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電子設備「電量管理指南」

本文節選自少數派 Power+ 付費欄目。訂閱 Power+,你將可以獲得每周 4 篇深度文章,會員群服務,以及每個月都有的 Pi Store 福利產品和各種優惠券。最近正在熱賣的少數派 2019 定製周邊,Power+ 會員也同樣可以享受到折扣價格。

再堅持兩周就快過年,該回老家的、該出遠門的都可以準備起來。如果要說旅程中的尷尬事兒,除了忘帶身份證,估計就算手機沒電了。

我是一個從來不帶充電寶的人,但出去旅行,設備倒是同行夥伴中最後一個倒下的。今年打包行李時,我發現自己依然是輕裝上陣,於是整理一些電量管理的技巧,希望讓大家的旅程更加愜意。

註:本文主要針對為期數周的長途旅行,多數技巧也適用於短短數日的出差活動。提示,如果此時你正在列車上望著細成一條線的電量著急,可直接閱讀「插座在哪裡」小節救急。

出行前

電量管理,從出門前就已經開始。

先了解一下自己在用的設備,然後為他們配備可靠的充電配件,就是電量管理的準備階段要做的事。很多新奇的充電工具,也能幫你的手機多續一會兒。

電量規劃

下面幾種情況,估計不少人都遇到過:

  1. 坐上大巴,想欣賞一下音樂,發現 AirPods 沒電了
  2. 躺上航班,想讀讀小說打發時間,Kindle 沒電了
  3. 上面那兩位,摸出背包深處的充電寶,發現它也沒電了
  4. ……

越是電量扛用的設備,由於它們充電頻率低,實際上我們越容易忘記補充電量,運氣不好的話,旅途中它們就玩完。我們平時就應該按設備的續航水平做一個電量規劃,搞清楚手頭設備幾天一充(覺得有必要的話,可以加個「給 Kindle 補電」的日程,每半個月提醒自己一下)。不用多想就明白,手機和 Kindle 的充電頻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續航短、一天一充的設備,典型如手機,要想辦法隨時補電,把電量保持在高水平。如果你有無線充電板,不妨把手機、手錶擱上面,保持設備電量一直處於較高狀態,這樣撞上臨時的出差計劃,也可以近乎滿電出發。讀大學時,經常是團委老師一發話、我就得出去調研,車票都是的士上訂的;臨走刷拉一下從無線充電器上拽下手機1 ,出門時電量幾乎是滿格,心裡踏實。

而幾天甚至半個月充一次電的設備,比如相機、iPad、Kindle,則根據行程長短來規劃充電頻率。如果是兩三天的出差——比如趕一場發布會——完全不帶 Kindle 數據線也沒關係。當然規劃時主觀因素很多,同樣一台 iPad,輕度刷劇的旅行者或許能玩上好幾天,而拿它當主力電腦的人可能每天都得抱著找插座。

最終,還需要一個預防沒電方法:列個單子,一個一個檢查過去。當然,我出行前還有別的東西要檢查——包括行李、簽證、預存話費等等——充電清單只是其中一項。

主力充電設備

靠譜的充電設備本身就能給電量打一劑強心劑。對於電量「軍備競賽」而言,兩個重點就是:

  1. 電量要大:電池容量是續航的硬條件。
  2. 充電要快:同樣的轉機時間,支持快充的手機已經恢復滿血狀態,邊上的普通手機還戀戀不捨想多充一會兒。

電量方面,現在的手機、平板甚至電腦都很少支持換電池,我們只能把備用電量轉移到充電寶上。但是別光顧著屯電,也要考慮一下安檢問題。就國內航班和鐵路來說2 ,兩條紅線不能碰:

  1. 容量別超過 160Wh
  2. 容量字跡不能看不清

160Wh 這個數值指的是「額定能量」,有些產品上會直接標明。可能你所用充電寶上標的不是這個單位,那就要做個簡單換算:把電量(單位 mAh, 毫安時)乘上電芯電壓(單位 V, 伏),再除以 1000,就是能量了。有些充電寶看似小巧,但照樣被當作違禁品處置,原因八成是電壓過高。

知道運算方式後,大家也就理解為何字跡不清的充電寶會被攔下——安檢員沒法計算了!所以,充電寶服役過久的朋友要小心,不妨在容量標記上蓋個透明貼紙當保護膜,防止字跡被蹭掉。使用 Smart Battery Case 的讀者要特別當心,用久後刻在毛絨內里的字樣會被絨毛「同化」而無法識別,基本只能貼一段透明膠布來預防了。

接下來說說充電器,先從大家都離不開的手機開始。如果你的設備支持快充,那一定要配備相應的充電器。蘋果在這方面做得不太地道,iPhone XS 系列標配的仍然是 5W 充電頭,很拖後腿。就 iOS 設備而言,下面幾種「元配」快充方案是可靠的:

  1. iPad 12W 適配器 + 普通數據線:最便宜的方案。相比其他方案,USB-A 的介面更通用,更容易「蹭電」。3
  2. iPad 18W USB-C 適配器 + Apple USB-C to lightning 數據線:最快的方案。
  3. MacBook USB-C 適配器 + Apple USB-C to lightning 數據線:速度和上一種差不多,適合已經有 MacBook 的用戶。MacBook4 適配器不分大小,都有個 15W 檔位,可以為 iOS 設備提供快充,不用擔心充炸 ??

