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精髓無非這四個字,知道的人多,理解的人少
02-17
文|李彎灣前段時間,我二哥要訂婚了,我們一家人去跟他女朋友的家人見面。見面其實也沒什麼別的,主要就是商討結婚的事——彩禮給多少,怎麼結,什麼時候結,結了以後怎麼辦之類的。
「修成正果」在以前,這四個字,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那個「果」,很多人戀愛不幸福,但也要結婚,因為他們覺得「果」很重要;父母催結婚催生孩子,也是看重了「果」。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們不僅誤解了「修成正果」,甚至把這四個字污名化了。一般人結婚,只是一個「果」,都還稱不上「正果」,甚至只能叫野果——自然生長就能瓜熟蒂落的野果。但是真正的「正果」,是需要「修」的——你看那些傳統農業里,搞果園的,都是把樹種上了就不管了,樹長個幾年,就自然結出果子來了。但是現代農業,從選種、育苗、修枝、選果每一個步驟都小心翼翼,所以能夠結出最好的果子——這種果子,才是「正果」嘛。所以,「修成正果」這四個字,簡直太有智慧了。但是,智慧的精髓,不在於「果」,而是「修」。什麼是「修」呢?還是以種果樹為例,比如種橘子吧,果農都會把長得太高的樹巔剪掉,夏天以後長出的嫩芽也剪掉,果子太多,也要減掉一些,這就是「修」,只有科學地、認真地「修」,才能有滿意的果子。而關於情感的「修」,道理也類似,我們可以按照佛家的「修」來執行——戒掉貪嗔痴。什麼叫「貪、嗔、痴」呢?
所謂「貪」,就是佔有慾。你喜歡的東西,你都想要,一切人和事,都得按你的意思來,這就是貪——人最大的惡念就是貪。很多情侶或者夫妻,分不清界限,什麼東西都想管,什麼事情都要順著自己的意願,吵架了首先不是道歉而是分對錯,分對錯的目的又是指責對方的錯誤(反正很少有人覺得自己有錯的)這就是大貪,貪得無厭,看起來是沒什麼問題,仔細想起來真的很可怕。所謂「嗔」,就是脾氣大,事情一不順自己的意願,比如別人批評、被人戳穿、被人指點,第一反應不是冷靜,而是想辦法回擊,以侮辱對方的智力、生活水平、祖宗為主,比如你看網上很多人被批評了,第一反應就是回擊人家——「發表這番言論,你的生活一定很苦吧」「這都理解不了,你小學語文是體育老師教的吧」「不愛看就滾,你媽一定很後悔生下你吧」——這種互聯網上非常常見的宣洩式反擊,就是嗔。這種回擊,在二人世界裡也非常常見,這種交流方式不會化解矛盾,反而會讓矛盾升級。所謂「痴」,就是不明事理,不讀書、不思考、是非不明、善惡不分,活在自己的世界,不願去理解別人,一切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遇到問題不去分析原因,而是開口就是評價好壞。如果結婚的兩個人,不管是婚前還是婚後,都把「修」,都把戒掉貪嗔痴作為日常修養的方向,婚姻很難會朝著壞的方向發展吧。如果兩個人想要白頭偕老——這裡要加入一點感嘆,我的媽呀,很多人覺得白頭偕老很美好,把他當成婚姻的理想,但他們不知道,要在當今這個以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為主流價值觀的時代,白頭偕老是一件多麼、多麼艱難的事情!朋友們啊,要理解——結婚不是結果,很多時候,結婚它甚至只是一個後果。這就像你考上大學,它不算是什麼成就,它只是你人生的一個新的階段而已,不代表你考上大學就能高枕無憂了;大學畢業找到工作,也不代表有結果了,你都不知道下一段離職或者被離職會在什麼時候來臨。從這個角度看,人生無果,重在修行。是的,我們都該好好地重新思考一下「修成正果」這四個字了。白頭偕老的美好願望,其實是源自於每一個不斷修鍊的日常。
