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AI四小龍兵臨城下,海大宇如何反圍剿?

機器之能原創,撰文:四月。

攝像頭背後流淌的滾滾紅利釋放出巨大的向心力,吸引著安防鏈條上的「端、邊、雲、芯」各類角色魚貫湧入,既有底氣十足的行業巨頭,也有躍躍欲試的獨角獸。

守門人海大宇為他們扣上了「投機」的帽子,卻也阻擋不住時代變革的進程。距離年初超4000億元的「深市一哥」頂峰,目前海康的市值已經回落到2229億元,縮水近56%。

安防產業的人工智慧化升級對於「計算+存儲+網路」整個體系架構提出了新的挑戰,誰會因此而起?互聯網企業?人工智慧企業?通信IT企業?還是安防企業?

華為來敲門,露出獠牙

「海康是華為的客戶,不會針對海康。」在今年的第三季度財報會議上,海康發言人在被問起如何看待華為AI晶元時回答道。

過去,在繁雜有序的安防生態鏈條中,華為一直扮演著穩健的合作夥伴角色,為系統級安防方案提供雲端部署與數據通訊的保障。因其在政企項目中積累的豐厚經驗,華為被安防廠商視為雲計算部署的首選方案商。當然,海康威視(以下簡稱「海康」)也不例外。

「攝像頭是去年下半年推出的,但華為做安防已經有很多年頭了。」位於W4館深處的B29展台前,透過熙熙攘攘的人群,華為技術人員解說,「現在我們能提供端到端的完整方案」。與去年大畫幅的華為雲系統展示屏作為重頭戲不同,今年的安博會現場,華為用了一整面展示牆來布設其最新的智能攝像頭產品,大大小小約有30餘款。

華為將目光鎖定到前端市場,而該領域長久以來一直被海康、大華控制。據海康威視2018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其前端產品銷售收入為102.85億,占其總收入的一半。

當下,華為高調地亮出打著自家Logo的智能攝像頭,轉身直面海大宇等安防大客戶,成為他們空降的強勁對手。敲門人的熊熊野心昭然若揭,絲毫不再掩飾,「暗火」正式升級——從雲一直燃燒到端。

在此之前,華為和海康間亦敵亦友的關係已經維繫多年。彼此既互為長久的合作夥伴,卻也在各自業務的不斷地擴張過程中試探著對方的邊界。

「海大宇」(海康、大華、宇視)不再滿足於只提供硬體產品——在集成項目費用中佔比中不超過三成,而大頭通常被華為等系統集成商所能囊獲。因此,他們嘗試向上游開拓數據中心市場,紛紛自建雲計算服務,以求獲得最大程度的方案自主權和獲利空間,降低對華為的依賴。

IDC高級客戶經理Jerry向機器之心表示,IDC市場監控數據表明海康的伺服器已經有一定的出貨量。據接近海康的知情人士消息,海康曾考慮過自建生產線,主要目的在於豐富產品線。不止於此,在海康所承接的項目中,也會被推薦採用海康的存儲器。「整套平台可以全部用他們自己的設備。」知情人士表示。

華為明顯意識到了上游公司的崛起。早在2015年春節的一次內部會議上,「海康發展到最後,終究是要直面與華為的競爭。」一位華為中層說道。據知情人士透露,過去幾年間,華為內部也曾設置過幾個安防技術部門,但到2016年全都砍掉了,改為引進海康大華的產品為主。對於華為此前遲遲沒有發起進攻的主要原因,一個合理的解釋是,市場體量還不夠大。

如今,市場已經瘋狂成長到足以吸引華為入場的體量。據相關數據統計,目前國內大約裝有1.76億個監控攝像頭,預計三年內數量會增加到6.26億個。在攝像頭密度最高的北京,平均每17個人就擁有1台攝像頭。

華為能夠冒著客戶「反目」的風險推出同類競爭產品,其底氣還在於強大的計算力和運營商能力。基於首次自有晶元架構「達芬奇」的兩顆昇騰晶元,華為分別展示了其在伺服器加速和前端賦能的想像空間。

「這一招就要把他們全都幹掉咯。」展台前,安防從業者王力指著華為面向終端攝像頭的「一拖N」方案說道。面向傳統攝像頭的舊區升級改造需求,常規思路主要是在邊緣側加上一套數據結構化分析盒子,為普通攝像頭賦予數據分析的能力。

「但盒子方案無法響應數據往核心層走的需求,實際上沒法在城市級應用中鋪開的。」王力說道。而華「一拖N」打法的妙處就在於,基於一台智能攝像頭冗餘的算力分享到網路中的其他普通網路攝像頭上,換句話說,就是用智能攝像頭中的晶元算力承擔起專用視頻分析盒子的工作,並且將計算真正前置。而這一切功能實現的前提是,攝像頭採用華為最新的昇騰310晶元。