Android 用戶的充電選擇就多了,而且常見的 USB-C 配件或許還能和電腦通用,減輕出行負擔。我就為自己的 MacBook 配了一根 USB-C 數據線,不過並非原裝,而是來自對門的微軟。

這根數據線是 Lumia 950 的配件,那時候的 Lumia 可是想打入桌面端的,配備的數據線很豪華,USB-C 3.1 Gen2 標準,充電和傳輸速度都屬上乘。後來隨著微軟放棄 Lumia,這批數據線一度降價到十幾塊錢,現在售價已經翻了三四倍,但仍然很值。

冷知識:有必要追求絕版蘋果適配器/數據線嗎

如果你手頭還有蘋果的 29W 適配器、兩年前的 USB-C to lightning 數據線,你會發現它們接縫更少、重量更足、接點更飽滿,現售的型號和這些老款比起來,簡直是偷工減料的產品。不過在性能方面新舊款有增無減,尤其是 30W 的適配器,支持的充電檔位增加到 4 個(fn),更容易為蘋果以外的設備提供快充。反倒是特意淘二手舊款,容易吃到假貨([打假點此])。

關於蘋果新舊款充電配件的細節差別,可參考這兩篇文章:

  • 《首發:蘋果新款30W與原有29W USB-C電源適配器對比評測》

  • 《蘋果新款USB-C to Lightning數據充電線拆解》

末了,再單獨說一下筆記本電腦的充電安全事項。和手機不同,電腦充電器功率要大一截,相應也帶來一些問題:第一就是重,第二就是往往需要接地使用,不然會有靜電。MacBook 等金屬殼電腦的用戶應該有印象,充電時摸上去會感覺麻酥酥,這就是有靜電了,隱患不小——旅途舟車勞頓,洗得白白凈凈再用電腦,剛好等著挨電……一般我們也不樂意纏上幾米延長線,更輕便的選擇是電源轉換器,還順帶兼容了不同國家/地區的插座介面6 。

多用途充電器

到這裡,我們從手機到電腦捋了一遍充電方案,不過相信大家還有其他的設備。攝影愛好者可能有有一箱子機身和無人機,Kindle 用戶還得拖著一根古董 Micro-USB 線,還有人身為極簡主義者,卻肩負著幫女朋友扛包、充電的重任。

Can You Bear It ?

精簡充電設備,其實就是重量和功能的權衡。我在戶外旅行時甚至會帶上插線板,不過多數差旅環境並沒這麼艱苦,我們還是有一些普適的精簡方法。

  1. 多插口:增加插口數量最簡單有效。如果你是原裝充電器的擁躉,也可以試試一些拓展配件,比如這個給 MacBook 適配器增加倆 USB-A 插頭的玩意兒(Twelve South PlugBug Duo,蘋果在賣)。

  1. 多功能:多合一產品簡直是強迫症特效藥,終於不用七零八落分開攜帶一堆配件了。常見類型有充電寶+適配器、充電寶+數據線,Anker、Nomad 等靠硬的牌子都有出品。使用這類產品前注意一下功率,看看和自己的設備是非兼容。

  1. 一套通吃:如果你的設備都是同一品牌或同一充電標準,可以用充電功率大的直接管小的。我就只帶一隻 MacBook 適配器,通吃身上的 5 台蘋果設備,可以應對半個月左右的旅程。通吃的缺點是不能所有設備同時充電,但諸如 Kindle、AirPods、開光學取景的相機……這類設備充電頻率不高,與其他設備合用充電器倒是可以接受。

總之,從電源到終端設備,出行前對它們都有一個了解、做一些準備,電源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旅行中

不得不承認,不管做了多麼充足的準備,電量都有不夠用的時候。旅途中的電量補充,就是電量管理的另一半內容。

從登上航班/列車到落地旅店,很多地方都有充電的機會,我們將揭秘一些隱藏的充電位置;同時,設備本身的省電設置也應該開啟,本文最後針對 MacBook 提供了獨家省電方案。

插座在哪裡

行程中補充電量,關鍵在於一樣東西:插座

在旅途中,插座可是稀缺資源。如果你向一個常年漂泊在外的老客請教,多半他會告訴你:要像對待洗手間一樣對待插座,過了這村,可就沒這店了

從乘上交通工具開始,你就可以開始尋覓插座。列車(動車和高鐵)上逐漸開始配備插座,一般列車型號越新、車廂檔次越高,出現插座的機率也更大。我成功在這些地方找到過:

