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度痛苦能增加人的幸福感,原因在這裡
心理學家馬克·西里長期致力於痛苦對人影響的研究,他發現了痛苦的倒U型曲線:經歷中等水平苦難的人,抑鬱風險最低,健康問題最少,生活滿意度最高;極端的人群——困難水平最低或最高——更抑鬱,健康問題更多,生活更不滿意。(來自:《自控力:與壓力做朋友》一書)
雖然我們都渴望過上沒有痛苦的生活,一方面這是不可能的,至少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另一方面,正如他的研究所表明的,沒有經歷過多少挫折的人,不如經歷過適度痛苦的人更幸福和健康。
為什麼痛苦反而能增加人的幸福感?
在我看來,痛苦之所以能夠帶來幸福感的提升,可能來源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它逼迫人們轉變了心態,從排斥與逃避,轉化為接納和面對;二是痛苦豐富了人生的意義。
首先來談談第一個方面。
我曾經在知乎上回答過一個問題,一位網友說小時候每天很開心,越長大發現成年人的世界並不好玩,有做不完的事情,承受不了的壓力,心情經常很壓抑。他的問題是:「為什麼越長大越不開心了?」我做出了如下回答: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總是很開心的人是淺薄的,而不開心的人則是有深度的。你感覺到自己越長大越不開心,這是因為你在經歷成長。從好壞二分的幼稚世界逐漸成長到好壞整合的成熟世界,從自以為是的自戀幻覺到發現自己的普通,這是一個成長的過程,也是一個哀傷和痛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走出了偏執分裂的狀態,走向了整合與現實的狀態。
體驗到成長過程中的哀傷,修通了自戀的幻覺,我們反而會有一種輕鬆之感,不再那麼地執著與貪婪,而能夠以感恩之心面對生活。此時,我們能夠輕裝上陣,更容易體驗到生活的美好。
我相信這位網友如果轉變了心態,不再幻想過去的美好(很多時候也只是一種自我欺騙),而是直面了現實,以積極的心態解決問題,他就能得到成長,並不斷感受生活的幸福。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去觀察痛苦,這將會帶給你不一樣的體驗和收穫。
春節期間走親訪友,多吃了不少東西,有一天突然感覺肚子不舒服,我知道可能吃壞了。當痛感一陣陣襲來時,確實感覺很折磨。幸好我練習過正念,於是我以覺察力來應對痛苦。我仔細的覺察這種痛感,觀察它的發生和變化,跟這種感覺在一起。我不再排斥它、害怕它,這種正念的態度讓疼痛變得好受多了,我甚至覺得這是練習覺察力的一個捷徑。
如果我沒有接納與面對的成熟心態,也許遇到這樣的場景,我會陷入後悔、自責、擔心中很長時間,錯失了一次培養覺察力的機會。
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在她的《積極情緒的力量》一書中,記錄了一個類似的例子:
當時我參加了一個為期七天的靜默冥想營。我們的老師多次呼籲參加者要準時到達冥想大廳,並一直停留到正式的團體練習結束時,從而減少干擾。儘管如此,我旁邊的傢伙每次都在冥想開始10分鐘或更久以後才到,並在任何他喜歡的時候離開,擾亂了我美妙的冥想。
到第四天的時候,一位老師直接地處理了這種形式的干擾。他勸我們首先要帶著覺知力去承認我們所感受到的憤怒:「這是憤怒。它伴隨著一種一種想要咆哮的衝動而來,讓你想要痛罵他人一頓。」然後,他建議我們默默地感謝遲到者,把這當做一個學習的契機:幫助我們練習不批判和不回應......後來,當我遲到的鄰座悉悉索索地進來、擾亂了我的冥想時,我就會在心中默默地表達我的感激。這種重新定義總是會給我的臉上帶來微笑——無論多麼輕微——都使我重新回到我所在的地方。
