機械擁有量和自動化水平,均居全國領先地位,成為綜合性多功能的國際港口,還是華北沿海唯一的客運港口。同年,天津港股份(600717)在上交所上市。
1996年,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0322)成為中國一家註冊於開曼群島、總部位於天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台資工業公司。康師傅在天津起步,從「一碗面」擴展到方便食品和飲品,成為開發區90年末到21世紀初食品產業的標誌性企業。
1998-2008
2002年 海河綜合開發處理
2002年天津的經濟達到了建國之後的最弱時期,經濟排名從80年代的第三(僅次於北京、上海),到1989年被重慶、廣州超越,1997年又被深圳超越,到2002年時,天津和北京、廣州、深圳的差距達到最大。在這個時候,前央行行長戴相龍來到天津擔任市長,大舉推行「城市經營」的概念,這其中的重要核心戰略就是「海河綜合開發處理」。
2002年天津規劃提出「打造世界名河」的目標,通過功能和交通兩種方式來實現城市轉身為「面向海河」發展,將海河打造成縫合城市的紐帶和天津的「名片」。當時天津日報報道稱「金龍起舞興海河」,寓意海河這條沉睡多年的「金龍」重煥生機「舞動」起來,而其英文的縮寫正好是GDP(Golden Dragon Project)。今天回頭來看,海河改造工程不僅僅推動了城市中心體系的建立,調整了城市的空間秩序,更為重要的是還保持了對歷史的保護和傳承,以文化為載體,通過環境來帶動經濟。
2002年,天津大發和一汽合併,大發停產,宣告微型麵包車時代的結束,「黃大發」、「面的」成為天津乃至全國人民對90年代交通工具的一段鮮活的記憶。
2002年,經過八年的市場開拓,閆希軍帶著天士力製藥(600535.SZ)成功登錄資本市場,從2002年到2012年10年間實現了市值翻十倍的奇蹟。作為在中國中藥產業中一個能把單品中藥每年賣出10億+的企業,作為第一個進行美國FDA三期臨床試驗的復方中藥,閆希軍帶領的天士力不愧是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領軍人物。
2003年 金湯橋加固
金湯橋在天津人心中有著很多的標籤。始建於1906年的金湯橋是天津最早、也是國內僅存的平轉式開啟的鋼結構橋樑,因為架構結實,固若金湯,所以被稱為「金湯橋」。1949年1月14號,解放天津的人民解放軍從東西兩路在橋上會師,金湯橋見證了天津破曉。2003年海河改造,金湯橋在原貌基礎上加固整容,百年的金湯橋舊貌換新顏,重放異彩。
2003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完成1.62億噸,實現一年凈增3000萬噸的歷史性突破,吞吐量在全國沿海港口中位居第三,在中國北方居第一位,躋身世界港口10強。同年,總投資達68億的天津港集裝箱物流中心工程奠基,有力鞏固了北方樞紐港的地位。
2003年,相聲泰斗馬三立在天津逝世,馬氏相聲雅俗共賞,在天津更是形成了「無派不宗馬」。馬老遺筆:
「弟兄十二我行七,推到四六二十一,祖傳秘方太找樂,東北買猴樂不疲,包羅萬象西江月,入門三分開會迷,老叟從藝八十載,江湖笑面寫傳奇」
2006年 金阜橋
建成於2006年的金阜橋,也叫蚌埠橋,是海河上形形色色的橋樑中名副其實的千禧橋。金阜橋採用非對稱結構,主橋和人行道形成完美的三維結構,遠望猶如海河上的「時空隧道」。
2006年,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落戶天津空港經濟區,天津成為繼美國西雅圖、法國圖盧茲、德國漢堡之後,世界上第四個擁有大飛機總裝線的城市。3年後,第一架中國裝配的A320成功交付四川航空。
2006年,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世界經濟論壇甄選並確定天津、大連為夏季達沃斯論壇的舉辦城市。夏季達沃斯論壇旨在為「全球成長型公司」創造一個與成熟企業共同討論、分享經驗的平台。
2008-2018
2008年 赤峰橋
赤峰橋的之最來自於它是海河上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座橋。建成於北京奧運期間的赤峰橋塔底為船型的建築結構,主橋高塔宛若風帆,遠望恰似海河上揚帆而來的一艘巨輪。這座「海河之舟」更是國內唯一一座斜塔雙索麵彎斜拉橋。
2008年中國第一條高標準、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高速鐵路京津高鐵在北京和天津之間開通,全程直達運行時間為30分鐘。從此,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雙城生活:天津安家,北京上班。
2008年夏季達沃斯第一次落戶天津,年會的主題是「下一輪增長的浪潮」。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指出,「這是華爾街出現金融危機後第一次召開的國際經濟會議,所以你可以想像這次危機顯然會影響我們會議的議程」。
2015年 海河10項亮化工程
1902年,天津開始架設路燈,19世紀30年代,天津被稱作「北方不夜城」。建國60周年(2009年),實施「一軸、三心、九點、九線」的夜景總規劃,直至2015年的10項亮化工程,使「金色海河,流光歲月」,照「靚」津城夜景,流光溢彩。
2015年,繼上海自貿區掛牌以後,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相繼揭牌。天津自貿區是長江以北地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首批26家金融機構宣布入駐天津自貿區。
2015年,天津推出「現代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打造我國北方國際物流新平台,將天津建成「一帶一路」的北方橋頭堡和京津冀城市群國際物流網路中心。
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
2018年夏季達沃斯第四次落戶天津,這次的主題是「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打造創新型社會」,氣候變化、國際投資、智能製造等熱點話題在此次大會深入探討。
2018年,天津出台政策扶持老字號創新發展。老字號是勞動人民在歷史發展中的智慧結晶,也是中華商業文化的重要載體。天津老字號資源豐富,目前納入統計的56家老字號企業營收達到330多億元。
結語
中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曾經說過:幾乎全國的開合橋都集中在天津,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種「特產」。
九河下梢的天津衛從開埠以來,碼頭文化、海港文化與外來文化、商業文化互相交織,在海河上的不同年代、不同位置的空間建築博物館上可見一斑。天津曾經輝煌,也曾經無奈,唱過主角,也甘當配角。
天津被成為最有平民性格的城市,不趕時髦、崇尚實際、穩重有餘、激情不足。但縱觀歷史,當機會、壓力到來時,天津人也能苦中作樂、迎頭趕上。
也許,不用把天津和其他的城市比較,天津就是天津,有著自己的一份淡定和低調,不事聲張,厚積薄發,懂得幽默的一群簡單的老百姓。
特別鳴謝:朱三石、李庚翔老師提供圖片
雲鋒金融改革開放40年系列
雲鋒金融:假鞋、安踏和寧德時代——福建的40年
雲鋒金融:廣東足球40年
雲鋒金融:義烏:一部改革開放的商業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