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髏幻戲圖》:死亡,恰恰是生命中可以承受之重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何布(ID:hebuhb) 【版權聲明:本文系何布文化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等。】

今天,小布要與大家探討的文化,是關於生命的意義,關於死亡的謎題

電影《哈姆雷特》劇照

歐洲繪畫中,「骷髏」的形象盛行於十六、十七世紀,通常與蠟燭、花朵、水果、沙漏或泡泡同時出現,寓意死亡、衰老,事物衰頹一切歸零的虛無

這類繪畫,被歸為「虛空派」(Vanitas,拉丁語),是一種象徵藝術

《勸世畫》小漢斯·荷爾拜因

這種對生命的極端描繪要歸因於歐洲那幾個世紀的血雨腥風

14世紀中葉黑死病奪走了歐洲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持續到 15世紀中葉天主教會大分裂英法百年戰爭進一步粉碎了西歐社會

16世紀席捲歐洲的宗教改革運動衝擊著人們的信仰。

馬丁·路德

這一切促使人們頻繁而深刻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話題,思考人生的意義

《自畫像與勸世畫》 喬瓦尼·巴格林

在科學藝術成就遍地開花的文藝復興時期,在有些作品中還會加入象徵人類精神生活的元素,比如書籍、樂器、科學儀器

其中的代表作,是小漢斯·荷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的《大使們》地面彷彿P上去的扭曲骷髏讓人過目難忘。

《大使們》 小漢斯·荷爾拜因

無論畫中的場景多麼奢華,貴族的衣著多麼艷麗,這類畫作的主題都是同一個——在必然的死亡面前,一切塵世間的浮華都是蒼白而無意義的,即「謹記你將死亡」。

《骷髏靜物畫》菲利佩·德·尚帕涅

但是,小布今天要講的,不是西方的藝術

在距離文藝復興「主戰場」萬里之外的神秘東方,在早於文藝復興幾百年的南宋,就已經有以骷髏為素材的「象徵主義繪畫」了。而它的主題至今成謎

這幅畫是南宋「三朝畫師」李嵩(1166-1243)的《骷髏幻戲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骷髏幻戲圖》李嵩

2017年的威尼斯雙年展上,《骷髏幻戲圖》還被工藝大師姚惠芬蘇綉的形式再現,作為中國館的主要展品和策展基礎

這次展覽的主題是「不息」,試圖展現一種超越生死和時空的不息中國精神

蘇綉《骷髏幻戲圖》 姚惠芬

在那個崇尚畫山水花鳥民間風俗的時代,李嵩偏偏畫出這樣一幅題材略顯驚悚的畫,實在值得玩味

這是一幅縱27厘米,橫26.3厘米的絹本設色畫

以中軸線為界,左邊是一個提著小骷髏木偶的大骷髏和一位正在哺乳的婦人,他們的身旁有一擔行囊;

右邊是一個被小骷髏吸引的小孩和照看小孩的小婦人

整個畫面的重心,都在這個表演提線木偶的大骷髏身上

用當時的話講,他表演的是「懸絲傀儡戲」。大骷髏的衣著薄紗透明,織造考究,神似馬王堆貴族墓葬出土的素紗襌衣:

拋卻他骷髏的形態,這其實就是一幅民間藝人風俗畫,或者是一家人郊遊途中路邊小憩的場景

但為什麼這位男子偏偏是個骷髏呢?

小布眉頭一皺。

對於此畫的解讀可以寫成無數篇論文,看了大量臆測,小布總結了一下,這些解讀大致可以分為四派

一、胡謅八扯陰謀論派。

李嵩少年艱辛,生活於市井之中,深知民間疾苦,從他諸多貨郎題材的作品中可窺一二。

《貨郎擔》 李嵩

有一天,隔壁三歲的小虎子被人販子拐跑了,李嵩就畫了這幅畫痛斥用戲法拐賣婦女兒童的不法分子

骷髏形象,就是人販子罪惡的體現

二、宇宙無邊哲學家轉世派。

這一派認為大骷髏在操縱小骷髏,操縱大骷髏者另有其人。而人生來就是被操縱的

「將這幅畫歸結為風俗畫未免太輕薄,骷髏人意為傀儡,大傀儡牽動小傀儡,小傀儡引誘孩子,一隻手被另一隻手操縱,另一隻手又被最後的繩索操縱,人生的處境便被置於一種瞬息萬變、生死寂滅的境地……所有的人物幾乎都生活在同一張羅網上,足見生死如此,生者何堪,倒有一種後現代的意味」。

不得不讓人想起林夕老師為陳奕迅作詞的《一絲不掛》

三、莊子真傳派。

有人認為這幅畫隱含了李嵩對老莊思想的研究和體悟

《莊子·外篇》的至樂篇記載了莊子的幾個小故事,探討人間是否存在最大的快樂。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莊子的老婆死了,莊子「鼓盆而歌」。還有另一個正是關於骷髏的故事

莊子到楚國去,途中見到一個骷髏枯骨突露呈現出原形

莊子用馬鞭從側旁敲了敲。於是像個話癆一樣問道:先生你是怎麼去世的呢?是報應?還是國破家亡之事?抑或是羞愧而死?還是因為災禍?說完,他就拿過骷髏,用作枕頭而睡去。

到了半夜,骷髏趕走了蝴蝶,給莊子顯夢說:「你所說的那些話,全屬於活人的拘累,人死了就沒有上述的憂患了。」

骷髏說,人一旦死了,無需受壓迫與治理,也無需為生活操勞,從容安逸地把天地的長久看作是時令的流逝,即使南面為王的快樂,也不可能超過

莊子絲毫沒有因為這麼靈異的事感到害怕,反而問他說:「我讓主管生命的神來恢復你的形體,為你重新長出骨肉肌膚,返回到你的父母、妻子兒女、左右鄰里和朋友故交中去,你希望這樣做嗎?」

骷髏皺眉蹙額深感憂慮地說:「我怎麼能拋棄南面稱王的快樂而再次經歷人世的勞苦呢?

