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得到負面評價,看別人超過自己就不舒服,這種心態正常嗎?
昨天一個姑娘來找我諮詢,她說她最近總是心理上感覺很緊張,害怕聽到別人負面的評價,並且看到朋友在某方面超過自己的時候,就會心裡不舒服。她問我,這種心態是不是不正常?或者說是病態的?
我告訴她,這種心態其實很多人都有,不能說是病態,只能說是一種對自己很不利的心態。要改變這種心態,首先要找到原因,其次要自己真正地去做、去改變。
是什麼導致這種心態的產生?
這種心態總結地來說,是一種內心十分要強好勝,但同時又不自信,甚至有點自卑的結合體。而產生這種心態的根本原因則在於原生家庭。通常來說,擁有這種心態的人,往往父母當中有一方是特彆強勢的,以母親居多。這種強勢主要是體現在這一方的父母本身也是不服輸、很要強的個性,並且會因此而將這種要強的心態投射到子女身上,不能容忍子女某些方面比其他人差,經常將自己的子女與其他人的子女進行比較,並且始終認為自己的子女不夠優秀。
正是因為子女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才會不知不覺也延續了父母的這種愛比較、過分看重他人評價的習慣。但是作為子女,在內心深處也知道自己像父母一樣是不對的,因為常常被拿來比較,自己得到了很多痛苦。由於自己的能力不被認可,久而久之便會越來越不自信,甚至自卑,總認為自己真的不夠好,並且越來越害怕聽到關於自己的負面評價。每當聽到別人的評價時,負面的評價也許並沒有這麼嚴重,但會被自己不自覺地放大,認為所有人都在否定自己。最後越來越將自我價值依附在他人身上,活在他人的評價當中。
如何讓自己有所改變?
首先來說,值得肯定的是,這個姑娘自己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並且希望有所改變。這是十分重要的,許多人並不認為這種模式是對自己不利的,就只會越陷越深,而有的人雖然認識到了這種行為會給自己帶來影響,但是他們不願意改變,那麼仍然是執迷不悟。只有認識到了並且希望改變的人,才能真正走出迷局。
其次,認識到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之後,就要開始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和解。自己的內在小孩曾經從現實的父母的行為中被傷害了,所以他一直希望得到安慰,但是現實生活中想要得到父母的安慰與認可,就必須延續他們的行為模式,讓自己也變成一個十分要強,並且注重外在評價的人,這代表了自己聽父母的話。但是這麼做的話,又加重了自己的痛苦,於是內在小孩不斷地在聽父母的,還是聽自己的當中掙扎。
那麼怎麼辦呢?——自己扮演自己的內在父母,或者說完美的父母。內在的小孩需要什麼就給他什麼,他需要安慰,就給他大大的擁抱,告訴他不用害怕,一切都會好起來。他需要認可,就給他大大的讚賞,告訴他已經做得很好了。只有和內在的小孩和解了,擁抱了,才能從心底里建立對自己的自信,並且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我們會生活在那樣的家庭環境當中,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可以控制自己,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未來的生活,並且為之負責。
當我們不再期待從父母身上獲得安全感、認同感,而是轉向自己的時候,就能夠更加平和,更加包容與理解了。這個時候就可以接受這樣的事實:我的父母就是這個樣子的,我無法選擇他們是什麼樣的人,但是我接受他們就是這樣的人,我雖然不一定認同,但是能理解他們這麼做的原因,並且有我自己的想法與決定。
當我們真正能夠和內在的小孩和平共處,並且接受現實的時候,慢慢地一切都會釋然,我們最終會明白,我們自己的生活好與壞都由我們自己決定,並且也由我們自己承擔,這一切都與他人無關,與他人的評價無關。我們不能因為他人的評價好或者壞,來決定自己該往哪裡走,該放棄還是前進,他人的評價只是他們自己的看法,而他們並不會對我們負責。無論他們的評價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所有的後果都是由我們自己來承擔。所以為什麼要把自己的生活交由別人來決定呢?只有我們自己能夠決定,而我們也必須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
關於朋友,這一點也很重要
最後想說的是,和他人比較不是錯,畢竟人天生就會有種競爭意識。但是請不要總是寄希望於自己的朋友比自己差,甚至越來越差,這種想法只會讓自己過得越來越狹隘。雖然看似自己的朋友不如自己,會讓自己有種鶴立雞群的優越感,但是與一群能力很差的朋友混在一起,自己難道會更好嗎?只會慢慢地被同化,然後也越混越差罷了。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希望朋友越來越好,越來越優秀,對自己也是一種提升。只有朋友越來越強了,將來自己才能有人幫;而自己身處在一群優秀的朋友當中,也會受到積極的影響,良性循環,讓自己更上進,受益更多。
朋友不應該是敵人,而應該是良師,幫自己看到盲區;是相互之間的臂膀,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