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說自己「不夠好」,讓我們這些平凡人怎麼活

翻看後台大家的留言,經常有朋友悄悄分享她們近期的小心思。

有一些很相似的,我匿名摘出來:

「每次在商場看到很美的衣服,都會不敢試穿,感覺穿在自己身上會很浪費。」

「不敢去很高檔的理髮店、美容店,裡面的人都很潮很時髦,擔心自己丟臉,雖然我完全消費得起。」

「以前從來不化妝,工作忽然需要化一次妝,化完感覺極其不好意思,臉火辣辣的。」

這幾個例子,其實都涉及到我們內心的一種「羞恥感」,更進一步說是「自我羞辱」。比如內心中總是重複:「我不夠好」、「我不行」、「我太差勁了」。

羞恥感本身作為一種情緒,是很常見且正常的。它是生活的一部分,適當的羞恥有助於我們情緒上的成長。

然而,當我們的「羞恥感」打破了一層邊界,成為一種「過度羞恥」時,我們便很可能深陷其中,任憑它來攻擊我們——這會讓我們經常活得很難過。

就像開頭舉過的幾個例子,很多小事都會引發我們的「羞恥感」 而這種羞恥其實主要來自我們自身,而不是他人。

當羞恥成為了一種令人痛苦的長期信念時,我們很可能已經成為「自我羞辱者」——

總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把自己看得非常卑微,覺得自己配不上好東西,甚至稍有不慎,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會離開自己;

我們會無法忘記自己曾犯過的任何一個錯誤,即使在別人看來,那些錯誤根本沒有造成任何嚴重後果;

我們也會用最嚴厲的話語訓斥自己,用最惡毒的話羞辱自己......好像永遠生活在自己施加給自己的壓力之下。

停!

停一下!

別再瞎想了啊!暫停一下你的自我羞辱啊!

的確,羞恥令人痛苦,但很多事並不是你的問題啊。

在心理學研究上,羞恥產生的原因和許多因素有關,也許與我們的童年,家庭關係,人際關係都所關聯。

拜這些原因所賜,我們才會將「羞恥感」當做自己思考問題時最常運用的情感,從而用「自我羞辱」來回應這個世界,默認他人都在用批評、蔑視的眼光來評判我們——好像我們自己就是「羞恥」本身。

這樣的生活可太累了。

所以,下面我決定帶大家繼續深入認識一下我們「自我羞辱」的本質。認清它的真實面目,我們才有可能甩脫它,避免再被它打擾生活。

「羞恥」不需要召喚

它們總是自動出現

過度的「羞恥感」總會悄悄嵌入「自我羞辱者」的思維習慣中。當他們處理或者面對許多事情時,「羞恥感」會自動冒出來。「羞恥感」甚至會成為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例如當自我羞辱者做錯某件事時,他們不會去找尋犯錯的真正原因,浮現在腦海理由總是「我真是一個沒用的人」「是因為我自己不好,才會總是犯錯」「我真是一個很讓人討厭的人」。與此同時,他們不會質疑這些想法的真實性,他們會用羞恥思維一直告訴自己,自己就應該被「羞辱」的。

身體的困境:

麻痹和精力衰退

「自我羞辱者」長期陷在羞恥感之中,很可能已經陷入麻痹,無力再反抗羞恥感本身了。

他也許可以指責傷害他的其他人。但當傷害他的人,是他自己的時候,很難再有力氣和理由去和自己對立了。

這種麻痹強化了羞恥感,他們便只能用更強烈的羞恥感來合理化自己的羞恥。同時當「自我羞辱者」長期否定自己的價值時,自身的真正的精力也會被削弱。會覺得自己更加渺小、軟弱、無力,精疲力竭。

習慣性的迴避和孤立

當「自我羞辱者」給自己發出過多的「羞恥」信號時,他們會習慣性的迴避一切有可能造成「羞恥」的事情或者活動。

例如曾經在當眾演說或者做報告的時候,有過口吃的經歷,就會避免一切當眾講話的場合;

