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決定了他的智商和情商!

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

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等產生深刻的影響。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正確的家庭教育應該是什麼?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造一個良好的人生平台,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義。

只有父母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轉變,我們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終生受益。

成功的家教源於父母與孩子間相處的種種,而說話語氣竟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特別希望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信任,如果父母對孩子能表達出一定的信任,會對孩子非常有幫助。

比如:孩子想學打羽毛球。你用信賴的語氣說:

「好啊,我支持你,只要好好學,你可能打的很好。」

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要堅持就能有收穫。

假如用的是挖苦打擊的語氣:

「學什麼學?一天啥都想學,先把學習學好!」

這樣說,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沮喪、自卑。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開始認知自己的力量和能力。

當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為是他不聽你的話、想跟你對著干,於是粗暴地對待他。

如你要求孩子學英語,可他還想再跟小夥伴們玩一下,你不能發脾氣:

「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幹什麼。」

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抵抗和厭惡學習。

如你能用尊重的語氣:

「那你再玩20分鐘,不過,20分鐘以後,一定要學英語了,答應我好嗎?」

這樣說,孩子都會欣然接受,並且樂於遵守約定。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麼說:

「寶貝,玩具亂丟是不好的習慣,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

這樣,孩子通常都會立馬跑來幫忙,一起把東西收拾好。

如果用指責命令的語氣:

「你怎麼搞的!整天玩具亂丟,快點去收拾好!」

孩子聽你責備,心裡就會產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需要被尊重和認可。被經常認可、看見、讚美的孩子,長大後會充滿自信、陽光樂觀。

反之,經常不被認可、看見,被貶低和否認的孩子,可能一生都背負著自卑的陰影。

「看見」孩子的優點是父母的美德,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就是最大的優點。

當孩子把畫捧給你看時,如你輕描淡寫的敷衍:

「畫得還行吧,再好好練。」

孩子聽了這樣的回應,可能從此對畫畫就會失去熱情和信心。

如果你認真的肯定他的努力:

「想不到我的寶寶畫得這麼認真,你繼續加油,一定會畫得更好。」

孩子的努力得到了認可,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這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孩子,也沒有從不犯錯的孩子。並且,大人所謂的那些規則和對錯,有時其實也是身為大人的我們的限制。

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

如孩子第一次幫媽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你不要一味的指責:

「你怎麼搞的!連個碗都端不穩,真笨。」

這樣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並且也讓他覺得:自己真的是笨的、無能的。

如果你能用鼓勵的語氣:

「碎就碎了,沒關係,以後要記著用兩隻手好好的端。」

這樣,既安撫了孩子,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父母需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寬容的成長環境。無論你多麼的成功、擁有多少財富——別人家的孩子生下來先會爬,你家的孩子也不會生下來就跑。

在人生成長這個課題面前,父母的責任心與智慧,才是決定孩子未來的明燈。

只要帶著一顆真正愛孩子的心,教育孩子,就是在看見我們自己,慢慢去找到與孩子、與自我之間,最快樂、最平衡、最棒的相處模式。

這一切努力,將讓我們收穫一個高質量的人生。

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取決於父母的言傳身教,培養一個自信、樂觀、積極、正直、擁有健全心智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重任。

沒有什麼工作比這件事更加重要,沒有什麼成功比家庭幸福更能讓人驕傲和滿足。

所以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千萬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對孩子的教育。否則在年老的時候,一切榮華富貴都成過眼煙雲,只有一個不成器的孩子,讓你晚景慘淡。

做父母不容易,做好父母更不容易。教育孩子是一場修行,願我們都能修成正果。

推薦閱讀:

TAG:智商 | 教育 | 兒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