  • 座位下方
  • 前座背面
  • 餐桌下方
  • ……

如果座位附近沒有,你可能要去餐車找找。同時,找到插座也別只顧著樂呵,多少留個心,梁上君子從你座下把手機摸走。

至於飛機,除非你坐的是頭等艙/商務艙,不然就安安穩穩熬到下飛機吧——沒插座飛機上不能使用充電寶7 ,不過現在多數航班有插座(感謝讀者指正)供電。

或許你還未罹患電量恐懼症,但沒事兒多找找附近的插座藏在哪兒,做好「踩點」工作,下次真的電量告急時才能從容走向隱藏充電位。

機場、車站也是補電大軍的集中地。

車站的裝修各地爭奇鬥豔,我愣是沒想到啥好建議,不行就找個餐館鑽進去充電。國內機場則有竅門:去國際出發的候機廳蹭電。國際候機廳人一般比較少8 ,而且比國內候機廳豪華得多——無論是連片的充電插座、寬敞的躺椅,還是更加柔和的燈光。另外,在國際候機廳你遇到吸溜泡麵者的幾率更低。有幾次遇上航班晚點,我都躲到國際航站樓過夜,往往能一人「包場」。

部分國外機場的候機廳是按檢票口分隔間的,不像我國這樣大家擺地攤。如果你所在的隔間沒位子了,就去隔壁碰碰運氣。

最後一處戰場是旅店。有些裝修老的旅店,滿屋子也就兩三個空餘插座,如果和同伴一起出行,插座就更加吃緊。其實在掃碼租電或麻煩前台之前,你可以拔掉房間里用不著的電器(電視、冰箱、燒水壺之類),給自帶的適配器騰出救急充電位;使用 USB-A 數據線的讀者還可以找找 USB 介面,在國內,它們最常出沒於:

  • 電視機側面
  • 顯示器背面9
  • 路由器背面
  • 插座面板
  • ……

小貼士:沒帶適配器怎麼辦

出門太急,沒帶適配器也不是不可能。找不到 USB 插座的話,你也可以大大方方去前台借。不少旅店前台會保存一些旅客遺落的充電器,供後來的客人使用(可能需要租金或押金)。

高級技巧:MacBook 隱藏省電方案

本文主要著眼硬體,但是軟體方面的設置也必不可少。另外,作為一個常年移動辦公的數字遊民(Digital Nomad),下面的獨家技巧我實在不吐不快。

近年 MacBook 系列續航嚴重下降,有人調侃,要把廣告里的續航時間打對摺。我也是新款電腦續航低的受害者,深知大家的抱怨不虛。不過,研究了很多設置後,我發現 2015 年之後的 MacBook(也就是現售所有配備 USB-C 的款式)出廠設置都和早期不同,直接造成續航大幅下跌10 。兩個解決辦法是:

  1. 休眠設置:必選。在系統設置中將屏幕自動休眠時間調到 5 分鐘,如果仍然休眠時仍然快速掉電(比如一晚上能掉 10% 的電),可重置 SMC(電源管理器),方法是關機、按住 ?Shift - ?Control - ?Option - 電源鍵 7 秒,鬆開等幾秒,再正常開機。

    ??重置後電腦有一定機率花屏、無法開機,需要連上電源才能重啟,故不要在四下無插座時進行這一高危操作。

    調整休眠設置來省電的原理在於,如果屏幕休眠時間太短,屏幕黑掉後電腦就無法休眠。改動後在終端運行 pmset -g custom 查看結果,看到 diaplaysleepsleep 的數值都是 5 就表示設置成功。

  1. 聯網設置:可選。在終端運行 sudo pmset -b tcpkeepalive 0,禁止 MacBook 休眠時自動聯網更新數據。除非你害怕電腦遺失的同時又指望 Find My Mac 能派上用場,不然還是關了後台聯網比較好。

    改動後同樣在終端運行 pmset -g custom,看到 tcpkeepalive 0 就表示改好了。

我手頭是一片 2016 款的 MacBook,電池已接近報廢(剩餘容量不及出廠時的 80% 了),但是調教後仍然可以邊聯網查資料邊寫稿達 7 小時,老當益壯。下面截圖特意展示了待機時間,可以看出,休眠時基本沒掉電。

小結

電池圖標發紅、豎著 USB 插頭找不著插座,都是尷尬的狀況。備足充電設備、開省電模式固然知易行難,但除了這些,途中隨時找到電量補給點也是一門技術。文章提到的技巧比較多,這裡再幫大家梳理一遍:

  • 出門前
    • 檢查剩餘電量,充滿再走
    • 配備高性能的主力充電配件
    • 選配緊湊的多功能充電配件
  • 旅途中
    • 隨時尋找插座(附隱藏充電地點)
    • 開啟省電模式(附 MacBook 省電高級技巧)

老實說,電量管理處處透著妥協的味道。多功能充電器往往與大功率、小體積不可兼得,相對高性能的 Type-C 介面則不容易隨處找到插座……至少在技術有更大改變前,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抓到身邊的補電機會。

希望我們都不要「淪落」到打開 Kindle 續命的那一天。

推薦閱讀:

TAG: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