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住獨家對話李昌鈺:「把知識和經驗結合起來,任何人都有機會做神探」(上)

編者按

一直以來,我們都在努力做一件事情——尋找法律的印跡。

我們希望能找到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法律人,逐一做貼近訪談,聊業務,話學養,侃人生,談理想……

成功者的經驗雖不可複製,卻可以借鑒;雖無法模仿,卻可以汲取。

聽大咖們分享快意人生,與所有愛學習的法律人共同進步!

本期推出李昌鈺專訪——《抱住獨家對話李昌鈺:「把知識和經驗結合起來,任何人都有機會做神探」(上)》,以饗讀者。

—本文長約6000字—

—閱讀需時12分鐘—

——————————————————

— 李昌鈺 —

美國康涅狄格州科學諮詢中心名譽主席

康州紐海文大學終身教授

紐黑文大學法醫學全職教授

「當代福爾摩斯」「現場之王」

「他不是人,而是神,是遙不可及但又近在眼前的神;

他不是人,而是家,是成果豐碩的科學家;

他不是人,而是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大師。」

——《民主與法制》雜誌社總編輯劉桂明對他的評價,精準傳神。

他威風凜凜、蓋世無雙,不僅在美國、在中國,更在全球。

他以精湛獨到的刑偵技術、鑒識功力,被譽為「現場之王」「當代福爾摩斯」。

美國橄欖球明星辛普森殺妻案,令他聲名更加大震——在他的作證下,辛普森最終被無罪釋放,該案成為美國最具爭議的案件。儘管很多人認為,辛普森就是真兇;儘管11年後辛普森自傳——《If I Did It》,幾乎真切地描繪了殺妻經過。

他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亞裔警政廳廳長,也是美國警界職位最高的亞裔警探。

他從警50餘年,從一開始遭受白人警察各種看不起,到後來一出事,大家就說「讓那個中國人來看看」。他的判斷和鑒定,不僅會左右一個案件的定論、一個家庭的聲譽、一個公司的未來,甚至會影響到一個國家總統的命運、一個政局的安定。

他20多年偵破國際案件8000多個,不僅精準高效地破解過各種奇案疑案懸案,更鑒識過舉世關注的——美國總統肯尼迪被殺案、尼克松「水門事件」、柯林頓性醜聞案、柯林頓最親密助手自殺案及台灣「3·19槍擊案」等世紀大案。其偵破的《碎木機殺妻案》被改編成美國電影《冰血暴》,在1996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面對質疑和誘惑,他堅定地說:讓證據說話,對歷史負責。

如果說迅速登上國際刑事科學鑒識界頂尖權威的寶座,靠的是縝密的邏輯、精湛的技術,但同時贏得控、辯雙方,法院、法官、民眾等各方的尊重與高度信賴,唯有獨立的精神,客觀先進的物證處理。

因此,面對一國之總統,面對數以萬計的電話和郵件,他仍以科學客觀的鑒定,揭示了柯林頓緋聞真相;面對白宮第一助理之死案,他斷然拒絕利益集團開價100萬美元購買他的報告——他說,鑒識科學無關政治立場,無關利益誘惑,無關輿論壓力。

他思路敏捷、精力充沛、風趣幽默,挑戰一切不可能。

由一名貧困的少年到一名台灣小警察,再到全球最負盛名的鑒識專家,作為華人楷模,他經常跟年輕人分享的一句話就是:「人生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他一生破案無數,他說,自己的職業成就感主要來自那些「默默無聞」的案件。

他一生獲獎無數,他說,自己的成功離不開兩個女人……

他是李昌鈺,一位從台灣走向全球的傳奇人物。

2017年9月,抱住大學刑事學院正式開課,李昌鈺博士特地從美國趕來授課,並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抱住的獨家專訪,娓娓道來他半個世紀的神探人生。

李昌鈺博士特地從美國趕來授課

全美第一位出任州級警界最高職位的華裔首長

李昌鈺覺得,他取得的成就與母親和妻子分不開。

1938年,李昌鈺出生在江蘇省如皋市。在他的記憶中,小時候自己的家境很好,父親李浩民擁有如皋近一半的土地。四歲那年,他就跟隨家人來到上海。1949年,他的父親登上了「太平輪」,遭遇海難——李昌鈺的生活遭遇了180度的大反轉。