當戒煙一再不成功後,很有可能就再也不嘗試任何和戒煙相關的方法了;

總是無法控制自己的體重,就乾脆暴飲暴食,反正「我就這樣了」。

很多時候,還會選擇孤立自己,在遇到與羞恥相關的事時,不會願意和朋友,親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我這麼差勁,反正朋友和親人也看不起我。」

完美主義or不完美主義

自我羞辱者往往是擁有完美主義特質的不完美主義者,他們對自己極其嚴苛,擁有著高度自知。

他們渴望一切事物都盡善盡美,不能容忍一點點的紕漏,比如:在工作上無關輕重的小失誤;當朋友來家裡做客時,地毯上有一小塊沒有清洗的污漬;在重要場合,好像沒有穿著最得體的衣服。

與此同時,他們又時時刻刻知道他們的缺陷。好像別人也如同他們一樣,總是正在盯著自己的無能。

主動尋找帶有「羞恥感」的親密關係

雖然「自我羞辱者」會自動迴避許多有可能帶來羞恥的活動,但是在親密關係中,「自我羞辱者」往往總是會尋找給他們帶來傷害的伴侶,因為他們堅信「我毫無價值」「我知道Ta不夠好,但是除了Ta之外還有誰會要我呢」。

結果,伴侶的傷害更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羞恥」。

自我憎恨

在「自我羞辱」一直持續時,不能消除的羞恥感就會轉變為自我憎恨。自我羞辱者的內心好像生長了一個黑洞,將他身上所有的美好品質吸走,只能用「蔑視」和「厭惡」去對待自己一切不好的地方。

自我憎恨常常以非常基本,粗魯的方式表現。可能包括髒話和貶斥。自己對自己說著「別費勁了,你永遠不可能做好任何事」。

「羞恥螺旋」

正常來說,「羞恥感」可能會突然出現,但一出現就可能勢頭很大,像浪潮襲來(羞恥波浪),成為一種強大的壓倒性情感體驗。還好它們的持續時間很有限,讓我們能夠迅速恢復正常,甚至從痛苦中學會新的方法。

但是在「自我羞辱者」的羞恥感體驗中,羞恥往往不以波浪的方式襲來,而是轉化成了「羞恥螺旋」。羞恥螺旋的持續時間會遠比羞恥波浪長得多。與此同時,羞恥感還會回溯以往的羞恥體驗。

比如,「忘記打電話」這樣一件小事,可能當時令人難堪,但只要稍作冷靜就可以彌補。但如果陷在「羞恥螺旋」中,你就很可能觸發各種類似羞恥事件的回憶,從而放大這種羞恥,開始想著「我咋這麼笨呢,屁大點小事都做不好!」從而久久不能擺脫這種痛苦。

自我羞辱到一定程度,往往就會開始覺得「人生沒啥意義」了。但朋友,你冷靜想想,人生的意義不本來就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賦予的嗎?

我們會安慰被他人傷害的人,關心自己傷害自己的人,咋就不心疼心疼自己呢?

當我們不再主動傷害自己,責怪自己,羞辱自己,也許就會發現,人生的信念感是自我給予的,那股信念往往是有力量、有溫度的。

如果你經常用羞恥感折磨自己,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你一些幫助。至少,幫助你意識到自己的一些行為、想法背後隱藏的深層情感。

理解羞恥,才能開始直面它的存在。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不應從任何人的口中說出。

野生好人 ? 封面

一了達+酒鬼 ? 撰文


想了解更多心理學知識,歡迎關注簡單心理知乎賬號

或者簡單心理微信公號「微信號:janelee1231」

你還可以:

參與專業心理問答「jdxinli.cn/5azu6z

預約專業心理諮詢「jdxinli.cn/2ukmmb

成為心理諮詢師「jdxinli.cn/ky4kjx

和2W+小夥伴一起共讀,吃透經典心理學著作「jdxinli.cn/4nho68

覺得有用,就贊一下再走唄~~


推薦閱讀:

TAG:心理 | 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