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木寶貝分享】如何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教你和孩子相處妙招

餐廳里,鄰座的一個孩子媽媽在照顧孩子吃飯。

她不停地往孩子的碗里夾菜,紅色的胡蘿蔔,綠色的青菜,紅色的西紅柿,告訴孩子這些菜很有營養。小嘴巴里塞滿飯的孩子,一個勁地擺手搖頭,可媽媽無視他的動作,又在碗里加了一個肉丸子。

「嘭」的一聲,孩子把碗扔了,孩子媽生氣地站起來,一邊去收拾,一邊對著孩子嚷:「你這孩子怎麼這樣?媽媽給你夾了這麼多好吃的,你還把碗給扔了。」

孩子委屈地看著媽媽,眼淚吧嗒吧嗒地流了出來。餐桌上有人問他:「你吃飽了嗎?是不是不喜歡吃這些菜?」

孩子點點頭,用手指著綠色的青菜說:「不要不要。」

其實,孩子情緒不好,發脾氣,和他們的需求不被滿足有極大的關係。

孩子的需求被滿足的重要條件,就是家長要看到孩子的需求,家長了解孩子的需求。家長和孩子之間,有一個良好的語言溝通,是建立美好親子關係重要的橋樑。

搭建這個橋樑,就需要家長做到以下幾點:

① 利用孩子感興趣的動畫片或者卡通人物,尋找共同話題。

很多家長沒有辦法做到全職陪伴孩子,這也就導致和孩子在一起,會覺得缺乏話題。

即使和孩子在一起,一般也是「軀殼式」的陪伴,加上有的孩子也不願意開口說太多,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主動找話說。

記得《爸爸去哪兒5》里鄧倫和小山竹這一對臨時搭檔的「父女」,初次見面,鄧倫擔心小山竹放不開,所以他用了一個小妙招,見到「女兒」的第一句話,就是用東北話打招呼的,小山竹頓時樂開了花,問鄧倫:「你也會說東北話」。

「東北話」讓這對陌生的「父女」,瞬間打得火熱,橫掃了陌生感和距離感。

② 利用誇張的表情和體態語言,引起孩子的好感。

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家長們應該把自己本來的角色轉換一下。

比如,蹲下來,用同樣的高度和孩子說話。或者是,用誇張的表情和豐富的體態語言,用身體和手的動作來表達情感、交流信息。

和孩子在一起,你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孩子王」,這種角色通常在成人看來就像神經病,但孩子最喜歡這種角色。

③ 學會100%的傾聽和100%的回應,和孩子產生共鳴和互動。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也需要家長們去傾聽他們的需求。

有時家長真的不了解孩子,在孩子願意表達的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認真傾聽,這也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和疼愛。

④ 利用遊戲,和孩子達成「合作」。

遊戲是孩子學習知識最重要的途徑,通過遊戲,也可以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家長可以利用一些遊戲,來和孩子一起「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讓孩子懂得語言的魅力。

而且這樣的過程也能讓你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和他共同去做一些事情,才能產生生活鏈接和精神鏈接,才能讓親子感情得以穩固。

比如,你可以畫幾個小汽車,讓孩子來給汽車塗顏色,在塗色開始之前,你可以和孩子溝通,他喜歡什麼顏色,哪裡需要裝飾一下;汽車塗色以後,帶著誰一起,去哪裡兜風。

在遊戲過程中,激發孩子多表達,再慢慢引導孩子,把語言表達延伸到生活中去,這樣,孩子在有需求的時候,會開口說出來,告訴你他的心裡感受,避免了他不想說,說不出,家長也不懂得,最後他只能用發脾氣來表達。

推薦閱讀:

TAG:親子關係 | 孩子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