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故事來了解下

敦煌,這個留存在大西北上千年的天然博物館,至今仍然通過這些遺留下來的敦煌壁畫們在茫茫沙漠中講訴著千年的故事。

而這些精美的敦煌壁畫到底具體在講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聊一聊。

敦煌莫高窟的一些洞窟的並不是用來居住,而是僧人用來修行用的。

而僧人修禪時需先觀像,據說觀像就像見到佛一樣。為了滿足這種修行觀想禪定的需要,所以早期他們就依照佛經的記載,在石窟的壁上描繪了佛陀各種各樣的故事。

我們大家都知道佛家講究前世今生,意思是說我們有好幾世,而每一世都不同。在這點上佛陀也是一樣的。那麼他的前世都累積了什麼修行呢?

其實佛的修行簡單說來就是:不斷地「捨身」,犧牲自己做善事的過程。佛陀之所以能成佛不是機緣巧合,也不是他真的菩提樹下修行就能成佛的,而是經過無數個前世,經過累世的修行,才在今生修道成佛……

這裡頭有這麼一個故事特別讓人印象深刻:「據說,某一世佛陀投生為印度的一個國王摩訶羅陀的三兒子,名叫薩埵那。那一天他和哥哥們在森林中遊玩打獵,到了一個懸崖的邊緣,薩埵那大概很好奇懸崖底下是什麼樣子,就爬在懸崖的邊緣往下看,忽然大叫一聲,他發現有一隻母老虎,還有七隻小老虎。母老虎非常非常虛弱,七隻小老虎就趴在媽媽的身邊想喝奶,卻沒有奶水。

然後薩埵那就跟哥哥們說了一句話:「有沒有人願意這個時候從懸崖跳下去,把自己的身體餵給老虎吃」。

到這裡大家肯定和薩埵那的哥哥們一樣被嚇到了!我們一般知道的都是老虎吃人,武松打虎,從來沒聽過把自己餵給老虎吃的。而且他還真不是說說而已,是真的從懸崖跳下去,把自己的身體餵給老虎吃。不過他這一跳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這個「捨身」並沒有因此完成。

據說,薩埵那一個不小心跳歪了,離老虎們還有一段距離。可是他受傷了過不去,老虎也沒力氣過來,他們就這麼對視著……最後他拿樹枝刺破自己的血管把血引到老虎面前,讓老虎們先喝點血有力氣了才過來把他給吃了個精光!

這個故事乍一聽有點暗黑童話的韻味,跟我們理解的世界似乎不太一樣。但這就是佛經過累世的修行過程。

除了「 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之外,敦煌壁畫裡頭被畫得最多佛的前世故事還有聽著就肉疼的「屍毗王割肉喂鷹」,以及九鹿王的故事……

通過累世的修行,佛陀終於在我們熟悉的悉達多太子這一世成佛了。

所以接下來敦煌壁畫就通過80多個情節的佛傳故事,來講釋迦摩尼從出生、成人、出家、苦修、悟道、說法乃至涅槃的故事。

《白象入夢》莫高窟第329窟(臨)

步步生蓮

降魔變

這些講述佛的前世和今生的故事,就是佛教故事裡主要的本生故事和佛傳故事。

除此之外,敦煌壁畫里有一類故事不屬於這兩類故事範圍:一般是講佛的500羅漢:有群500人強盜團伙在一次意外中變成500個瞎子,最後受到佛的點化成為500羅漢。這類關於「前因後果」的故事,我們稱之為因緣故事。

本生故事,佛傳故事和因緣故事是三類在早期的敦煌壁畫里被描繪最多的題材。

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壁畫上除了這些傳統的佛教故事,還出現了「經變畫」。這聽起來可是一個專業的術語,那麼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就是把將某一部或者幾部有關佛經之主要內容組織成首尾完整、主次分明的大畫的「變相」。簡單來說,就是把佛經中的內容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畢竟當時識字的人那麼少,比起不好理解的經文,這種畫成連環畫的內容讓更多人容易理解佛經。這與西方的聖經故事的繪畫的產生是一樣的。

而這樣的需求和意識早在南朝時就已經出現,而到了唐朝更是主要以經變畫為主。

《觀無量壽經變》

那麼莫高窟里的經變跟早期的佛教畫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大氣宏偉,而且顏色極其鮮艷,而且跟早期傳統的佛教故事不同,這裡面穿插當時人們的宴會,行醫,商旅和農耕等各種生活場景。不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更可貴的是連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也得到生動的體現。

