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華人的人生架構

本人從業於IT行業裡面的信息化領域,在企業信息化建設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套體系,叫企業架構,主要在於解決龐雜與動態變化的企業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各類問題。企業信息化架構提供了一個框架,讓企業領導看到整個企業及信息化的全貌,避免顧此失彼,通過企業信息架構治理實現在企業業務不斷發展中實現信息化的動態決策支持。

人生,不也如此嗎?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其人生關鍵要素,無論生活與工作,估計大部分時間要麼渾渾噩噩,要麼仿徨失措。所幸,我們生活在中華,一個五千年文明根基的國度,有「百家」學說或多或少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概貌。其中,影響最深遠廣泛的,就是儒家。「修身——治國——平天下」,「大學之道,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裡,敝人就是基於儒家傳統,結合現代社會,借用「企業架構」的方法論,提出一個可供大多數人參考的人生架構。

這裡我先直接拋出我的結論,現代的人生架構。

上圖中,左邊傳統的,應該是很多人非常熟悉的,儒家的知識分子一生都在做的,經典著作很多,我也就不展開說明。本文重點說右邊的,現代的人生架構。

最直接與顯眼的,圖中多了兩個元素「工作」與「財富」。本人認為,只有將這兩個重要的元素補充進來,才符合現代的社會發展與現實。對絕大多數現代人,從事某個「工作」、追求並創造「財富」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但所佔用時間多、動用心思多,可謂日思夜想,乃至乃至很多人認為或者不知不覺中以為,我的人生就是圍著這兩個打轉,這幾乎就是我人生的全部。既然如此,將「工作」、「財富」納入到人生架構中,作為其兩個要素,很是必要。「工作」,包括兩個上班打工、也包括自己做老闆,這兩者我們都泛指工作。財富,簡單點可以認為就是「錢」,但也可以泛化為「物資財富」和「精神財富」。增加這兩個要素後,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樣子:讀書學習(修身)——工作(打工或創業)——創造財富——養家糊口(齊家)。這層關係好理解。

與之前農業社會不同,我們處於資本主義後,科技發展,生產力提升,物資充裕,社會更加多樣化。古代讀書人讀書——科考——出仕,但現在的知識分子,我們就以大學生來說,出仕(做公務員)的所佔比例是很小的。更多人是投身一個叫「企業」的機構去奮鬥,很多人就一樣子覺得「治國」、「平天下」與我無關了。我們將「工作」、「財富」納入後,就可以使我與「治國」、「平天下」建立了直接的聯繫。我們從事的工作,直接或間接其結果就是「產品」或「服務」,以「商品」的形式與外界交換,從而獲得財富。這裡不談經濟學,不說交易。我們探討下產品、財富與治國平天下的關係。好的產品,是滿足人們需求,推動社會發展的。文創產品滿足精神生活的需求,普通產品滿足物資生活的需求。這裡說的好的產品,不是全完指「有市場熱銷的」產品,是真真切切滿足人們「正」需求的。這涉及到社會價值觀,正的價值觀最起碼帶來產品與服務是正的,是能夠造福社會的,也是可以治國平天下的,如本人從事的IT行業,智慧政務、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都極大的提升了社會與國家治理。負的價值觀的產品則可能危害社會,如黃賭毒。財富也可以造福社會與國家,如慈善、捐贈等。

按照這樣繼續往前推論,可能很多人就會聯想到:有些人很牛,能夠研發或者製造很牛的產品或服務;有些人很有錢,每當周邊、社會、國家有難,可以捐贈出很多很多的財富物資;但更多的人,可能從事產出的是普普通通的產品,更多人可能只能聊表心意捐贈幾元幾十元幾百元。那麼厲害的人與普通的人,那個「偉大」呢?是不是厲害的人就比普通的人「偉大」很多?答案是未必的。

無論儒家還是佛家,都不認為物質來衡量聖賢或功德。王陽明先生曰:「聖人之所為聖,只在乎其心純乎天理而無人慾之雜。猶精金之所以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銅鉛之雜也。人到乎純乎天理是聖,金到足色方是精。然聖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猶金之分兩猶輕重。」(《傳習錄(上卷)*薛侃錄》) (梁武帝)問達摩:「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有何功德?」達摩言:「實無功德」。六祖的解釋是:「功德須自性內見,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是以福德與功德別,武帝不識其理。」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一個詞「佛系」,大致是生活紛繁複雜,大有「出世」看破一切之意。其實不然,儒家和佛家都是講求上進的,「苟日新,日日新」「精進」。大至宇宙,小到小花小草甚至基本的粒子,萬物都有一種意志,那就是發展,完善。到我們個人也一樣,我們總有一種最原始的慾望,把工作做好,追求職業生涯的上升,追求生意日益興隆,追求事業蒸蒸日上。財富也一樣,錢生錢,財富得到增值,讓錢更值錢。這些,都是萬物精進的意志使然。

內心純粹和日日精進這兩點,表面看是矛盾的。但只有明白這對看似矛盾的,我們才不會走極端不會無盡煩惱。同時,只有接受並駕馭這矛盾的兩者,既能讓我們保持上進展現蓬勃生機又不至於被物質或外在事物所奴役。

在介紹了幾個要素之後,簡單說下要素之間的關係。

(1) 修身是起點,古時多讀聖賢書,我們現在更多學習語文英語數理化及後續的專業知識。但隨著社會發展或者個人的成長,儒學佛學宗教乃至黨員思想政治學習等,都是必須的,沒有這方面的學習與成長,人的精神是會空虛的,人生未免迷茫。

(2) 利用學習修身等所得開展工作,工作可以創造財富。工作也會反過來促進修身。王陽明心學提出的「事上磨」如此。陸澄問:「靜時亦覺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先生曰:「是徒知靜養,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臨事便要傾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3) 、(4)和(5)在上面有所提及,這裡不贅述。

(6) 通過工作及獲得財富,除了養家糊口,為提供豐盛生活與發展環境。也不要忽略正的價值在家庭的傳承,好家風的傳承。對家人的呵護與精神的關愛。

最後,說說人生架構對我們意義:

1、 從「戰略」上全面的讓我們看到人生的重要要素,以及這些關鍵要素的相互關係,這可以幫助我們進行人生規劃管理;現在雞湯很多,每句每篇都好似說的很好很對,但我們卻還是在不停的煩惱、不停的不安定。

2、 人生是動態的過程,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作為一個人我們都要去應接不一樣事情,內心有個人生架構就會更加穩與定。猶如一個房子,沒有很好架構的,在暴風暴雨中更加容易傾倒。

3、 在待人接物中,明確其對人生意義,只有明白了意義或價值,才能更好付出努力與誠意。


推薦閱讀:

TAG:架構 | 人生規劃 | 儒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