當遇到令人不舒服的情況時,比如芭芭拉遲到的鄰座的干擾,我們第一反應是生氣和厭煩,甚至會有攻擊的行為,但其實還可以有另外的更智慧的選擇,即觀察這種情緒的發生髮展,這種觀察讓我們脫離了情緒的控制,防止消極想法的不斷產生,並做出更理性的反應。
下面來談談痛苦提升幸福感的第二個原因:不斷豐富人生的意義。
弗蘭克爾在《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講述了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這段異常艱難的經歷讓他發現了痛苦的意義。
集中營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有超高的死亡率,能夠存活下來的只有28分之1。在這種殘酷的現實面前,很多獄友逐漸喪失了生活下去的信心,自甘沉淪,活得像行屍走肉。但總有一些獄友,即使即將前往毒氣室受死前,也能以平靜的心情跟身邊的獄友道別,鼓勵他們勇敢地活下去,給他們美好的祝福。
弗蘭克認為前者不是把集中營的苦難看做對自身內在力量的考驗,而是很不嚴肅地對待自己的生命,把生命輕易拋棄。他們更願意閉上眼睛,生活在過去之中,對這些人來說,生命是無意義的。他們沒有看到積極度過集中營生活的機會,這個機會本可以豐富他們人生的意義。
而後者,包括弗蘭克本人,則樂觀地鼓勵自己:正是在極端困苦的環境下,人才有實現精神升華的機會。他們確實也做到了,因此,這樣的磨難,賦予他們極其重要的成長機會。
從集中營幸運的活下來之後,弗蘭克爾創立了「意義療法」,他認為,如果發現了痛苦所具有的意義,便有一定的療愈作用。
一名年邁的、患有嚴重抑鬱症的來訪者來向弗蘭克爾諮詢,他無法接受妻子的死亡(她在兩年前去世,他愛她勝過世上的一切),陷入病理性哀傷之中。
為了探索他痛苦所具有的意義,弗蘭克爾對他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先她而去,而你太太在你死後還活著,那會怎麼樣?」
這個提問讓這位來訪者一下子認識到,如果他先妻子而去,妻子也會體驗到像他那樣強烈的痛苦。弗蘭克爾繼續說到:「你看,她免除了這樣的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當然,代價是你現在還活著,並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這位來訪者沉默不語的離開了診室,相信這個對於痛苦意義的解讀,會讓他釋懷很多。
在對心理創傷的干預中,非常重要的是去發現創傷的意義,它所帶來的收穫和成長。一旦一個人能夠以這樣的態度面對創傷事件,則意味著修復的發生,有價值思想的產生,以及成熟心態的獲得;意味著他已經走出了創傷的控制,從中得到解脫和成長。
正因為明白了痛苦所具有的成長意義,我們甚至還可以主動製造適當的痛苦。
在禪修冥想時,當盤腿而坐一段時間後,雙腿慢慢感覺到酸脹和疼痛,此時,恰恰是訓練覺察力的時機。你不妨認真的審視這種痛苦,觀察它的發生變化。越能經歷這種痛苦,覺察力提升越迅速。
運動過程中,當你累得氣喘吁吁時,你不妨把這些身體上的痛苦作為培養覺察力的時機,觀察它、接納它、忍受它。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的意志力和覺察力越來越強了。
冬天天氣寒冷,再加上陰雨天氣,也許你會心生排斥。此時,你只需知道痛苦是常態的道理,覺察這些消極念頭的產生,不去追隨它。這會讓你對痛苦越來越有平常心。
同樣,當生活中出現了不幸的情況,那麼,你也可以用主動的心態正視它,解決它,理解它,而不是沉浸於消極想法中自怨自艾。你越能這麼做,你的人生意義也將越來越豐富。
看來,趨樂避苦只會讓人變得平庸,直面痛苦,迎接挑戰,能夠不敢拓展你的自我界限,也讓你更加幸福。
——
首發於我的微信公眾號: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