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背井離鄉留在大城市?
坐標上海,我想說每一個做出決定留在大城市的人,一定不是頭腦一熱,也並非純粹為了「情結」二字,或留戀於繁華,根源在於留在大城市對自己的人生有實實在在的助力。
我從事業、家庭、那些勸你回去的人以及留下陪你的人四個角度來分析為什麼留在大城市。
1 職業精神的建立
小城市的職業種類很少,基本分為兩種:體制內和體制外,有很多工種的人回老家甚至會面臨失業。
事業單位編製進人並不那麼透明,比如,有一家電視台招聘一名主持人,要求是:音樂專業(限數字音樂方向),符合報考資格的人只有一位「有關係」的人的子女,可謂因人設編。去考公務員相對公平,但競爭激烈,錄取率低。
小城體制內的工作環境對人察言觀色的要求高於工作技能,因為關係網路的利益階層固化,上下級等級非常分明,「官本位」思想濃厚。
若在體制外工作,則被認為臨時工沒有正式工作。小城企業繳納五險一金普及率不高,很多單位全月無休,想休息就請假,或者做六休一。由於沒有勞動關係的保障,大多是不簽勞務合同的勞務關係。
也就是說干多少活給多少錢,在這種不以質為尊更重視以量計算的工作環境中,員工容易變得滿腹牢騷。沒有勞動關係的保障,也就談不上職業上升通道。
在大城市工作,無論體制內體制外對職業技能的要求都很高,職業的選擇是流動的,體制外的人有機會參與體制內的工作,體制內的人也會辭職尋求體制外更好的機會。
大城市工作,入職後節奏快強度大,進步會越來越快。除了簽訂正式勞動合同繳納五險一金來保障勞動關係,調薪也隨著個人能力的提升而不斷變化。
若說在大城市面臨的職業選擇是選感興趣的低薪職位,還是不喜歡的高薪職位,那麼,在小城市所面臨的便是:要麼身處的階層可以進體制內,或為人中龍鳳考進去,要麼給別人打工,卻有可能一直是沒有簽勞動合同保障的勞務工作。
再說一下創業的這部分人,小城市裡的創業者以做生意的比較多,大城市的創業者不論賣力氣還是獻智慧,都有非常廣的領域可以找到自己的機會。
30歲,在小城,更多的追求安居樂業,穩定的生活。在大城市,或許剛剛開始揚帆起航,追求事業的進階。
2 最深的牽掛是留在老家的父母
先舉一個沉痛的例子,在老家最好的三甲醫院,一位六十多歲的阿姨住進了ICU,因為病情急迫,不容許轉院,她的兒子便從省最好的醫院請來主刀醫生做了手術。手術非常成功,主刀醫生很有信心患者一周內即可出院。然而,在手術後的第二天,病人病情急轉直下。原因是本地醫生在做這台手術收尾的一道程序時手法不夠嫻熟,引發了細胞感染。
一條本可以救回來的生命沒有超過一周就永遠地離開親人了。
這時,我完全確定,無論小城多安逸,也要在將來把父母接到大城市生活。至少生病的時候,不會因為病情急迫,而無法轉到大城市醫療水平更高的醫院,也不會因醫術的限制,而面臨生命匆匆離開這個難以承受的結局。
在小城大多數人看病就在社區保健站,開保健站的人基本上是一些衛校護士專業畢業的,也有的保健站會聘坐班醫生,但水平有限,看病程式化,藥品種類少,基本上得什麼病該去保健站拿什麼葯,患者自己也一清二楚。
父母生活在老家的好處是周圍都是相熟的鄰居,不論辦什麼事去哪裡都是熟人熟地,不會有陌生感。
壞處也有。父母這輩的人退休後很少建立起自己的興趣愛好,大多數時間都是以照看孫輩為最重大責任。從兒媳懷孕時的寶寶性別,到孩子出生後的個頭成長,上學後的成績高低,大學是否考得上,找的親家如何,何時結婚......這些話題從來不會停止討論,雖然大城小城都有,但越是小城越以此為聊天話題中心。
那些在這些事上有一處沒跟上他們心中節奏的家庭,各種口舌議論便會紛至沓來,「人家這是關心你」同時也會多戳你幾個傷疤。生活在小城市,在周圍都是熟人的環境中,沒臉面是一件天大的事。
在大城市,父母可以去看各種展覽,不止限於藝術,花展、物品展等等各種各樣。父母也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去參加不同的興趣班。雖然小城市也有老年大學,但並未普及,而大城市裡,有的社區也會給不同老年人群開設興趣班,除了唱歌、書法、攝影、繪畫等等這幾種常見的,還有手工、育兒等家務實操課。
大城市的公園、綠地也非常多,那些在小城需要去近郊旅遊才看到的風景,在大城市公交即達。所以,精神享受上住在大城市要更豐富多元一點。
再舉一個例子,上海的健身房非常普遍,但在小城市去健身房的大多是年輕人,也有少部分老年人去做做瑜伽。我在上海去健身房的時候,幾乎每次都會碰到一位老太太,她從來不健身,而是洗澡。
她說兒女工作忙,不能每天陪在身邊,怕自己一個人在家洗澡摔倒了沒人幫,來健身房洗澡也順便和大家聊聊天。
這位阿姨比不上小城的兒女成群圍坐膝下,但比起同樣境遇的小城老年人來說,還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更為周到。
3 那些在老家勸你回去的親戚,真的在等你嗎
總有親戚來關心,細說一系列離鄉背井的不好,比如一個人在外面沒有熟人,遇上難事了怎麼辦......
可是若你真的回去,這些期盼你回去的人能給你提供實質的幫助嗎?比如能不能促進你獲得個人成長?
其實,你就算回去了,來往最多的可能是鄰居,親戚往來往往限於過年期間的互相拜訪,或是誰家裡有了需要送紅包的大事才能見到一面。
若留在大城市,每年回去看望的時候帶給他們喜歡的東西,或者對他們有用、但他們卻想不到的東西,那不是也很暖心嗎?
4 留下來,真的是一場孤獨嗎?
當選擇留在了大城市,除了一個人生活,還有工作,還有朋友。
很慶幸,來上海六年,我也有自己的人生知己。今年夏天,我準備在蘇州買一套小公寓,自己和家裡湊的錢還差十萬塊,這時好朋友馬上幫我補上,其中她媽媽也出了一部分。
我跟他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但他們就是我在這個城市裡的親人。能不能像在小城那樣養兒防老我不知道,但是我已經和好友約好,老了一起住養老公寓。
而現在我需要做的就是,既然選擇了上海,就只顧風雨兼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