華為技術人員表示,目前該方案還處在「一拖一」階段,到明年上半年將能夠實現一台智能攝像頭帶動四台普通攝像頭的計算。在雲端方面,據華為晶元工程師介紹,一顆昇騰910加速晶元將能夠承載16路攝像頭數據的解析。

當海量數據的計算需求受到重視,手握算力的玩家無疑將獲得最大的話語權。

如果將競爭放大到更高維度,爭奪不僅來自於自家旗下的業務,還包括生態。在本月的華為聯結大會上,華為連同AI演算法獨角獸依圖一同發布三大安防領域解決方案。最為領先的演算法公司加上強大的算力和硬體支持,這樣的配比已經足以激起巨頭心中的漣漪。

在此之前,華為已經透過華為雲生態,幾乎連接到了市面上的大部分AI演算法性技術公司,包括商湯、曠視、依圖等。

反觀海康,雖然在今年三月份已經喊出 「開放與融合」的口號,但無論是在合作還是在展示層面,仍無法觀察到成型的合作體系。「海康談到的『開放』永遠只是『海康的開放』」,有產業人士評價。

技術開闢窗口 初生牛犢不怕虎

「沒有任何一個行業,能夠像安防行業一樣具備在人工智慧方面最完善的基礎和最強烈的訴求。」宇視科技常務副總裁閆夏卿說道。

隨著各級政府大力推進「平安城市」、「雪亮工程」建設,監控點位呈現指數級增長,與之對應的監控數據如泄閘般的洪水湧來。人海戰術顯然已經無法應對海量信息的檢索與分析,市場急需一支高效的引擎來推動推動攝像頭和安防網路完成自主智能化的升級。

歷史上,安防產業每一次迭代都離不開IT技術的助力,在完成從數字化到網路化和高清化的歷次變革後,智能化成為安防產業不可逆的趨勢。行業本身的業務應用需求決定了人工智慧在安防市場落地的巨大潛力。根據第三方數據公司智研諮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安防市場規模達到5400億元人民幣,並預計在2022年達到萬億級水平。

天花板足夠高,為AI技術公司創造了高成長性的可能。2015年前後,國內首批計算視覺領域內的學術力量開始登上商業舞台,此時正值安防市場對技術升級的強需求節點。以曠視、依圖、商湯、雲從為首的人工智慧技術公司,手握先進演算法潛入AI應用的天然戰場——安防市場。

然而,這並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穩坐全球視頻監控市場龍頭位置的海康威視和躋身博世之後、位列全球排名第三的大華股份控制著絕大部分市場。根據2017年安防行業年鑒,海康視在全球的市場直逼30%。「就國內市場而言,可能達到七成。」安防產業人士評價。

在開闢市場早期,從小體量項目切入,以AI演算法為引擎快速驅動方案迭代,樹立標杆項目形成口碑鋪開市場,成為商湯和依圖等技術公司的典型戰略路線。在大廠戰隊方面,中小規模創業公司則多願意選擇寡頭之外的大華、宇視等前中段位選手。

2014年前後,依圖基於車輛識別的單點突破性項目優勢開始接觸公安資源,通過合作的黑名單追蹤項目,拿到質量頗優的實測數據集以強化其自身演算法。「在這幾家公司中,他們進入安防行業最早,拿到項目的同時也獲得核心數據,反過來訓練出更好的演算法」,海康威視的產品總監吳江說道。

在安防監控領域,數據質量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演算法在實戰過程中的準確度和相應率。有了公安的支持,很快依圖就建立起當時全球最大的人像比對平台。

2015年,商湯接下首單大體量的安防訂單,平台上線不到半個月就先後經歷了用戶峰值突增百萬,遭遇惡意照片攻擊等意料之外的考驗。「我們立刻和客戶成立聯合小組,進行演算法層面的快速迭代,每一種新的攻擊方式出來就要在兩到三天內迅速拿出防禦方案。」商湯聯合創始人楊帆說道,「這樣的攻防戰打了將近兩個月,我們幾乎把市面上所有的攻擊方式都防禦住了。」

快速的演算法迭代和響應速度來還來自於商湯在底層基礎設施的持續投入,其中商湯原創的Parrot深度學習演算法框架從團隊在港中文大學多媒體實驗室期間就已經起步。

標杆項目樹立之後,四小龍的口碑在政企客戶中迅速傳開。三年間,這四家公司在不斷競合中瘋狂成長,他們提供的人工智慧安防解決方案均在全國超過20個省市地區上線,並且搶下了各自重點布局的城市地區的「大單」。