其中最有趣的就是西方凈土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方極樂世界。在以前的人的想像中西方的極樂世界,表現在壁畫里一般就是:以我們熟悉的彌勒佛為中心,然後兩旁坐著觀世音和大勢至兩位菩薩已經其他聖人。

在他們的身後是各種宮殿閣樓,上面還有飛天

而整個構圖的下方,有個池名為「七寶池」有蓮花,鴛鴦,還有寶台上的樂工舞伎,整個就是上演一出宮廷歌舞。

這是當時畫匠想像的西方極樂世界,但與其說是極樂的佛國,還不如說是人間帝皇貴族生活的再現。不論是最上方的飛天,還是台上的樂舞,甚至是那些瓊樓玉宇建築,都是現實生活里的真實寫照。

敦煌莫高窟第45窟的大勢至菩薩,此尊頭戴寶冠,發梳高髻,上身半裸,肌膚圓潤光潔,佩飾披巾、瓔珞、臂釧、手鐲等物,俊美中蘊含著女性的嫵媚。他目光低垂,神情專註,彷彿正在側耳聆聽朝拜者的傾訴。他是慈悲和善良的化身,是理想和藝術創作的完美結晶。

莫高窟第45窟·菩薩像

敦煌莫高窟第57窟的觀世音菩薩,在眾多的唐代菩薩形象中,這尊觀世音畫像是最佳精品之一,被人們讚譽為美人像,此窟也因此而被稱做"美人窟"。菩薩體態婀娜,肌膚光潔細膩,長目細眉,唇紅鼻直,文靜典雅,姣美嫵媚。瀝粉堆金的寶冠佩飾和淡硃暈染的肌膚使他顯得與眾不同,華貴富麗。

莫高窟第57窟·美人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左側之菩薩。菩薩身居蓮花座上,負頭光及鋸齒形背光,左側菩薩兩手持如意,上方畫樓閣曲廊,旁有眾菩薩和供養菩薩環繞,各持花合掌聆聽說法。

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左側之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飛天,飛天共三身,位於西壁裟羅樹間菩薩列像上方的南、中、北側。飛天或口吹橫笛,或捧持花盤,或手持瓔珞。衣帶附隨祥雲翻飛飄逸,給人以強烈的動感。各飛天右側更有銜花的大雁。

莫高窟第158窟·飛天·一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飛天,飛天共三身,位於西壁裟羅樹間菩薩列像上方的南、中、北側。飛天或口吹橫笛,或捧持花盤,或手持瓔珞。衣帶附隨祥雲翻飛飄逸,給人以強烈的動感。各飛天右側更有銜花的大雁。

莫高窟第158窟·飛天·二

敦煌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薩,或坐或跪,或持物或結印,腴體玉潔,衣冠儉素,修眉小嘴,鳳眼直鼻,慈善溫婉,庄靜適悅,禪意甚濃。

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薩·一

敦煌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薩,或坐或跪,或持物或結印,腴體玉潔,衣冠儉素,修眉小嘴,鳳眼直鼻,慈善溫婉,庄靜適悅,禪意甚濃。

莫高窟第14窟·上首菩薩·二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卧佛像著通肩袈裟,右卧通壁佛床上。左手覆左股,手指疏密有致,右手直伸顏下與枕間累足而卧。卧枕分上下兩疊,是釋迦涅槃時所枕袈裟。體態修長,表情恬靜,兩眼微開似「小疲倦暫寢息時」,體現了如來常住無有變易的大成佛教涅槃觀。

莫高窟第158窟·卧佛像

敦煌莫高窟第14窟中阿閦佛,目光深邃,炯炯有神,顏容清秀,體格偉岸,藝術地再現了男性的體態美以及陽剛的精神氣質。袈裟衣褶線描勻細流暢,轉折自如,貼體合度。是為敦煌石窟藝術中的傑作。

莫高窟第14窟·阿閦佛

敦煌莫高窟第322窟藻井井心,是由忍冬藤蔓組成蓮花形圖案,外沿分別繪方格花紋、聯珠紋、垂角紋及帷幔。帷幔外沿又畫出十六身飛天環繞藻井飛行,四披畫千佛。井心層次豐富,有動有靜,富於變化,色彩明凈,體現出唐代藝術欣欣向榮的精神。

莫高窟第322窟·窟頂藻井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金光明經變樂舞。繪於金光明經變的下部中央,舞者持帶舞蹈,瀟洒飄逸,旁有伎樂演奏,下方另有人首鳥身的迦陵頻伽。

