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遊戲《中國式家長》?

steam上目前只有demo版,裡面好多梗啊。期待正式版~


一個晚上玩到三周目

一周目拚命滿足父母期待 但由於不熟悉遊戲機制 最後只當了一個武打演員 沒有談成戀愛 而且性格不好 有自私 懦弱 悲觀

二周目以為有了父母天賦加成 可以很順利 結果並沒有什麼很大加成 每次升學瘋狂學習 單總是差一點 有兩個姑娘好感度比較高 但最後都失敗了 以為沒有什麼好的出路 但由於興趣學習里對程序學的比較多 最後好像成了遊戲設計師 同樣性格是也不是很好 懦弱 悲觀

三周目有了前兩代超高天賦加成 加上非常了解遊戲機制了 人生非常順利 和席夢瑤談戀愛到97 雙商極高 每次升學都非常順利 最後成了暢銷書作家 在湯臣一品有了房子 並且成功娶了席夢瑤

馬上四周目打算嘗試富二代晚飯

開始說評價

這個遊戲無論是美工 玩法 還是畫面都不是非常傑出 甚至說很一般 但作為一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人你玩一會兒就會開始有所共鳴 接著你會開始回憶 然後你會去思索當年自己與父母的爭執 自己的選擇 再然後你會對為了滿足各種要求瘋狂學習 最後發現明明很努力 但最後也只是成了一個普通人 戀愛也沒有什麼結果 就這樣度過了一生

這個遊戲的魅力在於情懷與真實 說情懷有些矯情 這個火 在於現在遊戲的主流人群都是16到35歲的中青年人 對於遊戲里發生的一切都有著極強的共鳴 原以為這個遊戲能一直玩到結婚生子 沒想到高考完就結束了 一開始有點措手不及 但仔細一想 之後的結局不就是坐在電腦前的我們嗎 我們現在的生活不就是高考後的人生嗎 當一款遊戲涉及玩家自己的回憶與人生時 你沒有辦法說不喜歡他 畢竟沒人真的討厭自己的回憶與一生

真實在於一代 二代 三代們的人生起點與終點真的很不一樣 雖然過程都是一個過程 但一代明顯就非常苦逼 即沒有多少零花錢 也沒有天賦加成 一切都要靠自己熟悉與爭取 有過幾個關係不錯的女生 但因為行動力都花在學習上了導致好感度沒有非常高 自身成就也一般 所以沒有成功 最後也就只能和一個不認識的姑娘共度一生 平平淡淡

但到了三周目 零花錢不是非常多 但也不少了 有著比起一周目恐怖的天賦加成 玩家自己也很熟悉遊戲機制了 所以一切就很自然簡單 甚至說是從容 期望很容易就達成了 升學壓力也沒有那麼大 輕鬆和一個姑娘談了戀愛 最後結局美滿 暢銷書作家 湯臣一品房產 和熟悉的她結婚生子

這就是社會上真實的差距 有些人奮鬥一生也只是個普通人 有些人隨隨便便便獲取了宛如小說主角的一生 一代還是三代完全不一樣

這個遊戲還能火多久 還有多少可挖的 我不知道 還在體驗中 但當一個遊戲能讓玩家以面對自己一生的態度面對它 它就已經成功了


在這款遊戲之前,我在TapTap體驗過一款叫做《眾生》的遊戲,雖然《中國式家長》的遊戲畫面和許多neta相比之下更優秀,但從遊戲性上來說我認為《眾生》的可玩性更強。然而這樣出眾的國產獨立遊戲卻似乎要被永遠埋沒了

http://m.sohu.com/a/237233402_100070799?strategyid=00014

與《中國式家長》不同的是,遊戲中,出生的家庭背景,自身素質,綜合條件是出生就註定的,無法改變,而且二周目也不能繼承上一個存檔的天賦;玩家需要去做的,就是改變自己之後的命運軌跡,具體會發生什麼變化要看玩家之後的培養和事件分支的選擇了;相對應的..角色的各項屬性會隨之變化,而且日常生活充滿隨機性,甚至會突然出現防不勝防的事故,也就是所謂的天災人禍...