在與巨頭過招的過程中,新玩家們也感受到了隱形的壓力。在去年的安博會上,「1號展館」本是AI技術方案的集中展示區,商湯、曠視、雲從等都將展位設置與此,唯獨沒有看到依圖的身影。海康銷售劉剛對此表示,「他們最近幾年搶了不少大單,我們私下裡都得避嫌」。

在上海、杭州兩地的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依圖均作為重要的核心演算法與系統合作方參與其中。今年,商湯與首個省市級公安局建立戰略合作,參與「AI+警務」項目;曠視與蕪湖市政府簽訂協議推進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合作。

與之對應地,還有四家公司迅速飆升的資本估值——均超過百億人民幣。其中以商湯為首,在完成C+輪融資後,估值來到45億美元(313億人民幣)。

行業變革的腳步正在逼近,巨頭不會沒有察覺。

海康威視從2013年已經開始布局深度學習技術。「自從大數據這個概念提出來後海康大華就已經開始著手布局這塊了,」系統集成商總經理王力談道,「但他們不懂的如何運用這些數據,所以早期並沒有從中獲得太多的利益。」

在接受採訪時,曠視CTO唐文斌曾表示,海康的優勢在於對行業的理解更深,但是對技術的理解更慢。「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投入,創業公司是不遺餘力的,而巨頭只能分出一部分精力來做。」

海康的自我革新來得並不算晚。對於海康而言,手握萬人規模的研發和產品團隊,追趕新人並不是一件難事。

2016 年,海康出擊,相繼推出具備AI處理能力的智能攝像機、結構化視頻分析盒子、超腦伺服器等產品。在後來的人工智慧浪潮中,這些產品對於安防產業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有參展商表示,海康威視連新產品的叫法都能成為模仿對象,比如「神捕」、「深眸」、『「獵鷹」等,一度成為市面上智能攝像頭的慣用名字。

2017年3月,海康正式發布AI Cloud戰略,提出邊緣節點、邊緣域、雲中心的三層架構。「AI Cloud不是Cloud Computing,而是基礎設施、數據資源、平台服務和應用軟體的總和。」海康威視 總裁胡揚忠說道。過去一年裡,這幾乎引領了整個安防行業向「雲邊端」發展,行業及友商對於海康的認可度並沒有減分。

從收入規模來看,以商湯、依圖、曠視等為首的AI新貴們還與安防巨頭存在明顯差距。據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商湯科技的總收入在10億元以內,曠視科技的總收入達到9000萬美元(約6.2億人民幣),更多的公司年收入還處於千萬元水平。而海康威視2017年營收為420億元。競爭還不在一個量級水平。

狹路相逢,難逃一戰

當軟體服務市場規模無法支撐起瘋狂飆升的估值,來自資本和股東的壓力促使獨角獸們奮力開闢新的疆界。那麼,就到利潤更高的硬體端側去吧。

「你看那兩家都在做了呀,你們不快點怎麼行!」依圖展位前,依圖工作人員在與行業分析師交流意見中。展會開展當天,依圖在發布會上推出三款智能終端設備,包括帶有人臉識別的門禁、閘機、攝像頭。

行業分析師口中的「兩家」分別指依圖的直接競爭對手——曠視和商湯。

同一間展館內,數百米外的曠視展區用了兩個整面展示牆布設各類智能攝像頭方案,其中採用海思今年最新款晶元的每類方案上都清楚地標註上了晶元型號。展位前駐足的觀眾不少,紛紛上前詢問,「CV500的晶元?就能做識別,還可以支持5萬的人臉底庫?」

曠視展位前的技術人員均給與了確認的答覆,但上前詢問的參展商還有疑惑,反覆問過幾遍後,喃喃自語道,「CV500應該是海思最便宜的一款晶元,性能很低的,況且現在都還沒大量出貨,怎麼就……」

今年海思面向安防市場一共發布了四款AI晶元,在演算法層面與曠視、商湯、依圖、雲從、深瞐科技展開了不同層面的合作,其中與曠視的合作深度和等級最高。在海思的展台區較為醒目的位置首次露出了曠視的Logo。

談到合作模式,曠視工作人員向機器之心表示,「我們既不會賣海思的晶元,海思也不會賣我們的演算法,主要還是互為站台,既展示海思晶元的計算能力,也展示曠視演算法的落地能力」。

實際上,曠視將人臉識別演算法移植到海思晶元上後,還進行了模塊化組裝以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完整度——裝上攝像頭硬體外殼就可以直接工作。據接近曠視的知情人士表示,曠視尤為重視這項合作,今年專門開闢了一條業務線,用以出售集成了海思晶元智能攝像頭模塊。

海思(Hisilicon)的前身是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2004年,海思從華為獨立出來,成為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據公開數據顯示,海思佔據著國內DVR產品市場7成左右的份額,並且在台灣、韓國等海外市場已成為主力視頻監控晶元供應商。