莫高窟第158窟·金光明經變樂舞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此為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右側之菩薩旁環繞的供養菩薩,或持花或合掌聆聽說法。

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右側之菩薩.局部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右側之菩薩,菩薩身居蓮花座上,負頭光及鋸齒形背光,右側菩薩右手持花,左手置胸前。上方畫樓閣曲廊,旁有眾菩薩和供養菩薩環繞,各持花合掌聆聽說法。

莫高窟第158窟·思益梵天所問經變右側之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大妙相菩薩是彌勒佛的右脅侍上首菩薩,遊戲坐姿,高居蓮台,腳踩蓮花。其餘供養菩薩造型秀雅,天王生氣活潑。

莫高窟第14窟·大妙相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4窟金剛母菩薩,端莊秀麗,慈目下視,神思內注。薄衣透體,體型窈窕,蜂腰玉膚。展現了女性體態之美和慈母般的內在精神氣質。背屏、蓮台的裝飾圖極為精緻,展現了畫家不凡的筆力。

莫高窟第14窟·金剛母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4窟觀音菩薩,聖觀音是破惡鬼道三障的隨緣化身。此繪作女身男相,頂戴彌陀,右手結大悲施無畏印,左手持凈瓶,全跏趺坐蓮台,面如圓月,五官清秀,兩耳垂肩,身形腴美,背倚寶石屏,圓光別緻。

莫高窟第14窟·觀音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十一面觀音,六臂三目(本面)右三面威怒相,左三面笑怒相,余為寂靜相。十一面三重,為三、五、三式,各面俱著一式天冠。瓔珞珠寶嚴飾。上二手合掌下垂,中二手持念珠結印,下左手持凈瓶,右手結印,全跏趺坐姿。背倚谷紋寶石背屏,身光多紋樣三重,頭光輻射狀火焰紋。

莫高窟第14窟·十一面觀音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如意輪觀音,是密部六觀音之一,手持如意寶珠和如意輪,故名。

莫高窟第14窟·如意輪觀音

敦煌莫高窟第156窟窟頂藻井,井心中央為一菩薩坐於蓮花寶座之上。

高窟第第156窟·窟頂藻井

敦煌莫高窟第14窟千手千眼觀音,面相慈悲,一面三眼,頭戴化佛髻冠,垂紺發,男相女身。內輪四十手,執持杵劍弓鉤、蓮花寶夾、螺鐸環瓶等。外五輪層層仰掌手。內外各手皆各一眼,千手千眼之意為「千臂莊嚴普護持,千眼光明遍觀照」,表救度一切眾生之無礙大用。主手結金剛界定印,兩足掌千輻輪相。

莫高窟第14窟·千手千眼觀音

敦煌莫高窟第14窟金剛母變中的供養菩薩三身,這些供養菩薩,體形苗條,面相秀氣,神情深沉含蓄。著裝輕薄,緊身透體,呈現出人體的曲線美。

莫高窟第14窟·供養菩薩

敦煌莫高窟第14窟金剛薩錘菩薩,此為密教普賢,有普賢金剛手、大普賢之稱,在金胎兩界金剛部是上首,故為金剛部主。此造型為秀麗女形,豐乳蜂腰,肌膚柔潤,頭戴五智寶冠,配飾華麗,著絡腋、緊身褲、短裙,全跏趺坐,雙手持握金剛杵。此為敦煌藝術中的上乘之作。

莫高窟第14窟·金剛薩埵

敦煌莫高窟,735個洞窟,4萬多平方千米壁畫,內容涵蓋佛教尊像畫、世俗人物畫、歷史故事畫、世俗生產生活場景、歷代名物、山水風景畫、圖案等等。想必能繪製出如此大量且精緻的畫的藝術家一定是想當了不起的人吧?

然而讓人失望的是,在敦煌文獻中,這些偉大的藝術家們從來只被用畫匠或畫工所指代。這些來自民間,社會地位並不高的畫匠,很可能常年居住在陰暗潮濕的洞窟里,只為了方便作畫。

也許因為這些畫師們熟知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才使他們在創作時能巧妙地把佛國的空靈與人間的真實融為一體,為神祕的佛教壁畫增添了世俗社會色彩。但比起這些在中國美術史上留下了赫赫聲名的輝煌的壁畫,這些偉大的畫匠難道不需要被歷史銘記嗎?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琴棋書畫APP,每天持續更新中。

weixin.qq.com/r/GkRtdT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敦煌 | 岩石壁畫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