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聊天對象比你想像得要喜歡你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在和某個新認識的人交談後,你的腦海中會重放那些對話,並且你還會為自己沒能在交談中給出更好的回應而感到懊悔。比如沒能給出那些可以證明你的詼諧幽默、知識淵博特質的回答,或是做出那些可以證明你和這位新朋友有很多相似愛好的回應。

如果有你有,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你不是一個人。我們大多數人都經常會有這種「如果我當時說…...就更好了」的時刻。我們總是會在對話結束之後才意識到自己沒有做出完美回應。然而,最近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在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會低估自己在別人初次對話中的表現。

為什麼這項報告很重要呢?許多求職者都會在面試後為自己不完美的表現感到懊惱,所以這也許會是個好消息。在我們越來越依賴數字媒介交流的今天,面對面談話普遍會帶來焦慮感。

喜歡偏差

圖 | rawpixel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常常遇見的人會給你一種熟悉的感覺,如那些每天去公交車站的路上都會遇到的人,或者常常和你同乘一班車的人。但是要想真正了解一個人還是需要藉助對話才能實現。

與人對話是我們了解這個世界和他人的方式。面對面交流一個主要的好處就是當我們在與他人對話時,我們能獲得一系列的社會線索,例如眼神接觸、點頭、皺眉等,而這些線索都可以告訴我們對話的進展是否順利。

然而,Erica 和她的同事發現,很多時候我們會忽略這些線索反饋,進而影響我們對談話順利程度的感知。產生這種現象是由於我們害怕「社會排斥」 (social rejection) ,而研究人員將這種認知偏差稱為「喜歡偏差」(liking gap)

以下幾個例子也許可以闡明我想表達的意思:

○ 普遍來說,我們在一段談話中總是仔細編排我們要說的每一個辭彙和句子,但其實有時候沒說的話和說出的話一樣重要。對話結束後,我們的大腦會回放所有的場景,我們會放大對話中的一切沉默和短語,過度解讀。這樣一來,我們對自己表現的判斷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我們總是傾向在沒有完全確定互惠利益前保留自己的態度。但是在你覺得對方不給你提供任何線索和反饋的時候也請想想,你自己有把這些線索提供給對方嗎?

○ 有時我們會忽略一些反饋,這是因為我們太過於專註規劃接下來的事情(如規划下一句如何回應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等)從而忽略了對方表現出來的某些線索。

雖然在通常情況下,與人初期的對話和接觸更容易受到這種偏差的影響,但其實當我們在與熟人交談時也可能會出現這種認知偏差。也就是說,當我們在與很久沒聯繫的熟悉同事、工作上的夥伴或者是朋友聯繫時,這種不確定性干擾也有可能會發生。

研究人員利用兩人對話這種方式進行了幾項研究,展示了不同情景下的喜歡偏差:

○ 在最初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招募了同性的實驗參與者。在實驗中,兩名參與者要在開展了一些活躍氣氛的活動後進行 5 分鐘的短暫對話。隨後,研究員將兩位參與者分開並讓他們各自填寫了一份李克特量表(Likert assessment)。這份量表的內容包括參與者對另一位對話夥伴的態度喜好 (如,我是否有興趣與他繼續交談下去),以及參與者自己認為的對方對自己的印象 (對方對我的印象是好是壞)。數據顯示,大多數人實驗參與者對他們的對話夥伴有不錯的印象,但大多數人也認為他們的對話夥伴並不會對他有很好的印象。

○ 在後續研究中,研究員把關注點放在了社交信號上(social signals)。有兩種情景:第一種是「無信號」情景, 對話中不存在任何社交信號;第二種是「忽略信號」情景,即對話中存在信號,但是對話者忽略了這些信號。研究員通過第三視角審查了初始研究中的對話,並評估了那些參與者是否彼此喜歡。通過審查對話,研究員可以成功預測到參與者很確定自己是否喜歡對話夥伴,但是卻無法確定對話方是否喜歡自己。這就意味著在對話中,即使一方給出了社交信號,另一方也可能會把這些信號忽略掉。這支持了我之前提出的說法,當我們在對話中過分關注自己時,我們有時候就會忽略掉一些重要的信息。

○ 這一關注點在隨後的研究中得到了證實。研究員要求參與者(在一個單獨小組裡,允許參與者們自由地進行對話)說出影響他們對對方形成第一印象的關鍵因素以及他們認為自己給對方留下的第一印象的關鍵因素是什麼。當參與者回想起與對話夥伴的的談話時,他們所認為的自己給對方留下的第一印象的關鍵影響因素通常都是負面的,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尷尬的感覺。然而,實際上參與者們的表現不像他們自己所想的那樣糟糕。

○ 為了測試這種喜歡偏差是否也會出現在較長的對話中,研究人員召集了同性和異性混合的實驗參與者。參與者們兩兩為一組,展開最長可達 45 分鐘的談話。談話之後,參與者們被要求填寫一份李克特量表以評估他們對於談話的感受和對對話夥伴的看法。結果表明,儘管談話時間變長了但喜歡偏差的現象仍然存在。

此外,害羞這種特質絕對是導致喜歡偏差的一個重要因素。相比容易害羞的人,不害羞的人通常不太會出現喜歡偏差這種現象。

職場交流

圖 | pixabay

在職場中,這些研究結果對於那些需要第一次與員工對話的遠程交流團隊、招聘經理和項目經理來說,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在存在明顯權力差異的情況下,管理者或者面試官應該意識到這些偏差並且採取口頭上的安慰來表示他們的關注。他們可以使用例如,「這是一個很好的/有趣的點」、「你願意就這個話題進行更多的解釋說明嗎?」、「我很喜歡你解釋這件事情的方式」 這些口頭語句來傳達他們對員工的關切。如果僅僅是因為肢體語言,下屬可能會因為一時緊張根本無法注意到。這種類型的陳述可以將下屬或者被面試者拉回特定的時刻,這樣地位低的一方就不會糾結於尋找「正確」的回應。

最後簡單的結束語如,「我很喜歡和你的這次對話」也可以幫助消除上司與下屬之間對話的不確定性。儘管,人們無論如何還是會忍不住回想對話場景,但這些明顯的口頭信號還是能夠起到減少部分焦慮感的效果。

新的項目團隊在最開始的交流中,使用一些比較活躍氣氛的手段來進行溝通的確會帶來一定的好處。隨著時間的推移,團隊成員間的關係也會慢慢建立起來。但是團隊的管理者應該慢慢在中立的環境建設團隊,這樣才有機會挖掘出員工專業技能背後的不同個性。

相互理解

圖 | Trung Thanh

我們越來越依賴於在數字平台上與陌生人溝通,同時我們也喜歡在面對面溝通之前在網上就建立了關係。這些發現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網路社交和面對面交流有這麼多的不同。當我們在網路上社交時,在發出信息之前,我們可以不斷閱讀重新輸入,甚至在發送後撤回消息。不管怎麼樣我們都有機會反覆思考。而且當我們網上社交時,我們很可能也不會太過在意對方的看法。然而在現實面對面交往中,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當我們社交時,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我們都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人成為朋友。要知道當你在與他人進行對話時,不只是你,對方也可能會產生焦慮感。了解這一點能幫助你感到心理平衡,在社交中變得更加積極主動。

原文鏈接:

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

作者 | Krystal DCostaMost Initial Conversations Go Better Than People Think?

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圖標作者 | Krystal DCosta

翻譯 | 嚴佳靜

審校 | 樊響 酷炫腦

編輯 | Mandy

推薦閱讀:

TAG:我喜歡 | 社交恐懼症 | 害羞 |