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該變成應該:如何抵制誘惑之變身篇
也許出於懶惰,也許是害怕失敗(做事的結果和自我價值差划上等號),我們經常遲遲不去做該做的事,而是選擇沉浸在一些相對喜歡的事里,比如打遊戲,刷劇,賴床,再下樓抽根煙。
用「相對喜歡」來形容,因為那些我們喜歡做的事,也不是任何時候都一樣的喜歡,也有前提條件:隨心所欲,就是沒有要求,沒有壓力,開始了就沒完沒了,想不起來就拉倒。
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多數事情都可以是喜歡的事,反過來也成立:對那些容易沉迷影響到學習工作的事,也有辦法重新審視一下彼此的關係,到底是不是固若金堅。
舉一個我的例子。
我喜歡唱歌,喜歡跟著原唱學,然後用軟體錄下來,發給身邊的朋友。這是一件愉悅的事(對我而言),但也是耗時的黑洞,錄製和修音的過程里,自我滿足+這裡有瑕疵的循環模式不斷上演,整個世界都消失了,學習和工作是什麼?但是每次都會產生一個「作品」嗎?不不不,可能推翻了前面十幾個版本,還是覺得不夠好,隨手關掉軟體,開始面對必須要有產出的論文標題。
如果把錄歌(喜歡)和論文(不喜歡)調換一下,周五前必須交一首指定曲目的翻唱作品,而論文則不限題材不限時間,交不交你都是最美的,結果會不會不同?
是不是覺得有點道理,那我們就一起通過上面我這個病例,會診一下,看看我還能不能救一下。
首先,我們現在已經了解到,有關意志力弱,不是誰主觀上的態度有問題,有心理學領域相關研究表明,人類意志力的強弱和大腦內相關區域有關,而這部分區域可以通過有技巧的訓練增強。
另外,拖延的背後,有可能存在一些自己沒有意識到的,由後天環境影響的,與某種特定恐懼感受相關的長時間形成的思維神經迴路在起作用。
所以,改變的第一步,是不要像往常一樣,陷入對自己的自責和失望情緒的漩渦里,更不要允許自己一直蹲在這個漩渦的中心,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給自己的失敗正名,並且以此為借口,逃避努力,逃避走出過往經驗後必然會帶來的不安。
第二步,做出改變的嘗試,方法自己就可以找到。比如發現問題時候我對自己那個詰問(交不交論文我都是最美的嗎),這就是找方法的靈感之一。既然喜歡和不喜歡是有前提的,不能一概而論,那我試試把喜歡的和不喜歡的事情各自調整一下,「變身」一下,從事情的層面,控制誘惑和拖延。
回到我引吭高歌那件事,以那件事為例,看看上述我們說的「變身」管理法,可行的通路的樣子:
有段時間我經常會在寫論文之前,先打開網頁聽歌唱歌,接著就會忍不住打開錄音軟體,常常因此耽誤了寫論文的大量時間,於是開始想辦法管理唱歌這件事情。
從哪裡下手呢,先規定聽歌學歌的時間吧。因為也不能因噎廢食,斬草除根,完全扼殺掉這個自戀的出口,所以找個固定的碎片時間:飯後,而且是三餐(精神愉悅保健品)。然後規定次數,不能沒完沒了:只能跟著唱三遍。
過了一段時間,隨著學唱歌業務的正經化,開始調整內容:規定了每一段時期內,就學一首歌。隨著這些個規定和約束的出現,學唱歌這件原本想做的事情,慢慢變得沒那麼想了。畢竟來來回回的也沒有新鮮感,也無法頻繁地聽出進步和良好的自我感覺。不過總比查資料憋論文強。
過了幾天,感覺飯後的嗓子總是清不好,想起來曾經似乎看到過說,飯後嗓子充血,不建議唱歌。於是基於這個考慮,把跟學唱歌的時間提到了飯前,取名:飯前一支歌活動。
又過了一段時間後,發現時間調整有更多的好處:飯前意味著餓,餓意味著:1.著急吃飯這下一個環節,所以不容易陷入感性的漩渦,唱個沒完沒了,愛的你死我活,吃飽飯再說。2.注意力集中,因為時間的存在性更強,會不由自主變得正經,做事更專註。
到這裡,唱歌已經不是一開始的樣子了,而論文,在保障時間、持續穩定的推進下,也開始變得更容易投入,並且開始在逐漸積累和經營的過程中,感受到思考和發現的樂趣。
這兩件事情,喜歡的不喜歡的,都同時因為「約束和控制」,在看似更不自由的情況下,達到了一個更加舒適,更加平衡的狀態。
對待曾經喜歡的事,現在可以更高冷一點,而那些曾經覺得怎麼著都愛不起來的費勁的事,原來也有趣味。
而達成這樣的轉變,只需要小小的伎倆,加上時間這個免費又好用的資源,即可。
總結上述這個例子帶來的啟發:
如果你有什麼特別上癮的事情,不要簡單的要求自己戒掉它,停止它,你可以要求它。你把它變成一個不得不做的任務試試,相信我,很快你就會翻臉。
下面針對這種原理,提一個通用的規範執行建議:
給自己制定一個持續一段時間的每日計劃,把重要的「正經」事列在前面,然後把成癮的事情(還是以唱歌錄歌為例)列在一天中靠後的時間,規定自己每天都要做這件事,是每天哦,不論颳風下雨,陰晴圓缺。
一開始你會覺得,這難道不是有史以來最容易執行的計劃嗎,是最幸福的計劃。第一天,工作/學習平穩進行,晚上本來想看個電影,但是唱歌錄歌也行吧,也算開心的事情。
第二天是周五的晚上,party night,你這個狼人正在焦灼的和真正的預言家大戰,處在人生的演技巔峰,叮,手機提示你,該唱歌/批閱微博了,你把手機一扔,唱什麼唱。
但是計劃還是計劃,回到家已經凌晨,和群里的小夥伴互道晚安,不想說話的你用自己平時都鮮見的意志力,再去唱一首歌的時候,這件事情不再是只有輕鬆的樣子,當你去賦予你以前以為自己無法說不的「癮」以它完整的樣子時,你失去的,不是無憂無慮享受快樂的陣地,而是一個個以前被你借用其中一個側面用來逃避現實的客觀的事情,所構築的避風港。
再喜歡做的事,也有不想做的時間,做一個實驗,去體驗這些「不合時宜」,去強迫自己,控制「隨心所欲」,最後我們控制的,是在我們又要退縮逃避回安全區域時,有選擇往前邁一步的經驗和勇氣。
希望我們都能像有一類型很厲害的人,說幹嘛就幹嘛,該玩的時候痛快的玩,該學習的時候能馬上放下遊戲機,他/她認真學習/工作的樣子,真美。
這些,通過訓練我們也可以做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