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美國】華人回國探親請留意您所攜帶的物品!

年關將近,不少華人們從海外回國探親,免不了給親戚朋友們帶點伴手禮。

從2019年1月1日開始,中國「電商法」正式實施,個人自用品免稅額設定為5000元人民幣,超過部分就會被徵稅。

海外華人回國探親帶伴手禮會受影響嗎?

前幾天,一位華人回國時把一個包包、一條圍巾和一些自用彩妝護膚品放在行李箱託運,共計4000美元左右。

這位華人沒有報稅,結果入境中國時被海關抽查,發現了箱子里的商品,一算:需要繳9600人民幣的稅!交了進境稅後,它的實際價格可能要高於國內專賣店的價格。

不過也有華人表示,自己過海關時遭到抽檢,但並沒有被罰款。可能是海關執法人員看所攜帶物品多樣但不重複,代購嫌疑相對小。

有華人可能納悶了,我帶回國的都是自己用的東西 ,憑什麼還要繳納關稅啊?

其實,自用物品不用繳納關稅並沒有法律依據。所有進境物品都需要按規定申報和繳稅。不過在實際操作中 , 帶回國的行李只要在個人合理自用範圍內 , 海關工作人員一般不查。

比如:10瓶保健品可能是個人合理自用,100瓶就很難讓人信服,5件衣服或許是合理自用。 當然,是否屬於個人合理自用,由海關工作人員決定。

還有的華人可能要問如果不是中國公民,也需要繳稅嗎?

要,而且免稅額度只有2000元人民幣。但是,不留在中國,離境時會帶走的物品無需向中國繳納關稅。如遇海關檢查,如實聲明即可。

如果和家人一起回國,免稅限額是一共5000元還是一人5000元?

答案是同行家庭成員一起申報,免稅限額合併計算,總共5000元。

總結來說,目前官方的具體通知如下:

1.中國遊客境外獲取總值在5000人民幣以下予以免稅,如超過應該向海關申報。

2.中國旅客境外加免稅店,總值在8000人民幣以下予以免稅,如超過應該向海關申報。

3.非居民旅客攜帶2000元人民幣以下自用物品予以免稅,如超過應該向海關申報。

4.如果有海關20種必徵稅產品,請予以申報:有電視機、攝像機、錄像機、放像機、音響設備、空調器、電冰箱(電冰櫃)、洗衣機、照相機、複印機、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微型計算機及外設、電話機、無線尋呼系統、傳真機、電子計數器、打字機及文字處理機、傢具、燈具和餐料。

如今不僅是把東西從海外帶回中國,每次回到住在國的時候,不少華人也會帶一堆東西。

不過要小心,美國海關也學會了用淘寶,作為海關嚴查手段!不久前,一個中國小哥帶著自己的行李準備出關。美國海關工作人員的目光落在了他行李中一個嶄新的攝像機鏡頭上,當即掏出了手機,點開了一個界面:淘寶!然後熟練地對著鏡頭包裝盒的條碼開始掃…「叮」一聲,跳出了價格:3999!

過關的時候還要注意,一定要檢查:手機、電腦、iPad,看看你的推特、FB、Instagram、微博、微信、QQ、簡訊…

接下來的這些辭彙盡量不要出現:

1. 「非法打工」類——代考、代購、代課、介紹生意、微商等

2. 「移民傾向」類——移民、美國買房、美國買車、子女上學、美國工作等

3. 「危險辭彙」類——摧毀、炸彈、爆炸、襲擊、槍支等

4. 「污言穢語」類

另外注意千萬不要帶違禁物品!比如說:

香煙:有的國家海關規定:入境時最多攜帶200根香煙,帶的過多的話,要交稅,申報。

酒:酒也有限制,1升以上的酒都要申報。

肉:肉、禽、蛋以及由這些原料製成的產品,比如肉鬆、火腿腸、腌肉、鴨脖、肉粽、蛋黃月餅、泡椒鳳爪、北京烤鴨....這些都不要帶!

藥品:華人經常會攜帶一些中藥或中成藥入境,在此提醒注意,可以帶一些感冒藥或者日常用藥,但是劑量不能超出個人日常用量。

如今更多海外遊子返鄉,中國這幾年接連推出一個個重大紅利你知道嗎?

2017年:京津冀6口岸144小時過境免簽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北京鐵路西客站、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天津國際郵輪母港、石家莊國際機場、秦皇島海港等六口岸,對來自英國,奧地利、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韓國等53個國家,持有效國際旅行證件和144小時內確定日期、座位前往第三國(地區)聯程客票的外國人,實行過境免簽政策。

2018年:海南入境旅遊免簽

政策規定,59國家公民持普通護照赴海南旅遊,由在海南設立的旅行社接待,可從海南對外開放口岸免辦簽證入境,在海南省行政區域內停留30天。

2019年:144小時免簽過境新增五城市

對於希望留久一點的華人來說,還可以考慮辦理長期居留許可。這個政策2018年2月1日就開始實施啦~

政策第6條,就是針對海外華人的:對來華探望親屬,洽談商務,開展科教文衛交流活動及處理私人事務的外籍華人,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可以按規定簽發5年內多次入境有效簽證;

對在當地工作,學習,探親以及從事私人事務需長期居留的外籍華人,可按規定簽發有效期5年以內的居留許可。

希望大家都可以順利安全過海關,早早和家人團聚!


推薦閱讀:

TAG:綠卡 | 移民 | 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