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正在毀掉你的孩子,你還無所謂?

MON01

12歲少年弒母的背後血淋淋的真相是:隔代教育正在慢慢地把你和孩子的情感關係推向深淵。

你相信血濃於水,所以從孩子一出生就當起了甩手掌柜,任由爺爺奶奶將他餵飽穿暖!

幼年的吳某康沒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等到了爺爺奶奶管不了的時候,他的母親接盤了,剛剛接手兒子教育工作的她在一個寂靜的深夜,一把屠刀伸向了她,絕望、恐慌的她尖叫著,然而並沒有結束,一下兩下,一直到砍了20多刀的時候,看到滿床的鮮血,他放下了手裡的刀。他知道,再也沒有人批評他、收繳他的手機了。

像這樣把生孩子當做投資的父母並不在少數,到了年齡,按部就班地結婚,生子,等老了享福。

「沒有給兒子做過飯,沒有陪兒子睡覺,沒有給兒子洗過澡,沒有參與到孩子童年成長的過程中」。

可以說,一個孩子生長進程中最緊張的時刻,這位陳媽媽並沒有跟進,在兒子的生活節奏里可有可無。

可謂「有媽之名,無媽之實。」

MON02

陳媽媽和婆婆在相處過程中存在矛盾。和撫養他長大的奶奶,在吳某康的眼裡,陳女士更多的像是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當家庭內部出現爭吵、矛盾的時候,他的情感天平偏向了奶奶,奶奶寵愛他。

吳某康出生在湖南沅江,從小父母便外出打工,由爺爺奶奶照顧長大。兩年前,他媽媽因為懷了二胎回到家,他才跟著媽媽生活,但母子關係一般。

吳某康儘管才12歲,但性格叛逆,不僅平時喜歡打遊戲,還抽了好幾年煙了。爺爺奶奶照顧他的生活,從來不捨得打罵批評他,媽媽回來的這兩年,寬鬆無拘束的生活習慣被打破,媽媽用皮帶抽打自己,除了痛苦壓抑外,更多的是憤怒怨恨。

他想著如果沒有人管束他就好了。

又是一次因為抽煙,再次被母親發現,嚴厲斥責了他。

他動手了。

他殺死了媽媽後,照顧兩歲的弟弟睡著,被盤問的時候謊稱母親是自殺,但是謊言最終被識破了。

殺害母親卻照顧弟弟,顯然他並非是反社會人格,而是在長期的成長過程中缺乏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放養」突然變為「圈養」,母親簡單粗暴的方式加劇了母子之間的矛盾,最後釀成了苦果。

一句單薄的"出去打工也是為了你好"是無法代替這種情感的積累的。

MON03

在這個事件中,可以發現,吳某康父親的教育始終是缺位的。

當爹的反正是不管的,首先是扔給自己的父母(吳某康的爺爺奶奶),然後是扔給老婆,現在是扔給社會……。

家庭教育是孩童教育的前鋒,學校教育只是補充。沒有父母的言傳身教,學校老師再如何教育感化都是徒勞。

好孩子和罪犯之間只隔一個父母,這話一點都不假。

孩子並非天生就是惡魔。

兩代人對於孩子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對待,孩子對於父母和爺爺奶奶的教育,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的認知。自然而然地,吳某康選擇了有利於自己的這一面,一步步長成了熊孩子。

我殺的又不是別人,是我媽媽,學校不可能不讓我回去上學吧。

他知道就算是弒母也並不會有什麼事情,他身後有一個永遠愛護照顧他的奶奶在。

婆媳關係是家庭矛盾的根源。而這段關係涉及到下一代的教育問題時,往往是戰爭一觸即發。

MON04

據統計,留守兒童犯罪率占未成年人犯罪70%,並呈上升趨勢;與此同時,性侵害、拐賣、虐待等針對留守兒童的刑事犯罪也屢屢發生。

《世界家苑》2018年7期的文章《「留守兒童」犯罪現狀、原因及其對策》中曾指出了留守兒童犯罪特點:

1.作案手段殘暴,多數不計後果。統計近三年的留守兒童犯罪中,涉及的侵犯人身權利的案件主要是搶劫、故意傷害、強姦等幾類暴力犯罪。

2結夥型犯罪突出,具有糾合性。

3.低齡化犯罪比重大,呈低齡化趨勢;低年齡的留守兒童處在成長的關鍵時期,自身的辨別、控制能力較差,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常常因江湖義氣、幫派規矩、哥們義氣等步入違法犯罪的道路,更有部分社會不法分子,利用年少無知的未成年人實施違法犯罪。