類似地,商湯展台也展出了基於海思合作數款端與邊緣側智能產品,同樣主打低功耗和高性能的表現。據商湯工作人員介紹,經過商湯演算法優化的3559a單晶元盒子可支持16路高清人臉對比分析,80路的智能攝像頭對比分析。

「我們實際上已經研發幾年了,從英偉達的GPU、到英特爾的Movidius再到現在的海思晶元,主流的方案我們基本都試過。」雲從智能引擎侯朝能向機器之心介紹,雲從基於海思晶元也推出了一款800萬AI攝像頭。常見的智能分析功能,如人臉抓拍、人臉識別、人體抓拍、車輛抓拍等均能在攝像頭前端完成。

與最大的攝像頭晶元廠商綁定,對於演算法公司的意義可想而知,至於是否為攝像頭貼上自家的Logo,只是時間問題。在依圖的五大業務布局中,以智能攝像頭等終端設備為主的智能硬體位列其中。此外,據機器之心了解,商湯也開設了相關產品線。

當軟體演算法公司開始踏進硬體市場,安防硬體市場同質化的特點被進一步放大。在今年的安博會上,帶有人臉識別功能的閘機、門禁、抓拍機等幾乎成了每個展位的必備品,外型也大同小異。

談到跟友商的區別時,海康產品經理表示,「演算法公司的能力多局限於軟體,海康的硬體和演算法都能夠完全自研自產。海康有自己的工廠,演算法也是依靠自己的研究院做出來,內部團隊的協作相比再找另外一家公司的合作關係更為牢固。這種天然的生態結構優勢在產品落地時能產生更大的影響。」

但在實際宣傳中,部分軟體演算法公司存在有意放大效果的現象。有產業人士向機器之心表示,曾遇到過因為演算法公司將合作的產品表述為全面自研產品而引起合作夥伴的不滿。

在上述打著「安防」標籤的主流玩家之外,還有一群「業餘」選手也選擇扎入安防圈。比如,今年首次亮相的騰訊雲和百度雲;阿里雲發力智慧城市已經有些年頭,仍未正式加入到安博會的陣營。

眼下,「toB」已經成為互聯網巨頭的轉型利器。BAT利用自身在雲計算、數據挖掘、社交網路等層面的技術優勢切入安防市場,但核心目的並不在於項目本身;而是借布局智慧城市作為入口和平台,以獲得更多的場景資源和流量。

目前看來,百度和騰訊在安防市場的競爭力尚不明確。

成王敗寇,混戰不止

「那是一個隨地都能撿到黃金的年代」。一位安防圈裡的老媒體人回憶起四年前的安防市場。

彼時,深圳的攝像頭貼牌生意風生水起,小作坊通過採購海康威視的核心元件,裝上外殼以低廉的價格銷往各地。不到半年,海康果斷髮起價格戰,殺入中低端市場,將貼牌廠商的毛利率打壓到10個點。如今,海康的貼牌生意幾乎寸草不生,取而代之的為其兜售產品的龐大渠道代理商網路。

這是海康最近一次的王位捍衛之戰。小作坊們的供應鏈優勢固然穩固,但也不抵海康的憑藉規模化的打壓,價格戰速戰速決。

眼下,智能化升級之戰顯然相比前一次戰役更為複雜和難纏。競爭對手來自雲、邊、端、芯多個維度,切入市場的角度也不局限於軟體和演算法層面,而又直接「硬碰硬」的趨勢。

儘管目前為止市面上還未能出現真正與海康威視匹敵的對手,但產業升級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卻沒有人能夠否認。距離年初超4000億元的頂峰,目前海康的市值已經回落到2229億元,縮水近56%。

16年前,從國家研究所走出的海康人執掌紮實技術面對海外強敵完成了逆襲。如今,穩坐龍頭的它在智能化的路口遇到了似曾相識的挑戰。是自我蛻變,還是行業就此改頭換面?

依圖、商湯等AI技術公司的進入尚未給安防市場帶來質變,但他們所發揮的鯰魚效應卻著實影響到了巨頭們的步伐,同時也釋放出更多市場空間和可能性。

華為來勢洶洶的殺入不能稱為一個好信號,「合作夥伴」變「對手」的戲碼再一次上演。華為因此而可能失去的不僅僅是客戶訂單。對於海康而言,「生態與融合」的誠意明顯需要加強,才能再更高維度上獲得優勢。已至中年,棋逢對手大幹一場也未嘗不是一家好事。

在市場風雲變幻的同時,海康的戰略已經有所調整。據知情人士透露,海康正在5G和物聯網技術融合方面布局,讓移動式監控將成為可能。或許,人臉識別只是開場序曲,技術的發展和產業變革從未停止。

(文中李立、吳江、劉剛為化名)

推薦閱讀:

TAG:安防 | 人工智慧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