實在沒圖了,大家將就一下……

莊子認為「至樂無樂」,生老病死都是不可控制不可避免的苦惱,是自然使然。要是認識到這一點,就不值得為死亡這件事感到憂傷了

順其自然,不被凡事所擾,才會得到最大的快樂

仔細看畫中人物,沒有一個面露驚恐大骷髏的表情也是平靜和藹的,李嵩正是想借一個平平常常的世俗場景,加入一點點人鬼合一的巧思,表達對人間生死泰然處之的態度。

四、平行空間「尋夢環遊記」派。

畫面中的人物是一家人男主人遭遇意外去世了,但就像《尋夢環遊記》里那樣,逝去的人會到另一個世界,在每年的同一天,他們會回到這裡和家人相聚

手裡的提線木偶,可能是他給自己的孩子買的玩具呢。

關於平行空間的說法,有來自日本作家武田雅哉的另一版解讀。

武田雅哉

《構造另一個宇宙——中國人的傳統時空思維》書中寫道:「……大體是以不經意誤入現實世界的另一邊世界的人為主角……通往另一個世界的門扉,無意間不知被什麼東西給打開,自己也就不知不覺闖進裡面的人,開始和超自然的事物有所接觸。

電視劇《怪奇物語》劇照

電視劇《怪奇物語》劇照

劇情結束之後,主角還不知已經結束。等到回過神來,發覺自己正站在原本現實世界的人群之中。

「這幅畫中的靜謐空間,正是連接《聊齋志異》里的世界的空間,也是漂移在現實世界和另一世界之間的陰陽魔界。畫中空間所描繪的人物,全都見不到恐怖可怕的表情。就連裡面的骷髏男,看起來也很自然。」

的確,在傳統的繪畫藝術中,中國人幾乎從來不畫恐怖的表情。這大概與古人對平和、隱晦的喜好有關。

正值清明時期,近年來開始見證身邊人離去的小布,在看到這幅作品的時候也有了自己的感觸

小布以前總能聽到一個說法:「死要死得有尊嚴。」但在見識過死亡後,小布發現,死亡根本沒有尊嚴可言的

除了死亡的時刻可能會感受到的痛苦外,死後發生的事也不由自己決定了。任人擺布,軀體的命運不由自己選擇,甚至是生前最親近,或是崇拜自己的人也會對自己生畏

想像一下,倘若一個已逝明星的靈魂被含淚紀念他的粉絲感動,然後在粉絲面前顯形,粉絲會感到激動萬分嗎?

看看畫里那詭異的骷髏,恐怕那才是死亡給人最真實的感受吧。

人在世界上,只能活得有尊嚴。所謂的「死亡有尊嚴」,也許不過是人生前的一廂情願

但是,死亡又是生命中不可避免之事,就像對《骷髏幻戲圖》解釋里「操縱論」中所說的一樣,我們的命運永遠被一根絲牽著

人人如此,沒有必要迴避。

所以,我們真正能操控的,就是好好活著

好好活下去,珍惜眼前人,努力地生活,創造自己能創造的價值。至少在生前身後,還有人愛著,想念著自己。

離開世界以後,就像莊子故事裡的骷髏說的一樣,世間紛紛擾擾,又與我何干呢?

以前,小布曾一度覺得清明節是「不科學」的表現。但在摯愛的人離開後,念著他們,想著他們,讓他們明白即便生死相隔,但在這個遙遠的平行空間中,他們不會被忘記,也許也是件重要的事。

如果他們真的能感受到這些,那麼這可能就是他們能得到的最好的安慰。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滿裝生命的酒釀,
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宗璞 《紫藤蘿瀑布》

——————————

文章中出現的部分藝術文化作品:

《勸世畫》小漢斯·荷爾拜因

《大使們》小漢斯·荷爾拜因

《自畫像與勸世畫》 喬瓦尼·巴格林

《骷髏靜物畫》菲利佩·德·尚帕涅

《骷髏幻戲圖》李嵩

《貨郎擔》李嵩

《骷髏幻戲圖》 (蘇綉)姚惠芬

《一絲不掛》(歌曲)澤日生[曲] 林夕[詞] 陳奕迅[演唱]

《莊子·外篇》(書籍)莊子及其弟子

《紫藤蘿瀑布》(文章) 宗璞

《尋夢環遊記》(電影)李·昂克里奇 阿德里安·莫利納 導演作品

《哈姆雷特》(電影)勞倫斯·奧利弗 導演作品

《怪奇物語》(電視劇) NETFLIX 製作發行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何布(ID:hebuhb),歡迎關注並轉發給朋友哦。

布置你的文化生活


推薦閱讀:

TAG:死亡 | 藝術 | 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