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2006年讀高中時,我在校園裡撿到100塊錢,當時對我來說那個錢還是比較多的,就算找不到主人也不敢佔為己有,交給了學校的管理人員。
現在想想,那麼大的校園,100塊錢怎麼會找到主人呢?
只因為老師一直教導我們要誠實,善良,還要拾金不昧。
現在學校里的小學生都懂的拾金不昧,都懂的禮貌,都會說對不起和沒關係,到了中學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覺得好像不說沒關係也真的沒關係。
進入大學,很多人開始了真正的利己主義生活,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為核心,完全將小時候學的禮儀孝悌拋到了九霄雲外。
一旦進入社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利己主義將表現的更加徹底,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真的不容易,只有利己主義才能讓自己過的更好一點,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好像才是社會的真正含義。
另一方面,我們還在教小朋友要懂禮貌,要善良,要與人友善,而這些似乎只適合那些沒有走向社會的未成年人,對我們成年人來說,好難,因為這個社會並不溫柔的對待我們。
中國人愛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還說「善良的人,總會有好運氣!」
可真的是這樣的嗎?
我們這一代受過高等教育、相信科學的唯物主義者,再不相信這些鬼話。
我們身邊看到的總是善良者被不斷的欺壓,作惡者逍遙法外,過的瀟瀟洒灑,我們生存的這個物質世界不會因為你的善良就對你溫柔,也不會因為你的不善就懲罰你,我們只會嘲笑貧窮和醜陋,歌頌財富和美貌,至於藏於內心的善惡,我們根本就看不見。
貧居鬧世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從今天起,做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實現自我的成功,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一貧如洗的善者只會被人嫌棄,作惡多端的富豪都會有無數的簇擁者,這就是我們今天的社會。
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
善有善報這種唯心主義觀點在我們相信科學人的眼中似乎一點都不科學,正義的上帝並不存在,連偉大領袖毛主席都說: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但是我發現有些問題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
相信科學的人就拿科學研究來說事,2016年一篇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獻【1】:Is Spending Money on Others Good for Your Heart?(給別人花錢對你的心臟會有好處嗎?)
可以說這篇研究文獻,題目非常有人文主義情懷,給別人花錢可能會保護你的心臟?是真的嗎?
這篇研究中,研究者給一批高血壓患者一定的錢,讓一部分人把這些錢花在自己身上,而另一部分人把錢花在別人身上,去幫助別人,研究結果發現,那些幫助別人的人在一段時間以後血壓有明顯降低的趨勢,幫助別人對受試者的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有沒有覺得不可思議,其實很好理解的,如果你經常的去幫助別人,別人就會對你表示感謝,你的人際關係會變好,你的情緒會變好,也會有更多的人幫助你,讓你感受到溫暖,這些都是有利於自己的健康的吧!
這個研究恐怕不夠說明太多的問題吧?
好,帶你看更多的研究結果。
發表在 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的學術論文【2】:Providing social support may be more beneficial than receiving it: 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study of mortalit:(提供社會支持可能比接受社會支持更有益:對壽命的前瞻性研究結果)
通過研究發現,那些願意付出,給別人幫助,幫助朋友親人愛人的人比那些總是獲取幫助的人更加的健康,更加的長壽,關心幫助別人不管是物質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對提供幫助者的健康和長壽都有好處,而接受幫助者並沒有影響。
文章中寫道:
Results from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mortalit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for individuals who reported providing instrumental support to friends, relatives, and neighbors, and individuals who reported providing emotional support to their spouse.
邏輯回歸分析的結果表明,為朋友,親屬和鄰居提供幫助支持的個人以及為其配偶提供情感支持的個人的死亡率顯著降低。
這樣的結果是不是很有趣呢?
如果你還不相信科學,我們可以接著看研究文獻【3】Volunteering by older adults and risk of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老年人的志願服務和死亡風險:薈萃分析)
幫助別人能夠很好的緩衝壓力給老年人帶來的死亡威脅,幫助別人,做志願活動,會降低老年人的死亡率。
文章提到:
we found preliminary support that as public religiosity increases, the inverse relation between volunteering and mortality risk becomes stronger
我們初步研究發現,隨著公共宗教信仰的增加,社會志願服務和死亡風險的負相關變得更加的明顯。
更是有研究文獻【4】Caregiving behavior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mortality risk(照顧別人的護理行為與死亡率降低相關):
文章提到: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t may be premature to conclude that health risks for caregivers are due to providing active help. Indeed,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caregivers may actually benefit from providing care.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認為護理人員的健康是由於提供積極的幫助得到的可能為時過早。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照顧別人(提供幫助,護理別人)實際上可能會從提供護理中受益。
對,你幫助了別人,你的善行,很有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體現出來,而這種善報並不是那麼的明顯,也不是那麼的容易被人發現,而是潛移默化發生在你的心裡,你的身體上,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很可能不是是世俗之人所追求的金錢和名利,所以我們就熟視無睹的以為善行沒有善報了。
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教導我們說: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出自《易傳·文言傳·坤文言》
古人還教導我們說:「日行一善,日省一過」。
這些看似唯心主義,甚至帶著宗教迷信色彩的箴言,如今看來卻有一些大道至簡的味道。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一個完全的利他主義者,完全的利他主義可能帶來的危害比它帶來的好處更多,在有餘力的時候適當的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讓我們活的更加健康,更加快樂。
參考文獻:
【1】Whillans A V, Dunn E W, Sandstrom G M, et al. Is Spending Money on Others Good for Your Heart?[J]. Health Psych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Division of Health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6, 35(6):574.
【2】Brown S L, Nesse R M, Vinokur A D, et al. Providing social support may be more beneficial than receiving it: 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study of mortality[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0, 14(4):320-327.
【3】Okun M A, Yeung E W, Brown S. Volunteering by older adults and risk of mortality: a meta-analysis[J]. Psychol Aging, 2013, 28(2):564-577.
【4】Brown S L, Smith D M, Schulz R, et al. Caregiving behavior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mortality risk[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0, 20(4):488-494.
聊聊我窗外的柳樹
肉毒桿菌毒素Botox和雄性脫髮
對抗雄性脫髮非藥物方案總結
干自己喜歡的有意義的事情走在成功的路上
推薦閱讀:
TAG: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