「我們家裡從很有錢變成很沒錢,連飯都沒得吃,」李昌鈺在年少時隨母奔赴台灣。李昌鈺的母親獨自承擔起撫養13個子女的重擔,「很多人問我,最尊敬的人是誰?是我媽媽,最怕的人也是我媽媽。」

母親勤奮要強、堅韌不拔。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做人要刻苦、堅強、善良」。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極儘可能地成為優秀的拔尖的人才,不僅是長大成人更是長大成才。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李家兄妹13人,個個都成長為學業有成的博士,分別在科學研究、商業、設計、工程、藝術、廣告、證券、IT業競顯身手。這13位博士中有3人被授予「美國十大傑出青年」。

十八歲那年,李昌鈺到警官學校就讀,這成為了他「神探」之路的起點。「中學時喜歡打籃球,根本沒有想過會學鑒識科學或者是當警察,我進警官學校不是出於興趣,而是生活所迫,因為警官學校不要學費。」李昌鈺回憶,「那時候台灣只有兩種學校是免費的,一種是軍官學校,一種是警官大學,因為我不喜歡當兵,所以就去讀了警官大學。」

上大學時,李昌鈺喜歡學英文。多年以後,他依然會在各種場合強調學習語言的重要性——正因為英語好,一扇扇「門」為他打開了。「因為英語好,我能夠變成外事警察,因為英語好,我能認識一位小姐,她當時正在師大念書,語言幫助我找到了一位很好的伴侶。」

從警官大學畢業的時候,李昌鈺二十二歲,成了當時最年輕的警官。1965年,李昌鈺開始對科學刑事鑒識產生興趣,後來決定到美國學習。

1964年,李昌鈺赴美國留學,1975年獲得博士學位,後來受聘美國紐海文大學刑事科學系主任。1979年,李昌鈺創辦康州警政廳刑事化驗室,任主任和首席鑒識專家,1998年任康州警政廳廳長,成為全美第一位出任州級警界最高職位的華裔首長。

回憶當年,細節還歷歷在目。1975年,李昌鈺做助理教授,開始教書,不久後,他的人生迎來了新的轉折。1976年,康州出現很多錯誤案件,當時,美國最高立法機關通過不準刑訊逼供的法律,康州不少犯人因而向法院申請翻案,人民對整個司法制度失去了信心。康州州長邀請李昌鈺吃飯,說服他到警局做鑒識工作 。李昌鈺回去跟太太說:「把我的西裝熨挺一點。」太太說:「你只有一套。」李昌鈺接著說:「你就用力熨熨。」

康州州長說服了李昌鈺擔任他的第一任鑒識中心主任,兼做首席鑒定專家。經過努力打拚,1979年,李昌鈺的實驗室已經變得舉國有名,工作人員也從17人增加到100多人,其中很多都是名校畢業的博士。

1998年,李昌鈺本可以退休,一場人事地震卻讓他的神探生涯延長了。當時康州警政廳三個廳長被革除,時任州長希望李昌鈺能接任警政廳長,李昌鈺回復州長,「我一生最不喜歡做警政廳長,我最喜歡做一線工作。」但是這個州長很厲害,他知道李昌鈺的「軟肋」,找了李昌鈺最尊敬、最怕的媽媽來當「說客」。

李昌鈺的母親問他為什麼不做廳長,李昌鈺回答說,廳長不好做,「一天有37個會議,在美國,廳長要親民,看到女士要擁抱,看到小孩要親吻。整天不知道做些什麼,好像一艘船在海里漂蕩,哪裡有緊急的事,要到哪裡去救援。」母親卻告訴他,做什麼事情不能只是為了自己,美國有所謂的「glass seeing」(有色眼鏡),「200多年來,還沒有一個中國人做廳長,你為後來的華裔開一條道路。」

全美第一位出任州級警界最高職位的華裔首長

成就感來自「默默無聞的沉冤得以昭雪」

「對我來說,刑事鑒識不僅僅是一份工作,而是我的專業。」從事刑事鑒識工作近半個世紀,李昌鈺博士這樣看待自己的這份職業。他坦言,雖然曾參與鑒識過諸多涉及名人的全球重大案件,但最令他難忘和有成就感的是幫助偵破了很多普通人的案件,使得許多默默無聞的沉冤得以昭雪。「媒體和公眾都對那些國際大案,牽涉到總統、名人的案件更感興趣,但其實美國每天都有幾百幾千件的案件是默默無聞的案件,受害人是無人注意的普通人。」

