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肉相和,取音溫潤
接觸過古琴的朋友,都會知道彈奏古琴的時候,要半肉半甲,只有這樣,出來的聲音才會細膩清幽,但大家知道最早提出這種演奏方法的是誰嗎?可能有一部分人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這位提出「肉甲並用」的隋唐時期琴家——趙耶利。
趙耶利是一位琴界宗師,但年輕的時候並不被人知曉,他出生在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天下兵事不斷,及至隋文帝平定天下,過了幾年太平的日子,然而不久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損耗人力,導致天下分崩離析,群雄並起,直到高祖太宗建立唐朝,天下重歸平靜。然而,這時候,趙耶利已經過了花甲之年,你以為他就這樣默默無聞,那你就錯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壯士暮年,雄心不已,為了琴學的發揚光大,趙耶利不辭辛苦,徒步至長安,創造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做出這個決定時,趙耶利已經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了,雖然他一輩子鍾愛七弦琴,可長時間的動亂,讓他沒有辦法安心撫琴,畢竟生活還是要繼續的,好容易到了太宗時期,天下太平,沒有了生計的困擾,加上時日不多,趙耶利做出決定——去長安展示他的琴學,如果再不去,可能一生的琴學造詣只能跟著自己進入黃土,那豈不是太可惜了!可怎麼去呢?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老人,並沒有多少錢財,買不起馬,雇不起車,身上的錢只夠簡單的吃飯住宿,只能徒步走著去了,雖然路上肯定辛苦,可這跟畢生的琴學將要失傳比起來還是不值得一提的。為什麼要去長安呢?因為只有在國都,才會聚集大量有才華的人,自己的琴學才可能被人知曉並賞識,才有可能傳承下去,在鄉下小地方,都是販夫老農,連琴都不認識,那跟對牛彈琴有啥區別?
說走就走,趙耶利背著與身體不相符襯的琴囊,走過山間的小道,走過田間的泥路,走過熱鬧的市井,走過荒涼的古廟,他心中只有一個目的地,那就是長安,無數人的嚮往,而他並不是去看長安的繁華,去博一下前程,他純粹是不想自己的畢生所學荒廢無人問津。幾個月的跋山涉水,雄偉的長安城就在眼前,顧不上高興的淚水,他找了一個破的不能再破的客棧,因為沒錢了。不過這有什麼關係呢?反正已經到了長安,明天就找個地方展示琴藝,相信過不了多久,自己的琴學就有人問津了。
第二天,他背著七弦琴到了藝館,因為只有在這裡演奏七弦琴才是合法的,就像今天不能隨便在街上擺攤一樣,不然到時候會有人來找麻煩。可到了藝館,麻煩還是來了,人家根本不讓進,看臉的時代,古今都一樣。趙耶利穿得破破爛爛,根本不像是一個搞藝術的,如果那時候有行為藝術,那麼還倒是有可能,可惜那時候還沒有啊!你以為這就能難到趙耶利?那是不可能的,一個堅持幾十年撫琴的人,心早就堅如磐石,幾個月的徒步,風餐露宿,豈是你這一兩句話所能屈服的?趙耶利看著進不去,那就不進去好了,在藝館的門口的大樹下,拿出他心愛的七弦琴,旁若無人的彈奏起來,漸漸地,他的周圍聚起了人,人越來越多,多到將整個藝館門口全圍起來了。雖然人多,可是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音,大家都靜悄悄地聽著這位衣裳襤褸的老者彈著他的七弦琴,那聲音實在是太過美妙,像山澗中的清泉,像幽谷中的黃鶯,像天上飄忽不定的雲朵,像春風吹過的臉龐……
終於,趙耶利停下手來,所有人都為之喝彩,驚嘆不已。老人捋須頷首,微微笑意,因為他知道,他的目的已經達到。從此長安多了一位琴界大師。他的琴技高超,技壓群雄,無數人為之傾倒,拜他為師,他被世人尊稱為「趙師」,他提出「甲肉相和,取音溫潤。若獨用甲,其音傷慘,若獨用肉,其音傷鈍。」被後人廣泛認可併流傳至今。
推薦閱讀:
TAG:古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