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太殘酷!不要用懂事綁架孩子!

孩子,該是什麼形狀?

電影《狗十三》 :狗,和十三歲女孩的故事。這是一部關於青春的電影,但是沒有墮胎、背叛、出國留學這些令人麻木的浮誇套路,導演曹保平基本放棄了他曾經飽含批判的憤怒,只是做了一番近乎白描的呈現——我們的家庭即是如此,我們的青春亦如此,簡單卻真實。

圖片來源於電影海報

一個單親家庭的青春期少女,在本該最需要父母理解和關注的年齡,卻在家長集權制的家庭中自己孤獨痛苦的成長蛻變。而她身邊的每一個親人,都在以以一種粗暴的方式要求她,迫切的將她打造成一個適合在這個社會生存的形狀——「懂事」。

然而少女李玩永遠也弄不明白的是,自己為什麼在大人的眼中總是「不懂事」,而一個真正「懂事」的孩子又該是什麼樣子?不可否認,大人們想給的就是愛,只不過愛得太急於求成,太自以為是,毫無顧忌地將少女珍貴的自尊和細密的心思踐踏破碎。

孩子並非越懂事越好

我們身邊,又有多少父母,無時無刻不在用「懂事」為標杆要求孩子。殊不知你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很懂事,卻未必是好事。假如孩子習慣了「懂事」,那才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我曾在朋友家見過一個十分懂事的孩子。他是朋友家遠房親戚的兒子,家裡出了事就把孩子在朋友家寄養一陣子。我們到了之後,小小的身影便忙前忙後遞上拖鞋、端茶倒水,時刻關注著客人需要什麼,吃完飯別的孩子都去玩了,他默默地把碗洗了。

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而已,大概是朋友跟他說了家裡發生的事情,讓他一定要乖乖懂事,又或許因為寄人籬下吧,「懂事」的像個小保姆一樣。他的懂事其實是源於內心的自卑。

圖片來源於電影海報

許多孩子都因為內心的自卑,而選擇用懂事來獲取表揚。他們渴望大人的肯定,所以努力讓自己看起來很懂事。可是這樣「懂事」讓他們丟失了許多這個年紀該有的天真和快樂。

除了被家庭逼迫懂事的孩子,還有很多孩子,硬生生地被父母親手塑造成「懂事」但創造力不足的「乖孩子」。

去年夏天在中心廣場,見過有一對父母帶著兩個孩子在廣場上義賣玩具,可能是為了鍛煉孩子吧,父母還讓兩個孩子比賽看誰賣的更快更多。

我觀察了一會,哥哥基本上一直規規矩矩地賣,看到別人來問,就小心翼翼地告訴別人價格,哥哥面前比較冷清。而弟弟卻叫來了他的小夥伴,一起用貼紙把自己裝扮出滑稽的模樣,一邊搞笑,一邊叫賣,吸引到了不少客人。

我忍不住和他們的父母聊了幾句,果然,媽媽說,哥哥平時很乖,因為大些,總是被要求「懂事」,而弟弟卻從小調皮搗蛋,但是很明顯弟弟做事情要靈活一些。

圖片來源於電影海報

所以有時候,懂事的孩子往往循規蹈矩,什麼事情都遵守規則去做。這樣的孩子做事情穩重,也更能讓家長放心,但是在創造力上,卻遜於那些「不懂事」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更敢於突破規則,相比於墨守成規,他們更喜歡大膽地去創造。

真正「懂事的孩子」

於是,很多人可能就會問,不讓孩子「懂事」,難道真的什麼都不管,任由他變成熊孩子么?

其實不是,我們真正應該做的是,給孩子選擇權,但教他們承擔後果。太多的父母總是急於讓孩子了解這個世界的規則,生怕他們走彎路,一句 「我走的橋比你走的路還長」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但正是這句話往往讓孩子內傷一輩子。

然而小時候過於聽父母話的孩子,長大後就會唯唯諾諾。所以,聰明的父母都懂得給孩子選擇,你可以決定要或不要,但必須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

圖片來源於電影海報

再者,聰明的父母不會強迫孩子「懂事」,而是善於培養孩子的同理心,但教他們學會說不。

生活里,經常聽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其實,所謂不懂事,就是缺少同理心。當一個人不能理解別人的痛苦,就很容易「熊」。

有一次,在公園散步,遇見一個媽媽帶著孩子,遠遠看見一個穿著高跟鞋的姑娘沒走穩摔倒在地。孩子哈哈大笑,媽媽卻蹲下來問她:「如果是你,摔了還被別人嘲笑,會有什麼感覺?」

孩子一下子就沉默了。我想那一刻,孩子就懂了如何換位思考。不過,更讓我感慨的是,這個媽媽的聰明之處,她沒有跟孩子說,你要體諒別人,而是問孩子,她自己是什麼感覺。

真正懂事的孩子,未必很聽話,可能也不太乖,但他們知道選擇自己想要的,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們能理解別人的不容易,不給別人添堵,但也特立獨行,有主見會思考。

而這樣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開明善教的父母。

不要用「懂事」綁架孩子

圖片來源於電影海報

父母就是孩子通向社會的練兵場,如果在父母前面,孩子都畏首畏尾、謹小慎微,不敢出一丁點兒錯,那在社會中,他們很難自信獨立,「懂事」將成為一生桎梏。

蔡康永說過:爸爸媽媽對小孩來講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我們要他變成的人。

所以我希望我們每一對父母,都停止再用「懂事」來綁架我們的孩子,不要將他們馴化成沒有自我的人。

我們一生都在等待父母的一句對不起

父母一生都在等待我們的一句謝謝你

願我們的孩子們能吃到糖也會要糖,能獨立戰鬥也有人依靠,會照顧他人也善待自己,能換位思考也堅持內心。

願你們只懂該懂的事。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