《中國式家長》目前來說還沒有出現特別難過的家境,而在《眾生》中,往往玩家面對的第一大難關就是家境

我第一次玩的一個存檔簡直是地獄開局,小女孩非常聽話,人見人愛,三歲就跟著媽媽學做手工補貼家用而且天賦非常高,媽媽的屬性是溫柔,每天給你講故事教你認字讀書,是不是很美好?然.而!這個家非常窮!可以說是一貧如洗!家裡只有母親一人,從立繪上來看,母女兩人住的就是路邊搭的簡易工棚,隨時都會倒塌的那種,吃飯都是在那種看起來像從公園撿來的破桌子上吃的,睡覺就是塊木板,洗漱就是路邊的一個水龍頭,因為家裡太窮早上沒有早飯吃,中飯晚飯都是吃不太飽的狀態,更不可能有零花錢。到了幼兒園孩子終於能在幼兒園的中餐吃頓好的了,這時候左邊的提示語寫到:「這是你第一次知道吃飽是什麼感覺,第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東西,你決定明天要把剩下的一半帶回去給媽媽嘗嘗」真的讓人非常揪心,再加上這個孩子天賦非常高我也相信她一定能出人頭地,結果她卻因為長期在惡劣的環境中生活得了病,然而家裡根本拿不出錢給她治療,孩子居然在6歲就夭折了…

因為太非我一次都沒有抽出過富貴人家的存檔TAT

在經歷了地獄般的遊戲體驗後,因為不相信命運,我又戰戰兢兢的開了第二個存檔,好在第二個存檔是小康之家,父母都在家裡,爸爸的屬性是迷人,溫飽問題雖然不愁但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是父母關係非常差,整天吵架冷戰還鬧離婚;這個孩子天賦不高,也不愛學習,但是父母對他的期望卻非常高然而他卻總是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孩子想的是:只要我能夠出人頭地讓父母重視我,他們的關係就會變好的吧;一開始我也跟想讓他努力用功讀書,爸爸還給他請了家教,我也花錢買教材,然而我發現這孩子無論怎麼努力可是成績就是上升的很慢,甚至於上課的時候他聽不懂老師的課,坐在教室發牢騷:「這講的什麼狗屁!」於是我也決定破罐子破摔:去NM的!學習?學個屁!勞資要吃好喝好玩好!於是我開始泡遊戲機廳,翻牆上網,上課時打遊戲,最終成為了一個營養過盛的肥宅;他白天時非常快樂,心情值滿滿的,到了晚上回家時就會瞬間下降,今天父母吵架明天他們就把怒氣發到你頭上,家裡長輩來看望時對你很冷漠…但是這和我又有什麼關係,我決定做一個快樂風男,等勞資出人頭地就離開這個家從此不相往來。正當我這麼想的時候,小男孩又告訴我他戀愛了,喜歡上一個學校的女孩但沒有勇氣表白,好吧既然這樣那就不能再墮落了,一定要改變,首先得把體重減下來,於是我每天都加緊鍛煉,一個月後終於瘦了下來,可能因為爸爸的基因緣故,還有兩個女生主動提出邀約,但是不行!我愛學習!於是我又各種惡補功課買教材想努力學習找回自信然後再去告白…就當我認為萬事俱備的時候,父母離異了。。。家中就剩下了父親一人,接著小男孩的精神狀態就出了問題,每天要抽時間看心理醫生,學習時間也沒有了,在學校的朋友也主動疏遠他,現在他再也快樂不起來了,故事到這裡戛然而止…我相信就算製作組在此之後就算延長遊戲時間,我也很難翻盤,可能這就是人生吧……