他回憶起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一起案件。72歲的老太太是獨居老人,感恩節那天,鄰居發現老太太死在自家廚房的地板上,滿地是血。當地刑警調查了半天,完全找不到線索和頭緒,當天半夜求助李昌鈺。

「我們到了現場發現,廚房的血大部分都已經洗擦乾淨了,老太太被刺了11刀。從現場情形我們判斷,老太太是被熟人謀殺的,那個兇嫌對現場很熟悉,知道老太太沒有訪客,所以有充足的時間洗刷廚房,毀滅腳印、指紋等證據。」李昌鈺回憶,用化學藥劑處理了現場以後,他們找出了幾個嫌疑的鞋腳印,弄清楚了犯罪嫌疑人穿的是哪一種球鞋。隨後,200多個刑警出動,不到30分鐘就在附近的垃圾筒里找到了這雙鞋。

「凌晨五點派刑警到附近的鞋店去查,那天下午4點鐘到7點半有沒有人買這個尺寸的球鞋?果然從購買記錄中找到了犯人。」案件很快水落石出——原來,老太太的侄子吸毒,常常問他的嬸嬸要錢買毒品,那天晚上要錢被拒後就一拳打過去,老太太一下子就倒在地上,他隨後殺人滅口。

雖然這只是一個普通人的案件,也沒有媒體知道,但李昌鈺覺得能夠協助偵破案件讓他特別欣慰。

「很多人以為要很多年沒有偵破才稱冷案,但很多案件通常在發生以後就立刻變成了冷案,因為所有的線索都斷了。」在李昌鈺的從警生涯中,他還偵破過許多類似的案件。

1993年1月8日,一場瘋狂屠殺發生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帕拉丁市的一家布朗餐館內,7名值夜班的店員被人殘忍射殺,屍體被隱藏在餐館的冷凍間和冷藏室。當時被採集的物證包括一個垃圾桶塑料袋裡的雞翅膀和一張餐巾紙,雖然勘查人員不確定這些東西是否有價值,但還是將它們收集起來,冷凍以備日後所用。

「雞翅膀案」發生時,DNA檢測技術只能採用RFLP(限制性內切酶片段長度多態性)法,這種方法對DNA標本的數量和質量要求極高,標本數量較少時,該技術很難成功運用。案發當時,鑒識人員只從雞翅膀上提取到極少量DNA,所以沒能獲得雞翅膀上所留唾液的DNA分型。直到1998年,PCR(聚合酶鏈式反應)技術面世,這一技術可以對極微量的DNA進行準確的複製而得出檢測結果,李昌鈺正是運用這一技術獲得DNA分型,為案件破獲邁出了關鍵一步。然後 DNA在資料庫也逐漸建成。

從1993年1月案發,到2002年犯罪嫌疑人受到逮捕,再到2007年8月第一個犯罪嫌疑人被法院定罪,「雞翅膀案」的破獲經歷了整整14年時間。

「美國每年發生約1.8萬件兇殺案,其中1/3都沒有破。一年有6000件沒有破,十年下來就有6萬件,有6萬多個家庭在等著正義的來臨。而現實常常是,刑警又有新的案件了,舊的案件也就越放越久,沒有人理了。所以很多人對司法制度、對國家感到很失望。」在李昌鈺看來,重視普通人的案件、重視冷案非常重要,因為它們影響著公眾對於司法和正義的信心。

因此,李昌鈺推動了美國國家冷案中心的成立,「給他們一線希望,讓他們知道還有人會幫助他們。」

====抱住風雲對話====

「如果把工作當成一個專業,就會很高興」

抱住:李博士,外界對您有很多的評價,公認您是神探,今天很多學生都趕來聽您演講,他們覺得您很神,我替學生問一個問題,如果讓您自己評價以及總結您這份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您會怎麼概括?

李昌鈺:其實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之前很多外國的媒體叫我福爾摩斯、現場之王,神探,這些都是對我過度的評價。任何的一個案件都是團隊協作的,一定要有一個很好的團隊,從現場工作人員到刑警,跟社會大眾,跟鑒識科學家,跟律師、法官,我們都要有一系列的配合,然後有一個團隊的精神,這些案件才能很公平地、順利地解決。

抱住:這是您對自己的評價?

