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不買面膜?

微博上曾經有一個段子,一位生命科學院的院長斥責女生不該敷面膜,認為敷面膜就相當於在臉上放一層培養基,半個小時敷完,臉上的細菌都四代同堂了。

雖然不科學不嚴謹,卻也說出了面膜的一個普遍性問題:菌落。

我們知道,面膜最常見的不合格原因通常是菌落超標,而且每次報道出來的不僅有「微商」之類的小牌,通常還有日韓國產的一些知名品牌。

因此,對面膜的選擇和判斷並不容易,今天我就簡單分析下如何正確選擇面膜。

面膜中的防腐劑

很多小仙女對防腐劑、香精、酒精等添加劑非常敏感,一聽說某產品含有防腐劑,立馬就不敢用,其實完全不必驚慌。

化妝品無法完全不使用防腐劑,尤其是面膜!

作為一種只可外用的產品,它在生產、包裝、儲存過程中都不需要達到像藥品那樣嚴格的衛生標準,更不可能絕對無菌。

何況,絕大多數化妝品的包裝也是敞口、非真空的,開封后細菌自然就會隨著空氣流通與產品有了接觸,而化妝品原料如油脂、氨基酸等,本身就是微生物絕好的養料。

如果沒有在產品中添加防腐劑以抑制細菌繁殖,你的瓶瓶罐罐在開封后很快就將充斥著無數細菌及其代謝物,它們必然會對皮膚造成不良影響。

適量的防腐劑雖然可能令少數人過敏,但避免了全體消費者受到細菌的侵害。

畢竟,過敏這種狀況是因人而異。有人吃花生過敏,有人對雞蛋過敏,每個人情況都不同。

換句話說,面膜中必須要添加防腐劑,想像一下,液態浸泡的面膜紙,如果沒有防腐劑,隨著溫度的變化,恐怕早就布滿細菌了吧。

常見的防腐劑哪有那些呢?

按在化妝品中的使用頻率從高到低排序:

羥苯甲酯>雙咪唑烷基脲>苯氧乙醇>甲基異噻唑啉酮(MIT)>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羥苯丙酯>DMDM乙內醯脲>甲基氯異噻唑啉酮>2-溴-2-硝基丙烷-1,3-二醇>咪唑烷基脲>羥苯乙酯>>山梨酸鉀>苯甲醇>苯甲酸鈉

  • 羥苯甲酯也就是常說的尼泊金酯,英文單詞後綴PARABEN,是用量最多的防腐劑,有致敏傾向;

  • 苯氧乙醇會產生的灼熱感,可能引發痘痘;

  • 甲基異噻唑啉酮(MIT),歐盟禁止在駐留類產品中使用MIT,國內法規還沒有禁止使用MIT,建議避開此成分。

因此,防腐劑真的是一個讓人很糾結的問題,添加可能會導致消費者長痘痘或過敏;不添加則容易菌落超標,在食葯監督局這邊無法通過。

而且,關於面膜中防腐劑的用量,目前國內尚無獨立標準,而行業內領先品牌的護膚品中一般含量在0.1%至0.3%,日本則將混合酯上限放寬到1.0%(提醒:化妝品真的未必日產品牌就是好的),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只提及「化妝品中用量達25%時安全」。

事實上,即便我們知道哪些防腐劑有害,也無法得知防腐劑的添加量是多少,我們也依舊無法選擇安全的面膜啊!

複雜的面膜,到底怎麼用

其實也並沒這麼複雜,只是面膜真的真的很容易出質量問題!

皮膚的水油平衡也好,PH值平衡也好,我們都知道任何事要有個度,過度了,平衡被破壞!拿皮膚來說事兒,天天過度補充(相比其他護膚品,面膜的這個10ml+的含量真的很足)各種化學營養素,結果就是我們的皮膚需要不停的適應,皮膚狀態自然不會很好。

畢竟,皮膚是個生命系統,是個活的東西,存在自我調節和適應的過程,無論你參與還是不參與,它該乾的活兒從來都沒少。

對於面膜,我的建議是:

● 看生產日期,選擇比較新鮮的面膜購買;

● 沒有防腐劑成分的不能買;

● 非孕婦非敏感非痘痘人群,可以在常見大牌中選擇適合自己的面膜產品,一周用一兩次即可;

● 孕婦類敏感人群,建議不要使用面膜。

另外,最傻的做法就是為了省錢一次買很多囤貨,然後也不放冰箱冷藏,放了幾個多月還在用,然後自己把自己給坑過敏了接著就開始疑神疑鬼了~

Less is more!

微信公眾號:燃小妖,原創首發,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TAG:面膜 | 補水保濕 | 敏感性皮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