相比與《眾生》來說,《中國式家長》是幸運的,它成功的宣傳引起了關注,並且讓製作組能夠繼續開發下去

然而想要精益求精的邊境工作室,前景卻如履薄冰,真心希望優秀的作品不要被埋沒,我們都希望看到中國獨立遊戲市場有一片美好的未來

來自邊境工作室官方微博

據悉,《眾生》在taptap上被迫下架是因為新版本中加入了同性戀元素

看來通往未來的道路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眾生皆苦 萬相本無


四個字: 過於真實。

玩到面子比拼那裡,對手用不完的招數,掉不完的血條,我方可憐的技能,表示過於真實。

父母的期望那裡,最初只希望健康成長,寶寶學會說話翻身走路都會十分開心的他們,隨著孩子的成長,卻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表示過於真實。

索要物品那裡,根據面子和父母滿意度決定能不能成功,表示過於真實。

學習科目那裡,忽視任何一科的結果就是掛科或將將及格,遊戲里分配點數和時間都已如此困難,讓我們活生生肉身的孩子們在現實中如何面對十幾科都要均衡發展的現實呢,表示過於真實。

=================================

為什麼遊戲里的戀愛也這麼難啊……

太真實了吧……


謝邀,

專欄原文:我按照老外的教育觀,當了一次中國式家長

最近中國獨立遊戲真是在STEAM上大出風頭!

隨著最近熱議的《太吾繪卷》,另一款遊戲《中國式家長》也口碑爆炸,緊跟著登上了STEAM銷量排行的榜首!

時代驕子《絕地求生:大逃殺》都被擠到第三了……

這樣的優秀成績,既彰顯了中國玩家社群的日益壯大,也再一次證明了「中國人對單機遊戲沒有購買力」這樣的論斷是站不住腳的。

希望那些仍在觀望的資本,能夠意識到這個我一直在強調的觀點:中國擁有巨大的基礎玩家群,而它勢必會衍生出巨大的深度玩家群,不靠社交、土豪、軟色情,用良心也能賺錢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無論這些國產獨立遊戲能否最後封神,威廉都衷心希望,這一波霸榜狂潮,能終於吹響國產遊戲復興的號角。

因為這一天,所有中國玩家可都等得太久了。

那話說回來,大家一定很好奇,相比之前聊過的《太吾繪卷》(不要再高捧著《太吾繪卷》,盲目地狂歡),這次的《中國式家長》又是一個什麼遊戲呢?

顧名思義,很明顯它的主題跟教育有關。

相比玩法眾多、系統複雜的《太吾繪卷》,其實《中國式家長》的玩法非常一目了然,只是一個機制簡單的模擬養成類遊戲,真正讓它成為話題的,是它的內容。

它被稱為「模擬人生中國版」,模擬的就是一個中國孩子從出生到高考的這一段成長曆程,而這段歷程,就會直接決定你的一生。

相信每一個經歷過高考的人,都會對這樣的玩法感到脊背一涼吧。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曾桀驁不馴地否認,否認高考會就此決定我們的一生;但高考十年之後,又不得不承認那幾張薄薄的卷子,確確實實地影響了我們的一生,只是以一種我們未曾想到的方式。

威廉自己親歷過高考,也有過留學經歷,見識了不少中外教育觀念的差異。我曾無數次幻想過:如果我有機會用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過完自己人生的那十八年,那麼現在的我會是什麼樣子。

而《中國式家長》正是以遊戲的形式,提供了這樣一個機會。

於是,它馬上勾起了我一個很有趣的想法。

說做就做,趁著十一空閑,我動員了我的美國同事Ian、在英國的室友Ben、還有從高中開始就在國外讀書的霜霜同學,並根據《中國式家長》的遊戲系統,有針對性地諮詢他們的教育決策。