作為年輕的一輩,我的看法是:結婚這種事,還是要尊重當事人的意思,他們結不結、什麼時候結、怎麼結,都應該是他們說了算,旁人其實沒必要給什麼額外的建議,更不要干涉。
我說的這一番話,讓在場的長輩們都不高興了。他們覺得,結婚,要結就趕緊結,兩個人年紀不小了,領了證趕緊辦婚禮,辦了婚禮趕緊生小孩。我說,婚禮這種事,不就是一個儀式而已嗎?辦不辦、怎麼辦,都不是太大的問題(我說這番話,是想幫我二哥二嫂拖延一點時間,因為經濟方面的原因,他們不準備今年辦婚禮)——父母們更不樂意了,在他們看來,領證、辦婚禮、生小孩,應該是一條龍的。我媽還說,「結婚不生小孩,那幹嘛結婚」。對於大多數中國人甚至全世界的人而言,結婚都是一件大事。當然,在中國,它不僅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任務型大事」,它不僅是兩個當事人的事,更是父母的事。兒女結婚,對於父母而言,是完成了一件大事。結婚生子,都是人生不同階段必須要完成的,如果沒有完成,人生就是不完整的。完成了就是「修成正果」——兩個人拍拖多年,一直不結婚,他們自己不著急,父母卻替他們著急,「玩玩耍耍的也沒個結果,你們到底什麼時候結婚」——催婚,是大多數中國未婚青年都要面臨的事,沒對象的被催著找對象,有對象的被催著趕緊結婚,已經結婚的被催著趕緊生小孩。父母們都很在意結果,結婚生子這樣的事,對於他們而言不是水到渠成的事,而是挖坑等著兒女去跳的事。你完成得好不好、完成了的後續怎麼樣,他們不管,反正你就得把這樁事辦了,了卻他們的心愿,他們才安心。在這種觀念指導下的婚姻,難得有健全的人格,也難得有幸福的感受。很多人結婚後反而更加迷茫了,暈頭轉向地結了婚,懵懵懂懂地有了孩子,人生沒有因為結婚而邁入新的階段,反而在「任務」完成之後感到無比惆悵和空虛。問題來了——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中國人的婚姻都不幸福?這是我從事情感事業以來,最大的疑問,他一直困惑著我。
直到最近,我偶然看到一個短語,叫「修成正果」,其實從小就看到了,只是最近才覺得它滿藏智慧——我發現,我們中國人的婚姻觀,其實就藏在這四個字裡面。只是很可惜,我們都誤解這個短語了。「修成正果」,來源於佛家,大概意思是,人在經歷大量的貪、嗔、痴等本能、誘惑、劫難的考驗之後,最終領略到佛法的精髓,然後做到心定神閑,成為真佛,就是「修成正果」了。雖然大多數中國人並不真正信仰佛教,但我們世俗的思想和觀念,多多少少都會受到佛家的影響。「修成正果」在民間的含義和用法,更多是指兩個人戀愛,最終結婚,就是修成正果了。一段感情,最終沒有結婚,而是以分手告終,在我們看來是遺憾的、缺失的,是沒有「修成正果」的。在我們的觀念里,結果太重要了——結婚,就是戀愛的結果,「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就是耍流氓」在很多人的內心是根深蒂固的觀念。當然,不只是中國人如此,全世界流行自由戀愛、崇拜羅曼蒂克的國家,都把結婚視為結果。這種觀念最大的好處,是社會獲得穩定,因為如果組成家庭、家庭穩定,老有所養、幼有所扶,這無疑是社會需要的。壞處呢?很顯然,婚姻不幸福,婚姻里矛盾重重——在2002年以來,不斷地、急劇地、每年都在遞增的離婚率告訴我們——「修成正果」這個概念,我們應該換個方式理解了。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