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下架後,我們看看日本的古文教科書

身居國內的朋友告訴我《出師表》體現諸葛亮的「愚忠」思想,從教材中刪除了。聽說而已,沒有親見。

我想起20年前,語文老師曾當堂向我們下挑戰書:如果在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全班能有十個人上台背出《出師表》,本周就不佔用任何一節體育課。

剎那間,整個教室所有人都切換了模式:睡覺的人挺直了腰桿,聊天的人按住對方嘴巴,玩GAMEBOY的人沒存檔就關了機……全班只剩下兩種人:一種是自告奮勇會背的,另一種是自己不會背、慫恿別人上台的。

那一年很有幸,我是第一種人,並且是第二個上台完整背下來的。我還記得第一個上台的女生後來考上了清華。

而我現在卻躲在遠離祖國的東方島國上,被窗外劈里啪啦的雨聲嚇得不敢出門,凄凄慘慘。

這場戰鬥最後我們贏了,但事情沒完,因為有這麼一句話:「讀《出師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這是南宋的謝枋得在《文章軌範》中引用安子順的一句話,當然我最早知道這句話是當年語文老師被我們「擊敗」後對我們講的,那意思是:別得意,後面還有兩篇文言文等著你們背呢!

如今,《出師表》竟然被踢出語文教科書了!

對此事,悲憤之人有之、贊成之人有之,而我則想到了日本,這個一向重視古文教育,很多時候甚至教的比我們還好的國家,其教科書中是如何對待《出師表》的呢?

寫出答案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日本高中的古文教科書體系

在日本,學習古文的課程叫做「古典」,內容為中日兩國的古文,而這門課又分為古典A和古典B兩種

A和B的區別,一言以蔽之便是「B比A要難」

古典B每周的授課時間是古典A的一倍,獲得的單位(學分)也是4個單位,古典A則只有2個單位。

不過,如果是理科生的話,一般是高二學習古典A,高三就沒有「古典」這門課了,學習古典B的都是準備以語言文化類作為專業方向的文科生。

以東京大學為例,入學考試中「國語」這一項,若是理科生只需要考「國語綜合」與「國語表現」這兩科,連「古典A」都不用考;而文科生則在上述兩科基礎上還要考「現代文B」和「古典B」

另外,日本的高中教科書並不統一,各個高中都可以自主選擇採用哪家出版社的教科書,所以無論是《古典A》還是《古典B》都不止一種教科書。

那麼在如此之多的教科書中,《出師表》出場率如何呢?

首先我們看看「第一學習社」出版的古典A及配套的物語集,內容是這樣的:

這些內容對國人來說無需過多介紹,尤其和三國有關的那三篇均與諸葛亮有關(魚水之交、赤壁之戰、死諸葛嚇走活仲達),但偏偏沒有完整收錄《出師表》

這家出版社出版的《古典B》中多了一些古詩文和典故,關於三國的部分和《古典A》是一樣的,依然沒有《出師表》

接下來看看「三省堂」的《新編古典B》,長長的一大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看看都有哪些古文,懶得看的朋友請直接聽結論:沒有《出師表》!

還有第二部,照樣沒有《出師表》,有的則是「亂世奸雄」、「三顧茅廬」、「赤壁之戰」和「白帝託孤」

接下來登場的是筆者比較喜歡的「大修館」的教材:《新編古典A》

暴虎馮河、賢哉回也這兩篇論語故事體現的思想,在當今多麼難得!不過很遺憾,依然沒有《出師表》……

同一家的《新編古典B》呢?

注意看右下角!在最後的最後,選讀課文中終於出現了苦苦尋覓的《出師表》!

在日本諸多古文教科書中,要找到《出師表》的身影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看來我們的教科書中「下架」出師表,是一件和當年的白話文運動同等性質但不同規模的、向日本學習的行動。就像時下我們的年輕人,和實行寬鬆教育的那一代日本年輕人一樣,正在娛樂文化從非主流走向主流的時代之路上大踏步的前進。奔放與喧囂成為了淘汰諸葛亮「愚忠」思想的利刃。即便不論思想,僅僅是從《出師表》的文學感染力來講,要讓學生們靜下心來學習也是一件逆時代潮流而動的事。

畢竟一個對《銅雀台賦》愛其文辭華美、卻能曲解其意的聰明人所寫的美文,不聰明的人興許真理解不了,我們所處的時代也不需要培養那麼多聰明人,沒準聰明人越少越好!

(反正諸葛亮篡改《銅雀台賦》這段也是羅貫中他老人家瞎編的)

只不過,我現在替語文老師們捏把汗,沒了《出師表》後,學生們看不懂下面這首詩的時候,該如何作答呢?


推薦閱讀:

TAG:古文 | 日本 | 教科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