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有生活力的孩子——目田知雨教育沙龍第6期格魯伯專場活動回錄【550藝術沙龍】
木以待林,林以待秋。林校長領導的教育團隊,在中國踐行的幼兒園至高中的「格魯伯十五年制教育」,如今已走過堅實而穩健的十年辦學歷程。
~~~~~~~~~~~~~~~~~~~~~~~~~~~~~~~~~
因為女兒不喜歡上幼兒園,這位出身教育世家、少年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中年辭去武漢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武漢大學語言文字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的湖南人——林待秋先生——走上了自主辦學的道路。有人說任性,有人說有錢。而我看到的,卻是一個有思想、有態度的知識分子和一個對孩子愛之深切的父親對當下教育對教育本質之背離的深刻認知和堅定行動。
① 養大於教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幼稚養性,童蒙養正,少年養志,成年養德。格校以中國古典優秀人格養成教育為本,幼兒養性成習,小學養正立行,初中養志求知,高中養德博識,推動學生在優良人格養成的基礎上實現更高的個性發展。林校長特彆強調「養」的作用。「教育的重點不在教,而在養,孩子的好習慣、好品性,不是教會的,而是養成的。」
② 自然第一,知識第五
格校小學部實行小班制教學,每班人數最高25名,且嚴格執行「八點睡六點起」的優良作息制度,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健康的體魄。
實施「自然第一」、「美育第二」、「體育第三」、「文學第四」、「知識第五」的全人素質教育,學校開設了五大類14門必修課程(均由格魯伯書院自主研發)與28個社團。(每天兩小時體育運動,就沖著這一點,我家娃也得哭著喊著要去哦
)
③ 杜絕知識課程的課外培優
格校語數外三科均不採用傳統學校體系,使用全套校本課程體系,共五類十四科。學生在小學部六年期間,應達成以下知識學習基本目標:
語文:國學完成古詩文3.2萬字的誦習,國文識字量達5000字,國文最低閱讀量:2000萬字。形成優良的國文寫作與三讀習慣。
英文:達到四會,閱讀500萬詞,單詞量達到4500~5000,有優良英文日常寫作習慣。
數學:分階段培養孩子的數感、數學直觀和數學思維,過預習、操作、練習、整理、挑戰體驗式學習五形式,發展學生喜愛讀書、熱愛數學、不怕計算、重視直觀、追求簡易、學會抽象、數學語言的七種能力。
杜絕孩子校外學科課程培優,抵制教育陋習,克服教育功利,逐步將育兒的重心調整到家校合作,方法培養、思維發展、習慣培養和文化熏陶的目標上來。
④ 三歲訓蒙始於詩
中國古代,孩子們上學便稱之為「讀書」,讀文言經典,並不教白話。並非幾千年來我們的先輩愚笨,而是古人深知:一開始就讓孩子們學習聖賢經典的重要性。對於經典內容,孩子們背誦在心,潛移默化,受用一生。 「蒙以養正,聖功也」,說的是兒童啟蒙教育的至理名言。
語言能力是幼兒最先發展起來的能力,年齡越小,語言的啟蒙作用越大。三至六歲正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高峰。誦讀正是發展兒童純正語言韻律的最佳途徑,以習得語言音韻之美,這不是日常口語能奏效的。
幼兒誦讀,應精選一些形象生動、內容淺顯的作品,以讀精為要,不務多,不務雜,以享受誦讀的趣味為好。
⑤ 小學生閱讀的起點是兒童經典文學作品
林校長認為小學生的素質最根本的,是做人的素質,居次的是善於學習的素質。而能達成做人的素質和善學的素質的基本途徑,就是――閱讀。先閱讀兒童文學,再閱讀歷史,再閱讀科學,這是一個階梯。孩子並不會天生喜歡閱讀、懂得閱讀。要讓一個六歲的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必然要先經歷親子閱讀的階段。你再沒有空,也應該和孩子一起讀二十分鐘書:你讀一段,Ta讀一段而已。
⑥ 英語學習有方法,勿焦慮
如果方法正確,在每周費時不多的情況下,孩子們滿八歲開始學英語英文,只需要兩學期,就能超越中國高中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2003-2008年,林校長在武漢大學1000多名18歲的零起點新生的法語教學中證明了這一點,同樣將在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的兩個學期里,讓學館的孩子們來證明這一點。
方法一:八歲以前不要學英語,先學好漢語和中文。(這一點是不是很毀三觀?But,以我個人的切身經歷而言,在坨坨幼兒園畢業、未上小學的那個gap年,我曾受到某種鼓舞,決心好好利用這一年的時間,親自幫坨坨把英語拿下
鵝媽媽童謠啦、牛津英語閱讀樹啦、英文動畫片啊、包括那時候剛剛興起的VIPKid,都嘗試過。但是由於坨坨的母語語言能力大大超越了他那時所接觸的這些英語啟蒙讀物的認知水平,所以他覺得索然無味。而且我本身對於英語學習要趁早的這類說辭是有質疑的。對於語言學習,我一向秉持著方法比早晚更重要,母語比外文更重要的原則,與其在不恰當的時間費力死磕,不如在他想學的時候一年拿下,因此我果斷終止了坨坨的英語學習。現在看來,我的不強求還正好順應了林校長所倡導的語言學習規律,值得慶幸!)
