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30分鐘冥想來消除你內心的焦慮
冥想,是瑜伽中的一種心性鍛煉法。冥想,在佛教中稱為「坐禪」或「打坐」、道教中稱為「打坐」。據說,這種行為起源於3000年前的印度。
然而到了現代,一位來自於MIT的美國分子生物學家和長期禪修者卡巴金(Jon Kabat Zinn),將冥想中的宗教意義和神秘色彩進行弱化,將其重新定義為:「不帶批判地對當下的覺察」,然後重新賦予其一個詞: 「正念(Mindfulness)」,這個詞起源於印度佛教巴利語里的「Sati」,意思是關注。
八卦一下:前兩年,李笑來大師,又重新定義了冥想,賦予它一個新詞:「坐享」,意思是「坐享其成」。在「七年就是一輩子」或「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專欄,他專門介紹過這個「坐享」。很多腦殘粉聽了李大師的「忠告」,去實踐「坐享」之後發現,確實有用,然後評論,「李大師牛逼」。我就呵呵了。
言歸正傳。今天教大家一個方法,花30分鐘時間進行冥想,來消除你內心的焦慮。
我其實從2008年開始就接觸冥想,並實踐冥想。冥想帶給我很多收穫,包括喜悅、感受到自我、開悟等等。十年過去了,我雖然不是每天都冥想,但幾乎是每周都會抽出時間來進行冥想。然而,最近兩個月我卻因為瑣事太多而停止了冥想。
停止冥想的這兩個月,我明顯感覺自己戾氣重了。本身也在創業前期,諸事不順,心中難免有煩悶之氣,卻難找到發泄口。內心的焦慮感,也越來越旺。每天做事的專註力也下降了很多。常常難以入眠,腦子裡都是亂七八糟的事。
今天吃完中飯,我強迫自己去冥想。因為身處焦慮、壓力、煩悶之下,基本什麼都不想干,所以,只能強制自己。這次冥想和以往的體驗都不同,所以也值我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
冥,就是泯滅。想,就是你的思維、思慮。冥想,顧名思義,就是什麼都不想。曾經在高中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問我,你能不能放空你的大腦,什麼都不想呢?我說,這怎麼可能?當我後來知道冥想這回事的時候,回想起曾經的這段對話,我不由得讚歎我那個高中同學,真厲害。
經過多年的訓練,我做到了,我可以隨時放空我的大腦。但是今天,我並沒有按我之前的習慣去冥想,我選擇了另外一套方法。
步驟一: 找一個空位坐下來。
需要你盤膝而坐。坐下來之後,不需要管大腦里亂七八糟的想法。閉上眼睛,感受你所處的環境。感受周圍環境中你能聽到的一切聲音。從遠及近,慢慢把感覺轉移到你自己身上。這一步,主要是讓自己感受當下的一切。注意力,從周圍環境中,轉移到自己身上。
步驟二:感受自己的呼吸。
如果你像我一樣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戾氣,心中充滿了焦慮和煩悶。那麼你一定會感受到自己的呼吸,是不連續的、急促的,甚至有點抖。
這個時候,盡量專註於自己的呼吸。首先,讓自己呼吸的速度慢下來,然後盡量把一呼一吸的時間拉長。但是,儘管如此,你也不可能讓自己的呼吸自然平穩。
此時,你應該讓你的意識,去尋找去感受,你身體中不舒服的地方,或者說,讓你的呼吸節奏不穩定的地方。
這樣去感覺以後,持續幾分鐘,你就會感覺到自己的胸口,好像有一個東西在托著你的意識,很難放鬆的感覺。所謂胸口,實際上膻中穴,也就是胸部正中線和兩乳頭之間的交叉點,也有一個術語叫,中丹田。你會感覺這個部位,很緊張,就像本文題圖中左邊男子胸口那朵未綻放的蓮花一樣。
當你真正感受到這一點的時候,你可能會很難受。但你需要繼續堅持,繼續調整你的呼吸。意識始終感受你胸口膻中穴的位置,嘗試去放鬆它。在做過這樣的努力之後,你會感覺這個地方慢慢在放鬆。再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會感覺胸口好像是已經放鬆了,你的意識終於放得開了。呼吸好像也慢了下來,進入平穩的節奏了。
步驟三:刻意放緩呼吸。
此時,雖然呼吸平穩了,但你可能會感覺到自己的呼吸,還是有點深沉。也就是,你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一呼一吸都很長很深,還能聽到呼吸的聲音。但是,此時你覺得胸口放鬆了,就像題圖中右側男子那樣,胸口的那朵蓮花綻放了一樣,放鬆了。
然後,你需要刻意地把自己的呼吸放緩。至少,你要讓自己聽不到呼吸的聲音。這種狀態就像是空氣自己從你的鼻孔中鑽進去,再自己從你的鼻孔中鑽出來。你就好像是空氣中的一個開孔的石頭,空氣自由鑽進鑽出。而不是你靠你自己的力量去呼吸。
達到這種狀態,你就能感覺到你完全放鬆了。這樣一直持續到半小時結束。如果你願意,可以繼續冥想一小時,或更多時間。
結束後,你會感覺自己的胸口,非常舒服。心中的煩悶和焦慮也會一掃而光。不信嗎?你試試就好。如果不能靠生物鐘把控時間,建議上鬧鐘。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