我打算做一個有趣的實驗。

這個實驗就是:我想用老外的教育觀,玩一局《中國式家長》,看看會養出一個什麼樣的小孩。

身為獨立遊戲,《中國式家長》的美術資源可謂捉襟見肘,各種網路素材既是戲謔,也是無奈

準備就緒之後,我重開了一個新檔,沒有任何多周目屬性繼承和富二代光環加持。

就這樣,呱呱墜地的嬰兒第一次睜開雙眼,又一個中國孩子的人生開始了。

在嬰幼兒階段,我根據我總結的「老外教育觀」,為這個孩子選擇了體魄和想像力優先的發育路線。

在《中國式家長》中,你需要每回合為自己的成長安排六件要做的事

跟許多中國家長不同,很多西方人認為,孩子發達健壯的體魄要遠遠優於對智商的開發。基本所有嬰幼兒教育都是以運動和玩耍為先,然後是發展想像力和個人興趣,然後是教導基礎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規範,最後才是「讀書寫字學知識」。

於是,按照這個思路,我就成了一個每天瘋狂翻身、拍手、游泳、畫畫的「另類中國小孩」……

由於三歲就能跑馬拉松,神級的運動天賦讓我媽大有面子,連嫁給富豪的遠方表妹也在「面子對決」中敗下陣來。

孩子擁有的特長越多、越牛逼,在家長的面子對決中就可以給對手造成越高的傷害

之後,由於中國的孩子都比較敏感,在幼兒園時期就會感受到壓力,於是在學習和娛樂的平衡中,我選擇了「不要讓孩子的壓力超過50%」。

因為兒子已經上小學的Ian說:「如果我必須要用0-100的數值來衡量我孩子的壓力值,那麼我希望他的壓力不要超過50,我認為,一個人至少要在獨立生活之後,才應該感受到50以上的壓力。」

好,動漫樂園遊走你!

遊戲中的安排分為娛樂和學習兩種,學習會增加壓力,讓父母滿意;娛樂會減少壓力,但會讓父母不開心

然後,由於我的時間都用來學游泳、學美術、學體育了,日常安排還要注重放鬆,於是我的文化課進度就相對落後了一些……

可惜中國的幼升小可不等人啊。

於是,我在人生的第一次考試中,獲得了個位數的佳績,而且還是總分。

我慌了,雖然咱們是素質教育,但雙蛋王還是有點過分啊……

於是我開始嘗試補習一些文化課,但這一奮起直追不要緊,不光壓力蹭蹭蹭地往上漲,而且每一門課程學完,新的課程馬上跟上,永遠無窮無盡。

由於遊戲中學習技能是要靠「悟性」的,而悟性的來源比較有限,不可能樣樣兼顧,於是我收集了各方老外的意見之後,發現他們最重視的學科都是英語……

悟性和屬性的獲取主要靠遊戲進程中的各種小遊戲,比如每回合都可以進行的點擊消除遊戲——「挖腦洞」

於是,遵照他們的意見,我轉修主要依賴高記憶力的英語學課,並依舊保持一定程度的身體鍛煉和休閑娛樂。

我面對的下一個難題,是父母的期望。

我的難處是,對於一個從小就在外面瘋跑的「野孩子」來說,中國父母的期望要求基本上與體魄和想像力毫無關係,所以很難達成;

另一方面,幾乎當我問到每一個老外是否要按照父母的期望進入重點中學或成為銷售經理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說了:「NO。」

「Be independent, be open. (要獨立,要開放)」他們如是說。

沒辦法,我只好忍著「有任務一定要做」的遊戲強迫症,忽略了所有父母期望,一心只做一個快樂自由的中國少年。

Ian覺得出去旅行非常重要,Ben表示同意,並補充說要有一定的情商培養,而霜霜認為藝術修養也絕不能放棄。

就這樣,除了英文課和體育課之外,我這位「不學無術」、酷愛旅遊和文藝的中國少年,不知不覺到了上中學的年紀。

我的三位「雲玩家」繼續做著讓我吃驚的安排。

他們一致認為,中學生活中需要更廣泛地嘗試各種愛好,可以多多接觸異性,並十分希望孩子出去打工賺錢。

遊戲里還加入了「早戀」這個選項喲

理所當然地,每回合中我有限的體力被繼續分割,要跟心思難測的青春期少女聊天、要出去打工賺錢、要去研究流行唱片和武俠小說等等。

我的學業繼續在及格和不及格的邊緣地帶中遊走。

可老外們並沒有對課業問題表示太大的關注,高考的壓力對於他們來說好像真的不存在……

當如戰歌一般的備考音樂隆隆響起時,我建議三位決策者可以考慮刷刷題,突擊一下,這樣高考的結果可能會好一點。

他們的態度大同小異,其中霜霜的回答最經典:「高中發的教科書上不是有習題嗎?為什麼還要再額外做題?」

於是,我大概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沒做過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高中生。

