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小名叫帝象,這預示了他日後能成為國家元首?

九州之內,無人不知孫中山,國民政府尊之為「國父」,共和國政府尊之為「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出生的香山縣被改名為中山縣,後來升級為中山市,他的墓地名為中山陵,明清兩代的社稷壇因為停放過他的靈柩,也被改為中山公園,現在全國的中山公園有幾十處之多,中山路更是不計其數。

廣州中山紀念堂

不過,我們都知道,孫中山這個名字其實是根據他在日本所用的化名演變而來。1897年,31歲的孫中山在日本使用了中山樵的化名,他還用過高野長雄這個名字,不知為何,革命同志對「中山」這個名字情有獨鍾,自從章士釗首次稱他「孫中山」之後,大家都這麼叫開了,一般尊稱「中山先生」。

但是,孫中山本人卻從不自稱「孫中山」,至多稱「中山」,他使用的正式姓名是孫文,1911年之後也是如此,他無論是做總統、元帥還是總理,簽署文件的名字一律是「孫文」,他的書也叫《孫文學說》。另外,他還常用的一個名字是孫逸仙,他的英文名Sun Yat Sen就是據此而來。

孫中山簽署的大元帥令,署名「孫文」

孫中山手書,署名「孫文」

《孫文學說》

這張郵票上就有孫中山的英文名 Sun Yat Sen

孫中山出生之後的第一個名字,既不是孫文,也不是孫逸仙,更不是孫中山。孫文這個名字是他9歲上私塾開蒙時塾師給他取的,意思是要當個文化人,後來,他十八歲左右領洗進入基督教時取名「日新」,進入香港中央書院學習時,老師根據「日新」的諧音,為他取號「逸仙」,而他1884年成親時則用了族譜上的名字「德明」。

那麼他出生後第一個名字是什麼呢?總不會像很多人一樣,叫「孫毛」「二狗」之類的吧。

孫中山的第一個名字特別大氣,叫「帝象」,實際上,直到他17歲去拔萃書室讀書,他的註冊名還是「孫帝象」,我們可以想像,在孫中山的老家,親戚鄰居都喊他「孫帝象」或者「帝象」。

後來,孫中山名震寰宇,好事者說「帝象」這個名字預言了孫中山日後不同凡響的人生,「象」字有肖像、樣子、象徵等意思,無論怎麼理解,「帝象」都和孫中山的人生再吻合不過了。

那麼,為何窮鄉僻壤的農民夫婦會給自己的第五個兒子取名「帝象」,難道真的是盼子成龍、有非分之想嗎?

你們想多了,翠亨村(孫中山的老家)的村民都有為男孩用「帝」字取名的習慣,因為當地人信奉北帝,也就是道教中的真武大帝。村民希望北帝可以保佑男孩順利成長。我們來看一下翠亨村人的名字就知道了。

孫中山的親戚中有孫帝福、孫帝景、孫帝晏。不姓孫的人也用這個字取名,比如楊帝賀、譚帝威、譚帝希、譚帝根。

你說這其中換個人當了國家元首,你不照樣可以附會一下?

孫中山一輩子孜孜以求的就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結果卻因為小名,被後世附會說是從小就有兆頭能當帝王,這不是可笑嘛。

參考文獻

黃宇和:《三十歲前的孫中山》


推薦閱讀:

TAG:孫中山 | 中華民國(19121949) | 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