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塾雜談」孩子從來不拒絕,但並不代表他不痛苦。
孩子這麼暖,你們知道嗎?
有時候孩子為了哄好爸媽,也是要做出一點犧牲的。
前天,我出門倒垃圾,看見鄰居家小孩背著書包出來,但是手一直在捋胸口,看著不太舒服。
我趕緊問他,孩子你怎麼啦?
他嘆了口氣說,每天早餐都吃雞蛋和牛奶真的要吐了。我說那跟你媽媽說說,給你換點別的。
孩子卻說:算了,媽媽常跟別人說,把他養這麼帥就是因為堅持吃牛奶雞蛋。我不吃,她會不開心,也不想跟她吵架。
看到孩子的背影,突然覺得為了哄著爸媽,孩子也挺不容易的。
我同事家的孩子非常喜歡唱歌,但是家人不喜歡她搞藝術,於是她放棄了特長,猛攻數理化。
她的力不從心卻沒人能理解,因為不擅長,成績沒什麼提高就苦惱自責。父母只知道讓她繼續努力,卻沒人關心她的力不從心。
我想起一個斬獲無數大獎的短片《Alike》。
動畫中,有一對父子,清晨爸爸給孩子的書包里塞滿了書,孩子像小鳥一樣飛向爸爸,但還沒等撲進爸爸的懷抱,就被書包壓倒了。
周圍的世界都是單調地黑白灰,大家麻木地上班,奔波勞碌。
此時畫面出現了一片綠洲,一個身懷夢想的拉琴人,在樹下演奏美妙的音樂,吸引了兒子的目光。
他興奮地衝到拉琴人的面前,模仿者演奏,卻被爸爸拉去了學校。
到了學校兒子把看到的畫了下來,老師卻說ABC才是他該學的東西,爸爸也不許他不務正業地畫畫。
長此以往,孩子屈服了,每天早上,他仍然像小鷹般張開翅膀,但不再迎接自由和爸爸的懷抱,而是如枷鎖一般沉重的書包……
孩子從來不拒絕,但並不代表他不痛苦。那雙被父母親手剪斷的翅膀是什麼?
不是天賦,不是創造力,也不是什麼通往成功的潛力,而是最簡單的快樂。
孩子的順從,其實是愛你
每次說起慫娃,我都會想到《爸爸去哪兒》里圈粉無數的Jasper。
有時候,陳小春吼起來,大人都害怕,節目中,軟萌的Jasper也時常被沒什麼耐心的老爸拎過來拽過去,但他從來都沒有哭鬧過。
一次陳小春發火,Jasper沒有被嚇到,也沒有犟嘴,而是拿起喇叭,跟爸爸說了一句奶音十足的「Can you stop angry now?」讓陳小春一秒破功。
因為他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儘管夫妻兩個都是「朝天椒」,他卻沒有火上澆油,而是成了家裡的「小甜椒」,暖化脾氣火爆的爸爸媽媽。
孩子為什麼這麼暖,其實想想讓人心疼。
最近,綜藝《超能幼稚園》中,4歲女孩朵朵的一番話,讓很多父母都扎心了。
她最不喜歡上的課就是舞蹈課,但她不敢讓家人知道,她知道家長是為了她好,就默默地學著。
才4歲,就已學會為了爸媽開心,順從爸爸媽媽的意願。在問及她的感受時,朵朵用了一個「乏」字。
父母覺得自己讓孩子上舞蹈課是愛她,可能父母不知道孩子也在默默用順從和聽話愛父母吧,這何嘗不是慣壞了父母?
閨蜜家的「混世魔王」曾一度讓她頭疼,特別淘氣,而且從小脾氣不好,管也不聽,就連哭聲都比別人家孩子大。
可自從她生了二胎,孩子一夜之間長大了。
起初,大家都擔心老大會作翻天,以示對有人來「爭寵」的不滿,誰想四口之家的開始,真的成了兒子的變形計。
孩子第一個變化就是開始聽話了,東西不再亂扔,吃飯不再挑食,就連睡覺的難題也解決了。
而且為了好好表現,還能力所能及地照顧妹妹,一次小孩生病,又趕上爸爸出差,媽媽十分崩潰,最後沒忍住因為一點小事對兒子發了脾氣。
可孩子不僅不回嘴,還反過來道歉,讓她別生氣。
閨蜜冷靜下來以後反思了很久,為什麼自己總是在孩子面前控制不住脾氣。
這還用問?
都是孩子慣壞的。
孩子的不吵不鬧,是對她的體諒。因為看見了媽媽的不容易,所以願意放下自己的需要。
可是,這原本就不是他這個年紀需要考慮的事,或許是為人父母,我們做得不夠好。
生活里,很多父母擔心給孩子太多愛,他們就會被寵壞,其實,孩子從來不是慣壞的,恰恰相反,被慣壞的是中國父母。兩代人生活時代的背景差異,有代溝再正常不過,但是不同不是一定要分出對錯。所謂慣著孩子,其實是多理解他們,即便理解不了,至少尊重他們和自己不一樣。
文字來源/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關注家長思塾公眾號,看更多原創內容
思塾分享,轉載請註明來源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