結果不出意料,儘管我使出渾身解數從各種小遊戲里壓榨出更多的悟性,並儘可能多地學習其他科目,我仍然在高考中以314分的「高分」,家裡蹲了。

而高考之後,我本來以為身體素質和英語技能都不錯的我,至少可以混一個體育老師或者英文翻譯什麼的。

我竟然成為了一名按摩院技師……(可怕的是仔細一想,居然還有點合理)

當得知了最終結果後,Ian問我是不是因為在中國必須高考分數很高才找得到好工作;Ben問我為什麼不能自由選擇自己未來的職業;霜霜開始後悔上高中的時候不應該那麼浪……

我沒有告訴他們,其實在《中國式家長》中,高考分數和未來成就並沒有直接關係。這個遊戲本身,就是對高考制度的終極諷刺。

他們玩出這個結局的根本原因是——發展著力點太分散,興趣培養太廣泛,沒有「合理」地平衡學習和娛樂,導致孩子樣樣通、樣樣松,每一項技能都達不到躋身專家的要求。

結果,在我按照他們的教育觀玩的這一局遊戲中,並沒能培養出一個相對優秀的小孩。不得不說,這引發了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如果中國沒有高考,大家都按照西方的教育方式去自由成長,結果會更好么?

我覺得未必。

就像遊戲中的「我」一樣,即便有英語和體育的特長,最後也未必能做到自己喜歡的工作,結果也許還不如認真學習。

我在遊戲的過程中感覺到,我們與西方在教育觀上的種種差異,除了歷史和文化的原因之外,很大程度上是一種迫於生存壓力下的無奈。

比如在討論過程中,我曾跟Ben講解如何在特長選秀、面子對決、作文大賽、班幹部競選等小遊戲中勝出。可他的問題卻是:「Why is it always about winning?(為什麼所有事都一定要論個輸贏呢?)」

比如在選擇人生理想的時候,我問Ian為什麼選普通人,他卻反問道:「Whats wrong with being normal?(成為普通人不好嗎?)」

自由散漫慣了的老外沒有辦法理解,為什麼中國式家長是如此的好勝,為什麼是如此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我想,也許這就是一個14億人口的國家和一個6500萬人口的國家在生存壓力上的根本不同。

在英國,也許一個小孩子有二十年的時間可以用來思考、規劃自己的人生,即使錯了、輸了、悔了,也有大把機會給他轉身重來。

而在中國這個擁擠到讓人頭皮發麻的社會中,競爭是如此之激烈,轉圜的空間是如此之小,於是每一個中國小孩從降臨人世的那一刻起,輸和贏對他們的父母來說,就是關乎命運的大事。

因為每一次輸贏,在英國也許意味著自己的孩子勝過了十個人,未來多了十次機會;而在中國,這個數字也許要乘上二十倍。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了二十倍好勝的父母,有了二十倍愛面子的親戚,有了二十倍壓力的童年。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了二十倍困難的高考。

高考就像是一個曠日持久的吃雞遊戲,有的人激進果敢、有的人步步為營;有的人苟且偷生,有的人看破輸贏。

但最終,所有人都躲不開百里存一的淘汰機制。

不論是家長還是小孩,我們這十四億人都被這場永不停止、不能重開的殘酷遊戲裹挾著滾滾向前。

這無關乎身為父母的權威,也無關乎身為孩子的自由,而是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生而註定了必須要玩這一局遊戲。就像在《中國式家長》里一樣:你可以選擇考0分,但沒辦法選擇不考。