方法二:以語學語。
方法三:以文學文。
方法四:開設英文誦讀、口語、電影、閱讀四類課程。
方法五:最好每周十節課。不行的話,每周至少六節課(這樣就不能一年超越高中了,但一年可以越過小學六年)。(現在,坨坨依託一套iEng學習系統,每天保證30-40分鐘的跟讀,海量、多元的資源,拾級而上,我相信一年以後,絕對可以達到真正的無障礙閱讀、無障礙表達的水平。
)
⑦ 學好小學數學只需要五個學期
數學學習要以識字量和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基礎,一年級的孩子不會做數學,是因為Ta的識字量和閱讀能力沒達到,讀不懂題。只要滿8歲,有正常的心智和社會生活經驗,數學學習就不會是難題。
數學思維的三階:數感→數學直觀→數學思維。在六至九歲,培養「數感」,十至十四歲培養「數學直觀」,十五歲發展「數學思維」。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對時間管理的條理性,對空間管理的條理性,以及語言的條理性,是數學邏輯能力賴以生長的基礎。家庭的影響對孩子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不能脫離兒童的日常生活環境來談數感的發展。(這麼說,我對坨坨的數學邏輯培養還真是杠杠滴在道上呢
先做計劃再做作業,是時間管理的條理性;書桌的規整和書包的清理,是空間管理的條理性;語言表達的邏輯一直是我的強項,也是他從小表現出來的優勢
)
⑧ 千萬不要得100分
在嘗試中犯錯,在錯誤中學習。不犯錯誤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兒童的真實學習模式就是在錯誤中學習。錢學森先生回憶他在北師大附中學習的經歷,說自己和同學們每次考試,都只能得70多分,80分的機會都非常少。那時候的民國教育比較正常,老師們也全是教育的高手。寬容孩子的錯誤不代表60分萬歲,而是接納犯錯是學習的應有之態,每一個錯誤都是珍貴的學習機會,如果成人對待錯誤的方式是不接受和責罵,或者虛張聲勢、上綱上線,那麼孩子犯的錯誤就變成了成人教育中的錯誤,如果成人能夠把錯誤當做學習和教育的機會,那麼錯誤就是孩子成長的營養和財富。
PS:最後想說,感謝林校長應目田知雨的邀約,攜小學部的陳校長、初中部的張主任,還有學校的行政副校長朱校長,來到550藝術書店,跟許多的家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答疑。儘管現場的家長們對教育的認知水平的確參差不齊,但是,對孩子教育的關切是一致的。教育是大事,家長必須重視。教育也很簡單,大可不必焦慮。弄清楚自己要培養怎樣的孩子,並圍繞這個目標,想明白自己可以做什麼,可以為孩子提供什麼樣的養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對於我來說,我認為人是一個感受器,我要培養的是高感受(輸入)、高整合、高表達(輸出)的孩子。所以,對自然的感受力、對美的感受力、對情緒的感受力、觀察能力、閱讀能力、傾聽能力等,都是屬於輸入的部分;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思維能力、做計劃的能力、與人的連接能力等等,屬於整合的部分;寫作、語言表達、肢體表達、演講、繪畫、表演、製作等等,都屬於輸出的能力。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我整個的培養目標和體系是清晰的。我非常贊同林校長的教育觀點,更崇敬林校長自主辦學的魄力,也慶幸在武漢有這樣一所學校,為我們提供了多一種的選擇。下一步,去格校看看,同行的約起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