李昌鈺:一個工作,It』s not the job,it』s a profession,是一個專業,假如說你當成上班、下班的話,你會很痛苦。假如說你當成一個專業的話就會很高興。我們這個專業跟很多畫家、音樂家一樣的,音樂家花了多少時間去練小提琴、鋼琴?我們做鑒識工作的人員,假如論小時的話,那你就很痛苦了。常常我們半夜不睡覺,周末人家都在休息的時候,我們都在工作,過年過節都會很少回家的。所以我們從事Forensic science這個工作一定要敬業,Professional experience。我們主要的工作就是替無辜的人講話,替不能講話的人講話,能夠給司法公正盡我們的努力做一點貢獻,對社會人民保護司法制度做一點貢獻。

抱住:您剛才提到您的工作是替死者說話,怎麼替他們說話呢?

李昌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死者在現場上留了很多的痕迹證據,很多的物證,我們如果能夠把這些物證發掘出來,能夠仔細地檢驗,它們就能夠告訴我們,科學的證據是怎麼樣發生的,在哪裡發生的,為什麼發生的,牽涉到什麼人……一系列的問題都可以解決。那就等於死者在跟我們通話,透過無形的證據,死者來跟我們通話,我們就能夠替他們表達出來;另外一方面,一些無辜的人被冤枉,我們也是透過物證替他們講話,可以證明他們跟這個案件沒有關係。所以,物證是可以用在檢方,也可以用在辯方的。假如物證是原始的證據,那絕對是公正的證據。

講授世界性的鑒識科學理念

「我們的鑒識科學要能夠跟世界接軌」

抱住:您在美國任警政廳廳長期間極大地提升了破案率,是怎樣做到的?破案率的提高與哪些因素有關?

李昌鈺:我到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組織一個重案小組,凡是重大的刑案,刑警和鑒識人員必須同時到場。按照過去的傳統,先是刑警到場,然後再找鑒識人員,所以常常在鑒識人員到場時刑警已經破壞了現場,已經不是原始現場。所以我們要求刑警、鑒識人員同時到場,鑒識人員用科學的方法,刑警用他們的經驗,經驗跟科學結合,破案的成功率就增加了。

第二,我們用最新的技術手段同時進行案件偵破,將物證、人證、資料庫、情報、社會大眾幾個元素結合,破案的幾率就非常高。假如只靠人證,可能不夠,等到你再回來找線索,線索可能就已經斷了,所以這幾方面一定要同時進行。這些都是一系列新的思維方法,所以那段時間我們的破案率非常高。

抱住:您經常來國內,跟國內的同行互動也比較多,您怎麼看中國鑒識科學的現狀?

李昌鈺:我第一次回國是1985年,那個時候鑒識科學在國內是默默無聞,只有公安部二所、上海、瀋陽有相關的部門科室,能培奍相關人才的大學只有中國公安大學和瀋陽刑警學院。

這幾年來,我看到國內的鑒識科學有突飛猛進的發展,甚至已經超過了國外的鑒識科學發展水平。比如,以華大基因為代表的企業已經做了很強大的資料庫,已經多次協助各地公安偵破案件。很多國內開發的儀器已經比國外的更加精密,而且更加快速。此外,還有很多的鑒識科學人員在不斷學習、成長中,他們的學術水平跟技術經驗也非常好。

抱住:在您看來,目前國內的刑偵和司法鑒定領域存在哪些問題、困難,或者說,在制度上面是否還有改革的空間?對此,您有什麼建議?

李昌鈺:在依法治國的戰略下,法治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的鑒識科學發展水平一天一天地提升了,將來一定得成立一個國家的標準資料庫,不但要能夠包括全國的數據,也要包括香港、澳門、台灣,甚至東南亞的數據。

第二,我們鑒識科學跟其他的領域,包括教育、金融、科技等,是一樣的,我們一定要走出去,能夠跟世界接軌,包括訓練人員、統一標準、互相連線等。因為現在的犯罪都是跨國犯罪,不是區域性的了,我們再以傳統的方法或者想法來應對,就會常常犯錯。很多犯罪分子會流轉,尤其是高科技犯罪,毒品、槍支走私、洗錢這些案件也都需要跨國合作。

本文為抱住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作者:石心 胡薩默丨版式:王蕭東丨攝像:牛先森

特別申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抱住觀點或立場。如有關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布後30日內與抱住聯繫。


推薦閱讀:

TAG:犯罪 | 法律 | 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