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震顫你應該了解的日常護理和緩解其的按摩手法?

特發性震顫屬於一種疑難病的疾病,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特發性震顫是單一癥狀性疾病,震顫常見於手,其次為頭部震顫,極少的病情嚴重的病人出現下肢震顫。那麼,特發性震顫的護理需要注意什麼?下面來具體了解下。

特發性震顫的護理

1、合理飲食和營養指導:盡量讓特發性震顫病人獨立進食,但必須避免嗆咳,讓特發性震顫病人細嚼慢咽,食物應高蛋白、高熱量並多進食含纖維較多的水果、蔬菜。

生活注意:飲酒以後可以使癥狀減輕,但是一般也就維持2~4個小時,此後癥狀又會加重,所以飲酒不能治療此病,反而使癥狀加重,應該嚴格限制。

2、加強肢體功能鍛煉:特發性震顫的日常護理要鼓勵或協助特發性震顫病人做主

動運動,從完全被動至自己做一部分,做好安全防範,移開環境中的障礙物,地面平坦,協助特發性震顫病人移動,防止摔傷,保持口腔清潔。有這種病的老年人在康復期間應該注意盡量做一些體能鍛煉,比如太極拳、體操,晨練等等

3、預防併發症:特發性震顫患者的起病比較緩慢,特發性震顫若長期不治,很容易引起其它的疾病。因此,我們要預防特發性震顫的併發症,盡最大可能推遲病殘時間。這是最主要的特發性震顫的日常護理方式。

4、心理護理:首先要正視這個現實,不能怕人知道,使心情放平和。另外生活要規律,避免激動勞累,對病程有好處

關於特發性震顫穴位按摩:

震顫為肝經失於濡養所致,可以按揉陽陵泉、極泉,陽陵泉是治療筋病的要穴,特別是下肢筋病,臨床較為常用。具有舒筋和壯筋的作用。極泉穴則能有效緩解生氣時的胸悶氣短、心跳加快等癥狀哦

緩解特發性震顫緊張的穴位:膻中穴

在胸部,身體前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按摩膻中穴有緩解胸悶、心慌、心煩的作用。

方法:按摩時可以用拇指或掌根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揉30至50次。也可以用拇指或手掌大魚際上下按擦相同的次數。

角孫穴是頭上的「撒氣穴」,部分患者在按摩完角孫穴後會打嗝,說明按摩起到了效果,按壓這些穴位能起到明目醒腦、舒緩疲勞、焦慮,緩解震顫的作用

一、穴位位置(一)勞宮:掌中央第二、三掌骨之間。當屈指握掌時,中指指尖的點處。外勞宮在手背相對處。

(二)內關:在前臂上,手掌面腕橫紋中點向上三橫指處,兩根筋中間的凹陷處,外關為相對處。

(三)合谷:當拇、食兩指伸張時,第一、二掌骨之中間稍偏食指處。

二、按摩方法

(一)每日早晚用左手拇指、食指在右手勞宮內外、內關、外關、合谷,相對各按摩100次或108次(以一壓一起為一次),然後用右手按摩左手穴位。內關穴

在前臂上,手掌面腕橫紋中點向上三橫指處,兩根筋中間的凹陷處,用力按壓有酸脹感。

按摩內關穴可緩解過度緊癥狀,還可有效緩解失眠情況。按摩時,以左手拇指按右手內關穴,以右手拇指按左手內關穴,交替進行。可邊按邊揉,用力要適中,以酸脹為佳,順時針、逆時針各按揉30至50次。

(二)用力適中,任其自然為好,指甲要剪凈。

(三)中午增加一次也可,按穴不分先後。

(四)初做者按摩次數由36次開始,再由下次逐步增至108次。時間大約6分鐘。


推薦閱讀:

TAG:健康 | 中醫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