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冰原創)井底之蛙也會有春天
我不想把井底之蛙當成一個貶義詞,或者情感上不想這樣做。因為在很多時候,我們或許在嘲弄和鄙視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是另一隻井底之蛙。無非是不同的井,或者更大一些的井。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周邊環境影響的結果。不管是人,還是公司,抑或這個社會,還是你自己的生活圈子,都無時不刻不在影響你的思維方式。其實不是別人不懂,也不是你更高級,而是你接觸的東西或許更廣,你的機會更好一些,僅此而已。
《三字經》第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本來大家並不會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因為環境的原因,才變得不一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的原因所在,就是周遭環境對於你這個人的影響和塑造,往往是決定性的。
如果你做業務,你周邊的人也做業務,你們平時討論的都是跟業務有關的話題,你就是用業務員的思維去考慮和解決問題。哪怕你做得再出色,思維和眼界的局限,會把你框在這個框架里,充其量也就是一個金牌業務員。
而別人或許本身是職業經理人,身邊的朋友圈都是同一層次和水平的人,大家討論的問題,思考的問題,都是跟管理有關,那無疑境界上高了一籌。但是你能說,這個非常出色的職業經理人,就比那個金牌業務員能力強么?其實未必,這不一定就是能力問題,而是環境和機遇的問題,造成了分界。
職場上也好,社會上也好,有很多鄙視鏈條的存在。其實這個存在,恰恰說明了鄙視者本身也是井底之蛙,誰也別笑話誰。一個經理人不見得比底層員工高級,也不見得比底層員工聰明,有的時候是制度使然,有的時候是機遇造成,有的時候是恰逢其會,沒有在同一層面的競爭,是說明不了問題的。
一家上市公司的CEO,可能帶領公司完成了5億美金銷售額。一個小貿易公司老闆,可能帶領公司完成了500萬美金銷售額。是不是說,這個上司公司CEO,可以抵得上100個小公司老闆的能力和價值?可以嘲笑別人是井底之蛙?其實不能這樣計算。說不定兩者互換,CEO去管理小公司,連現有的業績都穩不住;小老闆去管上市公司,或許業績會更好。誰知道呢?
沒有同一層面的競爭和比較,是不應該存在任何嘲笑和鄙視的。所以沒必要覺得,我做的事情價值不高,他做的事情貢獻更大,他就比我厲害。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短板去比較別人的長處,讓自己長吁短嘆,毫無意義。
因為很多東西是無法量化的,很多工作沒有可能計算一個準確的數字。比如跟單員,他的工作你可以用數字算出結果么?你知不知道,他的努力和仔細,讓訂單少出多少錯,讓公司少賠多少錢?比如人事專員,他的工作你可以量化么?你又知不知道,他給公司招人和組建團隊,讓人員這塊減少流動成本,讓公司多賺了多少?
算不出來的價值,不代表沒有價值。因為很多東西,我們不見得比別人做的好。不是你做了主管,就代表你什麼都懂,就認為你的思維方式和眼界都超過別人。這就好比你老早高中畢業,但是不代表你懂所有高中課本的知識。高中數學你都學過,但是並不代表你都學會。要不要現在跟一個高三學生PK一下,做一套數學試卷,看看是你這個本科生或者碩士生更強呢,還是人家高中生更厲害?
如果這個環節可以想通,那你又如何認定,你比人家一線從業人員更強呢?你憑藉經驗去指點江山,又從何得知,你的思路一定正確?一定更好?
如今是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可以接觸的各種媒介,可以主動和被動輸入的各種信息,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不僅需要你去吸收,更需要你去分解、甄別、鑽研、獲得、放棄。不是所有的東西你都需要,也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正確。
但是你需要在自己的領域裡有專長,有你的核心價值。外行指導內行,本就是大忌。可恰恰很多人並不認為自己是外行,懂一點,卻未曾深挖,如盲人摸象,用想像中的方法去指點別人的工作,這不是井底之蛙,又是什麼?
思維的錘鍊,眼界的開闊,邏輯的縝密,處事的細膩,需要自己的學習和鑽研,也需要外界的環境和機遇,這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說難聽點,一個連美國都沒去過的人,哪怕跟美國人打交道做生意多年,也絕對不可能談得上了解美國市場。因為你所接受到的信息,都是片面的。
從來沒有管理經驗的業務員,哪怕是金牌業務員,也不見得就能管好團隊。反之,管理業務團隊的業務經理,也不見得在具體執行和客戶開發上,就比業務員強多少。只是定位不同,二者分工不同罷了。
所以不用介意別人的嘲弄和冷眼,因此影響自己的心態,那就得不償失了。井底之蛙又如何?知道自己是井底之蛙,並為之奮鬥努力,在熟知領域中鑽研出更高價值的,遠比那些自以為在井外,但實際上在另一口井裡的娃要強得多。
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游。
毅冰
2018.12.3
WeChat:yibing360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