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波三觀,關於錢

中國人有句俗話,窮的越窮,富的越富,有的約有。美國人說強者獲得所有,這個東西有個名詞叫」馬太效應「,有人覺得這東西離我們很遠,不過,大概生活里所有的事情都能用它說明吧。

村裡適齡的男女青年各十個,而且每個人都沒有談戀愛。粗略的算一下好像正好,一家一個就解決了。可是如果你把自己想像成其中的一個呢,是不是總會有一個男青年或者女青年明顯要比其他那九個強一些,你就是喜歡這個。那麼除了你以外那九個人會怎麼想呢?不出意外的話跟您的想法沒啥區別。直到你特別中意的那個有了對象,那麼順位第二的那個又變成了怎麼看都順眼的那個了。

再舉個例子,大家庭里每一輩人都好多,大家年齡相仿。大學畢業了,是不是姑姑婆婆總愛給樣貌品行學歷家事好的那個介紹工作對象呢,這個就是資源傾向性。

現在觀念在發生變化,中國老齡化很嚴重,談起投資的時候,父母總說房比人多,不值得買房。看看都空著呢,以後肯定砸手裡。

可是幹什麼呢,他們也不知道。父母說的對么,等會再說。

先說說丈母娘推進的城市進程吧。村裡的想娶媳婦,總得在縣城有套房吧;縣城裡面的想結婚,那就會要求周邊大城市,或者省會裡有套房子。我老家哈爾濱周邊轄區的,這個現象非常明顯。這導致了什麼呢,村裡房子最不值錢,甚至好多房子已經很久沒人住了,再不整修很快就要塌毀。以此類推,然後是縣城的,最後是大城市的。那麼省會城市呢?

社會結構變化導致了人口遷徙方向,人口優勢促進了學校,商場,治安,工作等等社會資源的傾向,而同時社會資源又反過來刺激人口資源的進一步擴大。這就是資源的傾向性。

換句話說,沒有佔據資源的的房產就不是資產。那只是個窩棚,留著給以後探險野遊的人偶爾避避雨吧。資源包括最重要的人口資源和其他社會資源。

50/60年代的老人故去了後會怎樣呢?會造成房價崩盤么?

會,也不會。故土難離可能是80後甚至70後身上很難有的情懷。18歲上大學,然後去大城市工作,並不是不想回去,只是家裡確實沒有專業相關的工作機會。因為老人在,所以家裡有房,也會帶回去一些外面的見聞知識,盡量指導家裡的朋友去做什麼,怎麼去做。

如果老人故去了呢,恐怕會完全處理掉家裡的房產,永遠不會再回去了,這就是現實,而且每天都在發生著。

三線小城市就會漸漸的變成一座座鬼城。

而這件事情,在全國的很多地方已經發生了。

那麼大城市呢,人口流動總要有個目的地的,在這個最終得目的地里,他會怎樣呢?只要這個國家還興旺著,想想看,這個問題是有唯一的答案的!!!

從兩年前開始,北京非常激進的控制人口總量,很多人認為北京人少了,房價要跌了。

想想看,如果一家店鋪不想做顧客生意都要拿棒子趕人是什麼概念。

中國人最喜歡儲蓄,也就是存錢。問很多身邊的人為什麼要工作,因為要賺錢。那麼為什麼要賺錢呢,他們就笑了,賺錢還要什麼理由。那賺多少呢,當然是越多越好了,這還要問,真傻!

真的傻么,錢是個什麼東西呢?

中央人民銀行是幹嘛的,

OK,是印錢的。

那他是以什麼為標準印呢,肯定不是隨便的對吧。

社會資源的富足程度,也就是所謂的GDP之類的。

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舉個例子,就是原來有100公里路,人們就跑這麼遠就花這麼多的油錢,現在又增加了50公里,人們想去看看那邊有啥,就增加了消費。消費更多的資源同時原來社會的錢量不足以買到這麼多油,那就印點吧,印多少呢,當然就是這50公里的油錢了。如果印多了,錢會貶值造成通貨膨脹。如果印少了,會緊縮。商品不值錢,就會出現牛奶倒河裡的鬧劇。

那麼關鍵的問題來了,錢,到底是什麼,它值錢么?

經濟學裡說,他是一般等價物。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它是法律認可並且可以用暴力手段保障的可以換取其他物品的一種替代物品。

金銀是天生的貨幣,指的是他的稀缺和美麗,天生讓人喜歡又很少,最關鍵的還有他本身還沒用。所以非常適合用來作為等價物適用。

貨幣本身毫無價值,不能吃喝穿用,因為就要求他不能被消耗掉。所以最不值錢的就是錢本身!

而紙幣呢,人類社會歷史上最大的騙局就是貨幣。

所以再問問,為什麼要賺錢呢,賺多少呢?

正三觀,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追求。貨幣只是為了取得價值的手段,而非目的。以上


推薦閱讀:

TAG:老齡化 | 房子 | 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