留守兒童的出現導致隔代教育,隔代教育理念的差異使得孩子更早地學會了趨利避害、察言觀色,在不正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當這個熊孩子無法再被管教的時候,他長大了,被推向了社會,這個時候,社會就需要為這個「不當教育」買單。

MON05

犯罪是不分成人和小孩的,同理,「熊」也是不必分成人還是小孩的。

孕婦伸腿絆倒4歲男童,借賣零食之機猥褻倆女童、河南71歲老人被行政拘留;這樣的事情屢次成為社會公眾議論的焦點。

「他還是個孩子啊」,是他們最愛說的理由。

可是熊孩子也終究會長大,他們會長成大人,會成為母親、會成為爺爺。

看到碰瓷的老人,你還想著說:現在的老人變壞了。

其實不是,並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

日本電影《告白》里說,如果你是邪惡的,那我又何必提醒你只是個孩子。

人性的醜惡,或許有時候真的與年齡無關。

縱容未成年人作惡,就是對所有人的懲罰。

小到熊孩子的調皮搗蛋,大到觸犯法律,背後都離不開成年人潛意識裡的包庇和縱容。

熊孩子需要被教育!

如果沒有被教育,這種「熊」就會像毒瘤一樣,父父子子孫孫、祖祖輩輩蔓延下去。

正是因為「熊」爺爺奶奶的縱容、「熊」爸爸的放任不管,導致了吳某康揮刀弒母。

正是因為人性的扭曲,天津男子張軼凡給妻子買3000餘萬保險後普吉島殺妻。

MON06

上周,公司同事不小心把重要的文件落在了滴滴車上,打電話聯繫到司機:師傅,我的東西落在你車上了,那個文件不值錢,是公司的,挺重要的。可以幫忙看一下嗎?

司機再三推託說不在車上,後來換了說法:那個東西確實不在我車上,可能是後來坐車的乘客拿走了吧, 我可以幫忙聯繫到那個人,不過這個……,你明白的哈。

同事又氣又惱,但又無可奈何,最後給了司機承諾:你把東西送過來,我給你感謝費。

商量了酬勞之後,終於,司機同意送過來。

司機送到樓下,在男同事的陪同下,同事順利拿到了自己的東西。只不過並沒有給到和司機商量的價格,司機叫囂著,板著臉憤怒地離開了。

MON07

從這個司機身上,就可以看到典型的「熊孩子」特徵:

第一,極度的利己主義者。

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枉顧事實和良心,只選擇有利於自己的一面。把對別人的幫助當做可以換取報酬的砝碼,討價還價。

當然,也不否認應該對給予我們幫助的好人適當的感謝,但是絕不是這種被勒索形式下的變了味的「交易」(拿著自己的錢去買本來就屬於自己的物件)。

第二,缺乏同理心。

簡言之,就是不能換位思考,心裡只想著自己能夠拿到錢就好,全然不管別人是否有重要的合同要簽,無法做到感同身受。他們覺得:只要老子爽了就行,其他人的感受有錢來得重要嗎,再說別人的感受關我屁事?

第三,極度蔑視規則。

社會規則是為了社會的穩定和諧。但是這些在「熊孩子」的眼裡根本不值一提,想要熊孩子被約束,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們的認知里自己的「規則」便是規則,隨心所欲。

第四,言語粗魯、行為粗暴。

熊孩子跟著他們的父母有樣學樣,仗著社會對他們的包容,順利成長為熊家長。然後又將他們身上的「熊」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無意去揣測司機的父母和子女。

第五,反社會人格。

對自己的生活處境不滿意,社會不公導致了他的遭遇,嫉妒、仇恨的心裡使他們往往具有想要報復社會的快感。

但是要知道,司機僅僅是他的一個職業身份,他還有這各種各樣的標籤:他父母的兒子、他妻子的丈夫、他兒子的父親。

對於外人尚且如此,在家裡對家人的態度可想而知,這種態度所營造的家庭氛圍下的孩子成長起來又會是怎樣一番模樣呢?

MON08

17世紀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J.洛克曾說:人出生時心靈像白紙或白板一樣,只是通過經驗的途徑,心靈中才有了觀念。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過程,別讓「熊」毀了你的孩子,隔代教育分歧大,統一教育理念,引導孩子步入正軌,遠比「惡果成熟」在買單要划算得多。

檸芒,與你不見不散!


推薦閱讀:

TAG:隔代育兒 | 親子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