無情的其實不是我們的爸爸媽媽,無情的是這場遊戲。

相比於其他無法預測結果的人生路徑,高考就好比我們玩其他遊戲時會遇到的概率機制,它會很量化地告訴你:「你有xx%的可能贏得這場戰鬥」。

於是,我們為了勝利,往往會選擇這種可預測的玩法,然後不擇手段地堆高各種屬性,強化各種裝備,哪怕提升了1%的概率,我們也會歡呼雀躍,成就感爆棚。

那麼,我們可曾想過,對於別無選擇、只能玩這場遊戲的中國式家長來說,高考也許就是那個「你的孩子有xx%概率會贏」的、看起來最穩妥的機制?

如果有一天,你成為了家長,在面對這種機制的時候,你會不會也為了勝利而選擇這種穩妥的玩法,然後不擇手段地堆高孩子的各種屬性,強化他的各種裝備,哪怕提升了他1%獲勝的概率,也會歡呼雀躍,成就感爆棚呢?

《中國式家長》正是模擬了這樣情景的遊戲。

所以,我覺得這個遊戲不僅適合喜歡養成遊戲的玩家,更適合父母,以及那些將要成為父母的人。

它的玩法也許平平無奇,但它的內容足以對高考和緊緊圍繞著高考的中國式教育發起詰問和反思。

這整部遊戲,你不一定能玩得高興,但你一定會玩出共鳴。

-Hi!我想和熱愛遊戲的你,聊點好玩的-

在公眾號【威廉打遊戲】內搜索你感興趣的遊戲名字即可查看對應文章。如果沒有圖文推送,威廉也會看到你的需要,並根據每個遊戲的查詢次數,酌情發稿。

如果你有任何關於遊戲的問題,或者想找我約稿,也歡迎隨時給我留言,我會在看到之後第一時間回復。

對了,我還建了一個聊天開黑的活躍微信群【威廉小基地】,如果你覺得身邊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如來後台問我要入群碼?


我是楊葛一郎,《中國式家長》主創之一。遊戲現在女兒內容也更新了,我也來發表一點自己的感想吧。

總體來說,雖然遊戲已經上線幾個月,通過更新增加了許多新內容,但還是有很多可以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回想當時立項的時候,是我和我同事劉禎浩一起想創作一些自己的東西。然後通過自身經歷,豆瓣小組裡的熱議話題等等為靈感,加上我們喜歡模擬類遊戲,就一拍大腿想到了這個項目。

因為當時人力物力有限,最初的時候只有我和楨浩兩個人,所以想把遊戲做得簡單一些,結合表情包這種接地氣的內容,做一款風格比較幽默逗比,注重養成和情感表達的小品遊戲。

沒想到的是遊戲上線後大家都非常熱情,我們看評論,有不少玩家的評論很長很長,裡面回憶起來自己的往事,或者是重新審視了自己與父母的關係等等,讓我們非常意外,也誠惶誠恐。此外也提出了很多開發上的建議,比如族譜啊,女兒啊等等,讓我們更加感覺到遊戲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去完善和優化。我們也一直不敢懈怠,怕辜負了大家。

我們也自知遊戲體量和基礎擺在這裡,還是有很多不足,大家這麼支持我們,我們也是非常感謝各位。這次女兒內容雖然更新了,不過因為時間原因,也還有很多想加入的系統沒來得及實現,比如同學可以邀請女兒出去購物的系統,擼貓小遊戲什麼的,都沒來得及加進去,比較遺憾,我們也會持續更新,在未來為遊戲帶來更多的內容,給大家更好的體驗。

========2019年2月18日補充========

好多評論和贊啊……受寵若驚……

之前從舊電腦里找出來一些以前的設計稿和一些立繪變化過程,分享一下給大家看看~

以前的設計,和現在完全不一樣……

還有就是探索風格的時候還試過別的畫風,可能如果當時按照這個風格走下去的話,最終的效果也會很有意思


推薦閱讀:

TAG:遊戲 | 成長 | 父母 | Steam | 中國式家長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